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在连排班一级的轻武器配置上与美军相当或略有超出,但是从营一级往上,美军的火力优势与我军拉开了差距,而且越往上美军的重火力优势越大。

战争中,在战场协调、战役指挥、战术运用,基层官兵的专业素质、战斗经验及战斗意志等方面我军均强于美军,但是美军在制空权、重火力,以及后勤补给都远超志愿军,这三样才是现代战争中最要命的

二战期间,不仅德军、日军在前述诸方面超越美军,就连英军的指挥官也是看不起这位财大气粗的小表弟。

然而,只会做数字计算的美军指挥官虽然打不出什么漂亮的战役战术配合,却硬生生地靠着飞机轰炸、大炮轰击、坦克搭着步兵去收割,楞是一线平推到德国腹地,逼得日本投降。美军所依靠的就是上述三招外加一个制海权。

现代战争除了国家意志外,打的就是工业、人口、战略纵深。二战爆发前,按照1939年的统计,苏联工业能力世界第二,占世界工业之比达到17.6%,德国占比达13.4%排第三(考虑到那时德国已控制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经济,实际应仅次于美国),英国9.2%排第四(如果算上加、澳等海外领地的话英国数据能起飞),法国4.5%。那个时候,日本在列强中排名倒数第二占3.8%,高于意大利的2.9%。而中华民国的工业仅仅占0.3%,因而可知抗战之艰难。

希特勒占领欧洲后,德国的工业狂升到30%。由于战争的破坏,苏联和英国的工业能力都有所下滑,1942年时,苏联的钢产量仅达到德国的41%,苏英加起来的工业能力勉强能与德意持平,虽然苦苦支撑,但是考虑到苏联的体制和国家意志,其爆发的国力不能完全照搬经济能力去测算。

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加入二战,得知日军偷袭消息的丘吉尔当时就高兴得从床上跳了起来,他知道,美国的将军和士兵的素质虽然不怎么样,但是这场战争赢定了,因为美国不仅有强大的制造业(占比38%),工业体系完备,也有大量的人口和强大的农业。

后面也确如丘吉尔所料,美国一年所生产的军舰、飞机、大炮、坦克、汽车等等超过了德意日轴心国生产量之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靠着钢铁砸赢了二战的美国,战后的工业达到了令人恐怖的占比近70%的程度,而这,就是我国当年所面临的情况。毛主席说,志愿军是钢少气多,美军是钢多气少。今天,就来谈谈美军到底有多少钢。

三场关键的转折之战

二战时期,美国的1、3、7、9集团军部署在欧洲大陆,第5集团军在意大利,6、8、10集团军部署在太平洋方向,2、4集团军为总预备队在美国本土,另有一个空降18军(含英国空降师)归欧洲盟军总部直辖。

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最大的地面作战单位是第8集团军,下辖第1、9、10军,所有赴朝参战的美军作战师都归属上述各军指挥。在第8集团军麾下先后有9个美军师,即第1骑兵师、第2、3、7、24、25、40、45步兵师和海军陆战队第1师,及空降82师第187团。

美第8集团军司令大多数时候也是在朝鲜的“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指挥的军队规模相当于甚至大于二战时期美军的集团军群。与志愿军交战的四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在美军都属于能战之将,且在早期都与中国颇有渊源。

沃克如果不是打了败仗,而且那么窝囊的死去,一定会被某些粉们吹捧为名将。他参加过美墨战争和一战,曾在美军第15步兵团任职驻防天津,团长是马歇尔,同事中有史迪威、魏德迈。二战时先是第三装甲师师长,不久改任第四装甲军军长,该军后改为第20军,编入巴顿的第3集团军。

诺曼底登陆后,德军将盟军挡在诺曼底滩头的狭小地带一个多月,直到巴顿的第3集团军上岸。

巴顿在欧洲打出的坦克集团冲锋,主要就是沃克干的,因而得到了个绰号“疯狗”。美国的M41轻型坦克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称为“沃克虎头狗”。能够与谢尔曼、潘兴、巴顿、霞飞这些美法军事统帅一起被用来命名坦克型号,可见其在美军中地位之高。

沃克指挥第8集团军在釜山防御圈击败朝鲜人民军后,越过三八线,在向鸭绿江推进中遇到了志愿军。

麦克阿瑟比较喜欢出风头,也喜欢拍马屁的,因而他并没有将第10军交给沃克指挥,而是由自己的参谋长阿尔蒙德出任第10军军长,在朝鲜东海岸的元山港登陆。这就造成了东西两线的美军互不联系,分头冒进。

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个转折之战就是决定性的第二次战役,第8集团军及第10军大溃败。虽然二战时期巴丹半岛之战美菲联军多达10万人投降,但是里面的美军并不多,只有万把人。因而,在美军以及全世界看来,第二次战役(清长战役)是美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场失败。志愿军能够在战场上击败美军,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震动了全世界。

按照美军的说法,50年12月23日,沃克的吉普车与南朝鲜军的卡车相撞,翻车死去。51年1月2日,杜鲁门晋升其为四星上将。

沃克死后,美军上层按照麦克阿瑟预先拟定好的递补名单,命美陆军副参谋长李奇微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

