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这样一支军队,它军纪严明、战绩彪炳,被誉为“十六到十七世纪东亚最强军队”。这就是戚继光带领的戚家军。

了解历史的应该知道,这支军队主要由义乌人组成,俗称“义乌兵”。

那么为何是义乌?当时又发生了什么?

话说在那义乌县南五十里处,有一八保山(今八宝山),因坐落于明义乡廿七都第八保而得名,讹传为“八宝山”。这里的“都”和“保”属于基层行政单位,也就是所谓的都保制。通过对义乌县志的分析,我勉强确认了“都”的范围,但“保”的范围已无法探究。(该图不完全准确,边界有问题,有时间重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靖三十七年(1558)夏初,永康商人施文六运盐经过此地,听闻“八宝”之名,认为此处有矿,便起了盗心。

他回到永康后,便伙同方希六等九十余人,从枫坑到八保山开矿。

他们的行为引起了附近村民的注意,其中有人立即通知了倍磊陈氏和平望宋氏这两个当地大族。陈大成和宋廿六等人聚齐族人说道:“犬夫也,而贪无艺,实逼处此以与我旦夕争此土也,吾属无噍类矣?”,意思差不多就是,“这群狗东西,贪财没有限度,和我们朝夕争夺土地,是觉得我们不是/没有活人了吗?”

于是陈宋二氏率领族人,到矿坑与他们搏斗,抓住方希六、吕廿四等十四人押解到县城中。

义乌知县赵大河心地善良,念及邻乡,心有不忍,于是只判了最轻的劳役刑罚——“城旦鬼薪”,训斥一番后便放走了他们。

然而这年六月十九日,施文六又来了,他带来了千余人占据矿坑。其中头领金周谢能飞刀刺人,凭着他这把“小金飞刀”,矿寇们非常放肆。他们在山林中竖起了旗帜,美其名曰为朝廷增加税收,以招引更多的亡命之徒。

陈大成等人依旧率领族人对抗这些矿寇,并擒住十一人押到金华府。郡侯李公下令,“打死勿论”。这个李公,我查阅了(万历)《金华府志》后,认为这指的应该是当时的金华知府李一元。

然后他们带着金华府的檄文回去了,义乌人知晓檄文后,都自告奋勇,“无不控拳砺刃愿为上用者”。等知县赵大河“趋兵剿贼”之令下达后,陈大成又率领陈榆、陈禄、陈文澄等亲兵数百人上山,此战杀死了矿寇首恶施文六和金周谢等三十人,剩下的矿寇则全部败逃。

这些矿寇后面合拢一处,计划要报仇。他们想到处州(丽水)人善于炼矿,非常强悍,于是把银沙混入泥土,去景宁、龙泉等县煽动杨松等三千余人。于七月廿一日蜂拥至八保山,并在山上伐木立寨、抢占土地、掠夺村庄、残害百姓,令县民震怒至极。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是能不能在八保山上开矿的问题了。不管是义乌人还是永康人,都已经把开矿的事丢在了一边,双方都是在为自己的荣誉而战。

知县赵大河传檄各都,派选民兵以防御矿寇,并悬赏之。有位阴阳家童蒙亨请命,“我将以三寸之舌退贼师”。骑着马便去了山寨,却被矿寇抓进寨中,无法返回。侦查的人将此事回告,义乌人才开始进师。然初战不利,陈宪(椿五十三)、宋某(桂三十六)等多人战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其他都的冯、陈、杨、王等家族也派兵支援。陈大成杀牛犒劳乡亲,宋氏亦捐献财物犒劳。而后陈大成等领兵三千迎战,斩杀、俘虏三百余人,矿寇败逃。而此前的童蒙亨却已被矿寇用箭“穿耳而亡”。

你以为到这械斗就结束了吗?不,并没有!

处州矿寇们仍不甘心,这次他们檄告乡民,广集党羽,“聚至万余人”,并都带上了干粮。义乌县得知消息后,传报各都,齐集乡民严阵以待。

十月初九日,矿寇分兵进犯,分别从天龙山、时(慈)溪岭、挂纸岭、枫坑岭而来,口吹竹筒,喊声震天。这个时溪我在地图上没找到,但根据义乌话发音推测,应该就是今赤岸镇慈溪。陈禄等人与矿寇在全庄相遇,杀贼七人。矿寇驻扎山上,自万围尖至官余岭“旌旗蔽空,营栈垒垒”。陈大成等人相议后,一致认为矿寇新集,虽气势汹汹,但乘其落脚未定,定可一举剿灭。十日,各都民兵驻扎于平望。十一日进兵于上陈塘塍(应该就是上陈村这口塘边的空地),矿寇下山接战,陈䘵、陈炎(廿二)、陈希四率兵发起冲锋,直逼前阵,将矿寇前锋围歼。赤岸、葛仙、岘畴(今枧畴)、青口(今南青口)、田心等乡勇从两侧夹攻,矿寇大败。陈大成等乘胜追剿,击杀数千人。次日天下大雪,余寇受冻而气馁,慌忙溃逃。有的矿寇逃至武义白溪口,转头看见其他人疯狂地跑,以为陈大成追兵而来,于是争抢渡口,自相践踏,“溺死者不可胜数”。

此次矿争自四月开始,六月发展为械斗,至十月械斗结束,双方参与人数累计达三万人左右,牵扯周边多个县,死伤共计两千五百余人,八保山之地尸骨累累,居民用石头将其封住,“不复言矿事矣”,而义乌人的事迹也开始在浙江大地上传说。至此以后,巡捕每年冬天都要到此查验封存,且有官兵在此戍守。

以上便是义乌人勇猛的体现,下面我们再说说戚继光如何知晓此次械斗。

《明朝那些事儿》、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等作品中提到,戚继光是恰好经过义乌目睹了这一切。而我在对照了多部资料后,认为应该不是这样。

首先吐槽一下某些网络文章,把戚继光在嘉靖三十七年到三十九年(1558-1560)干的事混在同一年。比如有的说戚继光在统辖台州、严州、金华三地军务后,才招的义乌兵,这是不对的。因为《戚少保年谱耆编》中记载,嘉靖三十九年:“春三月,诏转分守台、金、严等处地方参将事”,而首次招募义乌兵却是三十八年(1559)秋天的事,显然不符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就是戚继光是否亲眼目睹械斗的问题。械斗发生在嘉靖三十七年六至十月,而根据时间来看,戚继光此时还在舟山清剿岑港的倭寇,实乃分身乏力啊。

那他是如何知晓此事的呢?我对照资料后梳理出大概过程。

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戚继光支援台州,见浙江按察司副使谭纶的兵骁勇善战、意志坚定,让他再次产生了组建新军的想法。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关键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义乌乔亭人冯子明。冯子明对倭寇深恶痛绝,于是“投笔诣军门”。他拜访都督胡宗宪,表示愿为朝廷抗倭出力,请求参军杀敌。胡宗宪对冯子明很是欣赏,就把他引荐给了戚