由于打了败仗,在华盛顿的高层顺理成章地将第10军划拨给了第8集团军,这是华盛顿第一次敢于忤逆麦克阿瑟。

李奇微之前也在驻天津的美陆军第15团服役,上面有位好领导,后面的职场通道就坦荡了许多。二战时,李奇微先是担任了第82空降师师长,继而升任空降18军军长,战后任主管训练和作战的美陆军副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12月底,李奇微匆匆上任。上任伊始,志愿军发起了第三次战役(突破临津江),打过了三八线,最远逼近三七线。大败之后的美军根本无力应战,纷纷后撤。

美军被我军的近战夜战打怕了,士气低落。李奇微也很有些本事,他充分利用美军的装备优势,命令空军和远程火炮及少量掩护部队迟滞志愿军的进攻,向志愿军部队发起不间断的反攻,不给志愿军补充给养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消耗志愿军。

联合国军主力部队白天乘车后退22-25公里,刚好是我军一个夜晚徒步行军距离,不给我军利用夜暗穿插贴近攻击的机会。待到我军攻击过远后勤不济,粮弹将尽,下令停止进攻准备后撤休整时,突然发起反攻。这就是第四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采取了西顶东放的策略,适时发起了横城反击战。然而,东线我军虽然取得了横城反击战的胜利(谷子地他们踩地雷就是那次战役),但是随后在东西线结合部砥平里围攻战失利。此战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二个转折点。

砥平里围攻战我军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我军火炮由于美空军轰炸未能及时赶赴战场;第二个原因是一开始有点轻敌,准备不足。横城反击战胜利后,邓指判断砥平里之敌有四个营,有可能南逃,仓促间用野战方法转入攻击敌固守据点。参战的三个师分属三个军,战场没有统一指挥,第一晚攻击未果后,邓华意识到问题,命39军军长吴信泉统一指挥进攻各部队;第三个原因是我军这三个师都不是各军第一主力师。

东野有五大主力师,其中资格最老的16师和攻击力最强的17师远在海南岛,1师(38军112师)正在汉江南岸阻击美军,5师(即云山击败美军的116师)和7师(打响抗美援朝首战两水洞战斗的118师)参加完横城反击战后均未参加对砥平里的攻击。

朝鲜的地名中,里是较大的村庄,小村庄则叫洞,而川是指河流,比如金刚川(实际上是金城川)。

砥平里的美军23团和法国营在一开始是准备后撤的,但是李奇微意识到砥平里战略位置重要,一旦被志愿军占领,西线的美军的右翼侧后将遭到威胁,将不得不后撤以拉平战线。因而,李奇微命守军死守。

美军的王牌部队中,1师和82空降师在本土,101师裁撤,美军王牌部队在朝鲜的是陆战一师和美2师,至于大家耳熟能详的美骑一师,与这几支部队比还差一点。

#优质作者榜#防守砥平里的是美2师第23团和1个法国营、1个105炮兵营、1个155炮兵连、1个高射炮连,共6000余人。看过我上一篇文的应该知道,美军步兵团还有一个直属坦克中队,而双管高射炮则是最恐怖的反步兵利器。砥平里守军仅榴弹炮数量就超过国民党两个美械军之和,且口径更大。

二次战役,美2师在球场和军隅里遭到重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朝鲜战争中,唯一能与志愿军互有胜负的美军部队就是美2师。至于陆战一师,虽然长津湖打得很顽强,但是失了元气,撤到后方整补了一年多才再次上了前线,但多作为预备队,很少与我军交手。直到1953年3月在我军称为马踏里西山和梅靓里东山的战斗中才再次与志愿军大规模交战。此时志愿军的装备已今非昔比,陆战一师与志愿军的伤亡交换比达到了令人吃惊的1700:200,败下阵去。这也是陆战一师与志愿军的最后一次交战。

联合国军中,表现最好也是最顽强的部队是法国营,是联合国军中唯二的敢于和我军拼刺刀的部队,另一个是澳大利亚营。

澳军用的是英军编制,一个营有1400余人,相当于我军一个小团。第三次战役,澳大利亚营曾经反击我117师前卫连阵地得手,这是在美军大溃败后取得的胜利,澳军写入战史可以吹一辈子。当晚,我团主力赶到发起夜袭,澳大利亚营被打得溃不成军向南逃去,将给其提供掩护的美第61野战炮兵营丢给了志愿军。此后,澳军极力避免与我军交战,再也不敢与我军拼刺刀。

在第二晚的攻击中,115师的战士们不顾伤亡硬是撕开了防线,眼看敌军即将崩溃,但是最后法国营在营长的带领下端着刺刀发起了反冲击,将我军又给反了出去,封闭了突破口。此时,敌军已被压缩在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再来一次强力冲击必将覆灭。

第三天白天,打援的116师和126师虽然阻住了美英军的步兵,但是美军以坦克、装甲车组成的装甲纵队冲破了我军的阻援线,与被围的美法军汇合。此时敌军的大批援军正在赶来,而我军伤亡极大,再调部队参加攻击也已来不及,当晚只能被迫撤围。

此战让李奇微认识到志愿军的另一个弱点,即重武器不足,攻击力不强,且由于美军掌握了制空权,我军只能在夜晚发动攻击,攻击不能持续。此后,美军一旦发现后路被抄,不再像过去那样匆匆后撤,避免了在运动中被我军击溃,而是将坦克摆在外层,后面是机枪大炮,坚守防御。

二次战役时,9兵团因冻伤造成的非战斗减员过大(5万余人冻伤),在后方休整,缺席了第三、四次战役。这两次战役,第一批入朝的部队,在人数上与联合国军相比(不算南朝鲜军)已处于劣势,且经过近半年的连续战斗,极度疲惫,战士伤亡达1/3,干部更是高达1/2。

由于砥平里之战的失利,导致我军未能制止西线美军的进攻,战略态势上处于被动,又无足够的预备队,不得不边打边撤,退到三八线以北,等待第三批入朝部队到来。51年4月中旬,美军侦知我三兵团和十九兵团入朝,停止了攻击,转入防守。

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麦克阿瑟看到美军由后退转入进攻,又开始狂妄了,与华盛顿掰手腕的结果是被杜鲁门解职,李奇微这位扭转了美军颓势的将军升了官,接替李奇微的是范弗利特。

范弗利特在西点军校是沃克的小师弟,他的同学中有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虽然自己本人很有本事,首先攻上犹他滩头,又有两个牛逼的同学,但是美国陆军的老大是马歇尔,而范佛里特却没有与领导一起在天津吃煎饼果子的经历。不仅如此,当时有一位也叫范佛里特的军官喜欢喝酒,这让马歇尔很不感冒。

诺曼底登陆时范佛里特还只是个团长,直到有一天,布莱德雷逮着机会替老同学向上反映,马歇尔方知自己搞错了。于是,范佛里特就从第4师第8步兵团团长升任第23军第90师师长,后又升任第3军军长,归属巴顿的第三集团军指挥,这个时间只用了不到100天。

本文的主角登场,他在朝鲜打的第三个转折之战就是上甘岭。

什么是范佛里特弹药量

前面说过,美军的将领们虽然打不出什么漂亮的战役战术配合,但是都会做算术。他们计算每公里正面需要多少门火炮,需要多少辆坦克,每平方公里需要扔下多少航空炸弹,每分钟要打出多少吨的弹药......直白的说,就是用钢铁压倒对手。美军的将领们全都信奉火力制胜论,尤以范佛里特为甚。

50年4月22日,志愿军11个军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在180公里的战线发起了大规模进攻,这就是第五次战役,这是二战以后最大的一场战役。中朝联军第一阶段重点攻西线,第二阶段重点攻东线。这一次,美军沿袭了之前的套路,主力白天撤退,不与我军近战夜战;要地坚决防守,不给我军留下穿插空隙。

联合国军在我军的攻势下,步步后退。虽然我军曾经打开了战役缺口,但是美军对于要地坚决防守,再利用机动优势,迅速建立联系拉平战线,使得我无法扩张战果。造成一线平推,未能达成穿插、分割、围歼敌军重兵集团的目标,反而因敌军优势的航空兵、炮兵的火力袭击遭受了较大的人员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第三次战役一样,由于后勤不济,我军被迫于21日停止进攻,结束第二阶段作战,计划撤回三八线南北地区集结休整。也就在同时,李奇微预测到志愿军的补给以及粮弹消耗到达极限,下令联合国军于20日开始转入全线反击,比志司下达的命令还早了20个小时。

由于我军对敌军迅速实施全线反扑估计不足,转移的组织计划不够周密,在敌军大规模反扑下相当被动。这只是官方的说法,如果细究起来,其实还有几个不利于我军的变化:

第一、由于第二次战役的惨败,大大震动了美国朝野,美军大量增兵,仅陆军部队在51年11月即达到262045人,比之前增加了1/3还多。同时,李奇微上任后开始要求大量增加技术兵器,仅在51年3月就新调来10个重炮营。空军方面,飞机从1000多架增加到3000多架,海军更是调动了一半的美国海军力量。

第二、抗美援朝之初的美军从日本匆匆调来,在榻榻米、温泉和日本女人的腐蚀下成了少爷兵,是整个战争期间最弱的。由于战败,美军除增调部队外,又从国内征召了大量的二战退伍老兵,此时的美军是整个战争期间最强的。不过,与我军整建制轮战不同,美军从51年10月开始实行的分散轮换政策是个败笔,大量老兵回国,换上了一批新兵菜鸟。因而,战争后期的美军是第二弱的。

第三、美军来了一位出色的战场指挥官,这就是范佛里特。李奇微的磁性战术可以避免被我军打击,瓦解志愿军的攻势,但是并不能击败我军。美军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我军的穿插分割打得美军很狼狈,范佛里特决定还以其人之道。在发动进攻的同时,组织了13支由坦克、炮兵、摩托化步兵组成的机械化特遣队,实行穿插任务。由于我军担任运动防御的部队未能组织有效的交替掩护,以致全线出现多处空隙,让敌乘隙突入。美军特遣队沿公路迅速插入我军后方,控制渡口和交通要点,最快的一支一天插入我军后方80公里。

我军多支部队被敌截断了退路,比如20军、27军,但这是华野的头号主力,美军根本拦不住,硬生生地打开了北撤通道。

三兵团的三个军中,12军最强,60军次之。12军31师91团此时已突入到三六线,是突击最深远的部队。面对敌情突变,陷入敌军数个师包围的险恶情况,李人林团长指挥部队创造了世界突围史的奇迹,不仅全员突围而出,还顺带把在突围路上抓的100多俘虏给带了回来。11军31师91团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路军769团(不过夜袭阳明堡的3营10连此时在26军),是著名的百将团,抗美援朝时31师编入12军入朝作战。该团(后番号为106团)与13军109团(原八路军772团)是二野最强的两大主力团。

60军主力是179师(临汾旅),入朝时编入了61军主力181师(即著名的皮旅)顶替178师。作为最弱的一个师,被敌断了退路后,180师领导指挥失误,造成部队重大损失。不过,连师部在内共有四千多人突围成功,在第一、二阶段作战伤亡3000人,突围损失7000余人,远不是某些人宣称的全师覆灭。

电影《金刚川》中那个要渡河的师就是180师,在金城战役中180师扫荡金城川以北,接着突破金城川,一直攻到北汉江,之后坚决固守,直至停战协定签字,打了一个翻身仗。

整个战线中最关键的要地是处于朝鲜中部的铁原-金化-平康三角地带,此处是交通枢纽,一旦被敌军攻占,不仅割裂了我东西两线,且铁原以北一马平川的平康谷地,适合敌机械化兵团作战,此三角地带一旦失守,我军大部队就危险了。

李奇微的胃口很大,他是想把我军主力全部隔断在铁原以南达成全歼,范佛里特弹药量这个概念就是因铁原阻击战而首次被提出来,此战也成就了63军的威名。

美军此后又调来了美25师和加拿大旅

6月1日,铁原阻击战打响,美军集中了4个美军师、1个英联邦师、3个南朝鲜师向我军40公里防御纵深发起进攻。前期一个多月的作战,63军已有较大伤亡,战前,187师10582人,188师7400余人,189师9400余人。在第一天,美军重点进攻侧翼的187师,所获不大。

第二天,恼羞成怒的范佛里特将攻击重点放到189师方向,头一个小时就向189师阵地投射了4500吨弹药,超过美军作战规范的五倍。也因此,范佛里特受到质询,被美国国会称为过度消耗弹药,范佛里特弹药量这个概念由此而生。

63军前身是杨成武纵队(冀中纵队)。由于五一反扫荡失利,冀中军区主力部队冀西山区,主力部队仅留下24团及遭受重大损失兵力不足一个营的23团(后改为地区队),以及各地区队、县大队,坚持冀中敌后抗战。解放战争时期,由于缺乏老部队,杨成武拿出老领导的交情,从郭天民那儿要来了4纵11旅,这里面有晋察冀老6团,有两个红军连,此团即189师566团,为军第一主力。188师563团前身即冀中24团,188师由于前期伤亡最大仅有7000余人,作为军预备队。

65军只有一个由不同建制抽调的三个红军排组成的连队(绝不是自己说的红军师),因而,在十九兵团中,63军为军主力。红军连之所以受欢迎,在抗战时的传统就是,哪怕情况再危险,红军连也不会被打散,而是战斗到最后一人。关于晋察冀的红军连,以后把相关文章发出来,在此不再细说。

面对美军铺天盖地的优势火力,又要完成阻击任务,189师师长蔡长元应对策略是将全师9000余人分成了200多个战斗组,分别扼守阵地。

美军的弱点是没有战术,尤其害怕侧翼受威胁,就算攻下我军一个阵地也不是长驱直入,而是非要把侧翼的阵地夺取,因而美军的进攻基本都是一线平推。像巴顿长驱突进后再打个右勾拳封闭法莱斯口袋,以及五次战役时范佛里特的特遣队穿插,这种战例在美军中极其罕见。

面对189师的防守,美军的办法是逐个攻击。先飞机投弹,继而大炮轰,然后坦克前出再轰,最后掩护步兵冲上阵地。这样一个阵地一个阵地的打,虽然能夺取,但是延缓了进攻速度。189师的将士们为了完成任务,死死地守在阵地上,在敌人冲上来时打光子弹,很多566团的战士与敌同归于尽或跳崖牺牲。

看着距离自己几十米远的友邻阵地一片火海,战友们成片的牺牲,也许20分钟后炸弹就要掉到自己的阵地上,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范佛里特弹药量毕竟威力巨大,189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坚守了三天,仅剩2800余人,缩编为一个团转为预备队,阵地交给188师。

188师师长张英辉是杨成武的老部下,跟着老首长在1944年从晋察冀一分区来到冀中后,对冀中密如蛛网的地道印象深刻。阵地上原来留有南朝鲜军挖的战壕和防炮洞,对于美军疯狂的火力输出给我军造成大量杀伤,张英辉决定借用地道战的战法。他命战士们将防炮洞挖深,将战壕挖宽挖深,并与防炮洞连通。同时,各部队组建了反坦克小组。这是坑道战的雏形。

最能代表63军铁军精神的就是188师在随后这些天的防守。美军轰炸炮击时战士们在防炮洞躲避,炮击一停止,战士们从这种简易的坑道跃出进入前沿阵地。由于战壕被挖宽挖深,冲上来的美军坦克装甲车许多被战壕卡住,共有100多辆坦克、装甲车被战士们的反坦克火箭筒和手榴弹炸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伤亡在不断的增加,军长傅崇碧不仅从担任预备队的189师中抽出兵员补充188师,危急时刻,军部的机关干部、警卫连,甚至文工团都上了前线,军部门口站岗的哨兵也被派了上去。

战至10日,188师无力再战,187师上场。此前,187师独自在西面防守,还不断抽调部队增援正面,现在,师长徐信手里只有一个多团的兵力。

守,就这么点兵力,面对范佛里特弹药量用不了多久就会消耗殆尽。既然没法守,那就攻吧。

此前,由于所剩炮弹过少,63军的炮兵并未开炮支援。这一次,傅崇碧把军炮团和一个营的喀秋莎派了上去。11日凌晨两点,我军把所有炮弹都向敌军打了出去,非常巧的是,击中了美军的一个弹药库引起殉爆,火光冲天。徐信指挥187师的战士向美军发动了冲击。

仗打到这个份上,美军也已伤亡惨重疲惫不堪,这一次攻击直接把前线美军残存的一点士气压垮,一口气撤到30公里开外。

铁原之战也受到美国国内的高度重视,记者们纷纷将战况之惨烈、战斗之艰难的情形发回国内。看到志愿军坚决防守,美军无力再战,而我军主力也已完成回撤并展开防御部署,李奇微被迫下令停止攻击。

一个月后,朝鲜停战谈判开启。

遭遇范佛里特弹药量如何守

第五次战役后,抗美援朝战争从大规模运动战转入阵地战。熟悉军史的都知道,我军善打游击战、运动战,由于遇到的敌人在装备、火力上都远强于我军,因而最不喜欢打的就是阵地战。

对于美军来说,阵地战这种正面硬碰硬的战斗模式,拥有绝对空中优势、地面火力优势、强大的后勤优势的的美军自然大占上风。谈判中,美方提出了所谓的海空优势补偿论,遭我方拒绝,谈判仅一个月就中断了,美军谈判代表撂下的话就是“让飞机大炮去辩论吧。”

五次战役后,彭总考虑到敌我双方都进入了阵地战,他担心让素来擅长游击战、运动战的我志愿军转入固守阵地的作战模式难以对付美军强大火力,于是匆匆制定了六次战役计划。然而,8月17日计划完成,第二天,美军发动了夏季攻势。

美军知道志愿军不好惹,于是夏季、秋季攻势的目标首先对准了东线的朝鲜人民军,同样的仍然用上了范佛里特弹药量,按照指挥作战的美2师师长的话就是——在这次攻击中弹药没有限制!

面对美军的弹药倾泻,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守住阵地,这成了摆在中朝军队面前的重大问题。

方虎山,曾任166师(东野独四师改编)师长兼政委,带朝鲜族战士返回朝鲜后任人民军第6师团长。朝鲜战争爆发后率部攻击最远,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后,率领2000余人冲破层层围堵北返,后担任人民军第5军团军团长。在洛东江,方虎山已经对美军的强大火力印象深刻,这一次,方虎山将自己的应对之策运用到实战中——反斜面

人民军阵地都构筑在接近山顶的反斜面上,而在正斜面上只构筑假阵地和警戒阵地,山顶构筑成可抗击轻型火炮的工事,并用交通壕连接。特别是在反斜面的山腰部分,构筑了超大号的防炮洞,这样,美军的重炮轰击要么被山头挡住,要么飞过山头。敌军炮击时,战士们在防炮洞隐蔽,当炮击停止后就进入射击线射击、投掷手榴弹。

一开始美军信心满满,第10军军长克洛威斯·E·巴亚斯的话是:”虽然敌人的阵地可能很坚固,但只要是集中炮兵予以打击,就不会有多少困难了。"可结果是,200门大炮轰击9天,消耗了36万发炮弹,相当1门炮发射了2860发(平均一门炮1天320发),但是阵地依然还在人民军手中。

三周的战斗结束了,美军虽然最终攻下了阵地,却付出了2700人的伤亡(美军数据),而作为炮灰的南朝鲜军付出的伤亡则是美军的五倍以上(朝鲜数据是造成美伪军2.9万人伤亡)。这三个小小的山头最后得名:血岭(BloodyRidge)。

人民军从血岭撤退后,在后方重新构筑工事,那个地方后来被美军称为”伤心岭“(HEARTBREAK RIDGE)。也就是在此期间,洪学智指挥后勤部队打下了美军一架轰炸机,几个月后,停战谈判重启,范佛里特要求见见打下那架飞机的志愿军排长,我方回复:他打下的就是一架飞机,又不知道开飞机的是你儿子。丧子之痛让范佛里特更加疯狂,他成了比麦克阿瑟还希望扩大战争的狂人。

9月13日,美军开始攻击,战至27日,美2师新任指挥官罗伯特·N·杨少将叫停了这次失败的战斗。从三次战役结束美军发动反击以来,美军对我阵地的进攻,虽然遇到坚强防守,但最终都能夺取阵地。而这一次,攻了两周都没能攻下阵地,前线指挥官却叫停了攻击,这是首次,在联合国军总部引起震动。

伤心岭战斗疲惫的美军

按照美军的数据,美2师和法国营伤亡3700人,在砥平里立了功的23团和法国营被打残,南朝鲜第7师伤亡不明。美军说毙伤朝鲜人民军1.5万人,而实际上,在血岭防守的是人民军12师团,防守伤心岭的则是洪宁少将(原166师副师长)指挥的第6师团,兵力不超过两个团。

美军的夏季攻势,付出惨重伤亡,只突入中朝军队防线2~8公里,夺占土地179平方公里。

1951年9月4日~11日,志愿军总部召开党委扩大会,对夏季作战进行总结:自8月18日开始,敌人向东线朝鲜人民军进攻,20天内前进了5公里,这仅仅是我们整个前线的不到1/3的地段。从前沿至黄川有120公里,我们又有三道纵深防线,按以上攻击速度计算,敌军需要480天时间,付出30多万人的伤亡代价。朝鲜战场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的机会,日益减小,我们必须学会阵地攻坚和阵地防御,坚持持久作战。会议提出了今后中朝军队的作战指导方针

“在防御作战中,应是积极防御节节抗击,对每一阵地必须进行反复争夺,不得轻易放弃阵地。采取不断的阵地反击及小出击,歼灭出犯或突出部之敌,以求得多杀伤敌人,争取时间。在进攻中,如无特别有利的时机,技术条件还未得到适当解决前,不宜进得太远,必须稳扎稳打”。

据统计,在两个多月的作战中,我军歼敌8.2万,其中美军2.2万。而在决定性的第二次战役中,也仅歼敌3.6万,其中美军2.4万。反夏季攻势作战的成功,总部领导再也不担心在美军强大的火力下守不住阵地了。

坑道战

在美军向朝鲜人民军发动夏季攻势的同时,在中线、西线的志愿军部队分别对当面联合国军阵地发起了进攻,夺回了不少阵地,其中,最重要的阵地是26军夺回的西方山。

上面这张图,左边是63军进行铁原阻击战的地方,右边是稍早前20军打的华川阻击战的地方,从地形图就可看出这一片山地的战略重要性。这个三角地带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美空军重点轰炸的地方,很明显,这一片山地中,位置最重要的就是地处中间的西方山。

上面这图就更清楚了,鸡雄山的后面五圣山的前面的两个小高地就是上甘岭。图外东边还有一座山,叫白马山。这四个要地中,论重要性,西方山第一,五圣山第二,鸡雄山第三,白马山第四。这个三角地带如果失守的话,前面的铁原阻击战和华川阻击战的成果将付之东流。

如果换一个角度,美军防守的话,白马山又排第一。因为白马山南边是一块谷地,那里有美军的后勤物资集散地和兵员集中地。联合国军如果失守白马山,将被迫大踏步后退很远。

就在187师替换下伤亡殆尽的188师的6月10日,由于26军南边的部队未能完成志司的任务,后撤至鸡雄山、西方山后继续向北撤去,处于二线的26军主动向前,提前打响了鸡雄山、西方山、五圣山阻击战。参加进攻的是美25师,加拿大旅和南朝鲜军第9师,后又加入个美3师。

鸡雄山阻击战,这张图常被用来展示志愿军的武器,里面有MP3、加兰德、捷克式

战至8月5日,除五圣山仍在我手中外,鸡雄山、西方山先后失守。从此可知,就算上甘岭战役未能守住那两个高地,美军也不可能攻下五圣山,盖因为五圣山地形太过险要,秦基伟上去看地形,下山时几乎走不下来,是坐在地上坐滑梯下来的。这种地形,别说攻了,能爬上去就不错了。

9月6日,26军向西方山发动反攻,阵地数度易手,战至11日,美第9军放弃了对西方山的争夺。

10月,美军发动了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全线进攻——秋季攻势。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从东到西200公里的战线上到处在打,唯独西方山--五圣山静悄悄。

如果看现在的军事分界线,中间有一块地方向南方凹进去,这个地方就是西方山--五圣山。前面说过,美军打仗最怕侧翼暴露,遇到凹处非得拉平战线不可。偏偏在这个地方,之后的近两年时间美军只是轰炸,没再动攻击的念头。上甘岭虽然打得很大,但那其实是美军的一场赌气之战,从一场前沿小战斗演变成大战,所以不能算美军想攻击西方山--五圣山。究其原因,也许是通过三个月的争夺,再看看地图,美军也明白这个三角地带志愿军必守,想要攻取非得死很多美国人不可。

188师在铁原利用挖深防炮洞、加深加宽战壕来抗击美军的狂轰滥炸的一周后,47军140师在6月17日第一次与美军遭遇。

47军在3月18日结束湘西剿匪后,全军集结奔赴朝鲜,是第三批入朝的唯一一支来自四野的部队。359旅南下二梯队,走到黄河边传来日本投降的消息,遂转赴东北,后改编为47军415团,拥有红军团的139师自然成为军主力。拥有冀中第一主力团21团(421团)的141师虽然很能打,但也被迫屈居第二。然而,这个因黑山阻击战而一战成名的纵队与美军首战的美差却落在了小老弟140师的头上。

140师从6月19日接防到7月10日撤出阵地,打退了美骑一师数十次进攻,毙伤敌军600余人,阵地寸土未失。仗虽然不大,但是此战的意义非比寻常。

在挖战壕时,讨论如何防炮,一位战士顺手将战壕往里挖,挖出个防炮洞,这就是现在都知道的猫耳洞。之后,有两个战士不小心将各自的猫耳洞挖通了,出现了坑道的基本形态——马蹄形(U型)。

志愿军司令部于1951年7月3日将第47军的经验通报各军,经过前线战士们献计献策,工程技术人员优化设计,以反斜面坑道为骨干的阵地防御工事日臻完备。

前线的坑道初具模样,美军的秋季攻势开始了。

美军的这次攻势,终于拿下了人民军防守的伤心岭,宣称毙伤志愿军和人民军2.5万余人。其实,人民军五军团总兵力只有2.2万人,按照美军的说法,都已经消灭三次了。

这次战斗,志愿军68军204师610团增援在伤心岭防守的人民军部队,在文登里山谷与准备绕道包抄的美军遭遇。冤家路窄,又是美23团,还带着48辆谢尔曼坦克(之所以带这个老家伙是因为山路崎岖,M26太重)。

第一天战斗,我军损失惨重,仅击毁了美军5辆坦克,美军突入我纵深6公里;研究了一晚上的610团,第二天早早地把反坦克小组前出到美军坦克出发地附近,然而战斗损失很大,效果并不理想。按照战士们的说法,美国鬼子的坦克和蒋匪军的坦克有点不一样,跑得快,用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很难打准。危急时刻,炮兵将大炮放平,向坦克直射,击毁了18辆坦克。第三天,美军8辆坦克发动进攻,全部被击毁。

68军204师首开榴弹炮平射打坦克,这个经验推广开来,再也不怕在平坦地带横冲直撞的美军坦克了。根据我方资料,204师在增援伤心岭的作战中伤亡2400余名。

战至11月,美军付出了巨大伤亡却进展甚微,按照美军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的话就是:李奇微照这个速度,二十年都不一定爬到鸭绿江边。不得已,美国被迫回到谈判桌前,认可了我方以实际控制线作为停战线的主张。

这次反秋季攻势的胜利,首功就是坑道工事。这时的坑道还只是坑道战的早期形态,相当简易,只能称为半坑道工事,但已极大地减少了敌军炸弹和炮弹造成的伤亡。据统计,夏季攻势时,美军20--40发炮弹能造成我方一人伤亡,到了秋季攻势时,需要600发炮弹。

1951年12月起,志愿军在正面阵地大规模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工事,截至1952年3月,志愿军各师、团阵地已初步形成了坑道、交通沟、堑壕等有机结合的较完备的防御体系,这为志愿军躲避美军空中轰炸,消减敌地面炮击威力,保存自身有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5月底,第1防御地带的坑道工事基本完成。8月底,第2防御地带的坑道工事也基本完成。

出击

1952年的前半年,中朝军队与联合国军处于相对平静的对峙期。我方加紧构筑坑道,开展冷枪冷炮活动,开始大规模换装苏式装备,并加紧完善后勤体系。美军方面除了以阻击对阻击,主要的军事行动就是对我后方实行空中绞杀战。

相对平静并不意味着没仗打。1952年1月到5月,美军及其仆从国军队发起攻击和袭击517次,成功11次,成功率仅2.1%。志愿军(含人民军)发起攻击和袭击142次,成功89次,成功率62.67%。成功率之间的悬殊差距的背后是两军步兵巨大的战术素养差距。

随着李奇微去欧洲上任北约总司令,新来了一位对火力致胜热情不减的联合国军司令官克拉克。二战时克拉克任第5集团军司令,负责意大利方向作战。他对拥有绝对优势的陆空火力和后勤的联合国军不能在战场取胜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善于体察上意的一些新来的好战的师长、团长们蠢蠢欲动,那位丧失爱子的地面部队司令范佛里特自是欣然同意。从6月份开始,前线开始变得不平静了。

本来,志愿军阵地与美军阵地之间的一些山头双方默契地作为缓冲区,谁也不去占领。自从美军开始去占领那些山头后,志愿军也针锋相对地派部队去占领,这之间自然是有重合的,于是战斗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而且越打越大。

8月底时我军一、二线的坑道工事已经构筑完毕,志司下令前线各军各自选取目标发动进攻。面对我军的秋季攻势,美军也积极应战,一时间200余公里的战线上枪炮声大作。我军对前线77个目标发动攻击,攻取60个,攻取后固守的16个。

在这次秋季反击战中,涌现出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也是在这次反击战中,出现了可以让韩国人吹一辈子的战例——白马山之战。

白马山有南朝鲜第9师的一个营和法国营一个连防守,由于战前叛徒告密,敌人预先获悉我之计划。前面说过,白马山相对于联合国军来说属于第一顺位的必守之地,38军在攻击得手后,在美军航空兵和炮兵的支援下,南朝鲜第9师发动了反扑。

上一篇文说过,52年4月开始南朝鲜军队全部与美军看齐,装备与美陆军师相同均为重装美械师,且此时后备兵员征召和训练制度也已齐备,因而,此时韩军的战斗力已经不输美军。

与之前南朝鲜军一击即溃的印象完全不同,南朝鲜军与38军对白马山展开了拉锯争夺,且随打随补,丝毫不见韩9师兵员不足的情况。战斗最终打成了消耗战。鉴于此种情况,38军在杀伤了9000余敌军,自身付出6000余人伤亡的情况下,结束了白马山争夺战。

就在此战结束的第二天,上甘岭战役爆发。15军在中野属于小弟的角色,主力是44师,被放到了最重要的西方山,在上甘岭的是15军的小弟45师,一战打成了我军的头等主力。关于上甘岭,相关资料太多,就不再累述。

上甘岭战役后,美军再未主动向我军发动营以上规模的进攻。

随着坑道工事的完备,苏制武器的大量列装,后勤补给能力的大大改善,我军越打越强。常常是一个连防守的阵地,就能抗击美军从一个加强连,到一个营、一个团的进攻,更有甚者,还出现了一个连抗击敌军一个师进攻的战例。

1953年1月,克拉克指示范佛里特搞一个陆空联合演习,演练如何夺取我军阵地。范佛里特说搞演习还不如搞实战,这次我们选一个更小的目标试试。于是,出现了抗美援朝标志性的一战——丁字山战斗(205高地)。

丁字山(美军称T形山)战斗击落击毁的美军飞机和坦克

这一仗,美军第7师第31团第2营(又是倒霉的北极熊团)配属第73坦克营,在第58战斗轰炸机联队和第57野战炮兵营以及7个队属炮兵营的火力支援下,向志愿军23军67师201团1连1排防守的300平方米的小山头发动进攻。这么强大的兵力火力优势,美军觉得手到擒来,邀请了大批记者前去观战,美第一军军长将此次作战命名为“劈拍行动”。

1月20日,美军开始预备轰炸和预备炮击,一直持续到24日晚。25日早8点,战斗开始,至下午5:30分,战斗结束。在不到10个小时的时间内,美空军向“丁字山”投弹近23万磅,炮兵和坦克发射各种炮弹16.8万余发,进攻部队耗费子弹5万余发,手榴弹650余枚。战果是:志愿军伤亡11人,毙伤美军150余名(美军自己说是68人,但这只是正面进攻的E连伤亡,向两翼助攻的两个连的伤亡美军没说。)

劈拍,这耳光打得美军将领们的脸火辣辣的!

此战之后,美军彻底断了攻取志愿军阵地的念想,直到停战,美军再未发动过一场进攻。不久,发明范佛里特弹药量的第8集团军司令年满60,美军高层让他光荣退休。新上任的也是一位崇尚火力致胜的将军,大名鼎鼎的巴斯托尼的英雄——泰勒,此人曾任驻日武官助力,卢沟桥抗战爆发后泰勒上尉授命来到中国协助史迪威上校工作,他的研究报告是要依靠绝对可靠和优势的火力来对付日军的凶猛进攻,使之被消灭在炽密火力之下。

史迪威就任中国战区参谋长时,马歇尔将呈报上来的助手名单中独独划掉了泰勒。美国参加二战后,泰勒先是在空降82师给李奇微当参谋长,继而接任第101空降师师长。《兄弟连》就属于101空降师。

然而,非常能打的泰勒来到朝鲜后基本没什么作为,不知是为什么。泰勒真正呼风唤雨的时候是作为约翰逊总统的军事顾问,挑起了越南战争,并担任美驻西贡大使,成为侵越美军的太上皇。另外,泰勒提出了美国应用“灵活反应战略”来代替“大规模报复战略”,此后的历届美国政府的军事战略,从约翰逊到里根到克林顿,一直到现在的瞌睡乔,奉行的都是新瓶装旧酒的灵活反应战略。

坑道战解决了守的问题,后面就是如何攻了。

进入1953年,志愿军前线各部队纷纷利用坑道,隐蔽地将部队运动到前沿阵地坑道,缩短冲击距离,而后突然发起攻击。战斗规模从攻击敌排级阵地开始,逐步发展到攻击敌团、营级阵地。

标志性战斗又是67师打的,23军作为新四军三剑客之一的王必成纵队,战力杠杠滴。在丁字山的西南有座山,我方称为石岘洞北山,此山面积1平方公里。美国很少拍关于朝鲜战争的电影,但是专门以此山的战斗为背景拍了部好莱坞主旋律大片《猪排山》。

我军利用坑道发动攻击,对于易攻难守的阵地往往实行抓一把就走的策略,即突然出击消灭敌有生力量,然后迅速撤回。前两年网上流行的一段视频《蓝剑B》,主角是139师415团,就是这种抓一把就走的战斗。

石岘洞北山恰好就属于这种抓一把就走的阵地,因而,我军曾经在此实行过七次这种作战。到了1953年7月6日,67师决定这第八次拿下后就不走了,于是,战至7月9日,美军不再反击。这也是志愿军从美军手里收复的最后一块阵地。

二战之后的美军狂妄的可以,从来没有怕过谁。越过三八线前对我国政府的警告充耳不闻,他们的眼里根本没把我们装备简陋拿着万国牌武器的志愿军放在眼里。然而,仅仅两年零十个月,美军一项项的优势在我军面前不再有优势,有的甚至成了劣势。比如炮火,志愿军从火炮口径到火炮数量,以及弹药量,都与美军有极大差距,但是我军能够集中火炮急袭,射击效果反而超过不计弹药量狂轰的美军。

优势的丧失意味着美军已经输掉了战争,美军不仅战线上被志愿军打退了几百公里,发展到最后,美军不仅攻不动,而且也守不住。美军输掉了战争,也丧失了最后一搏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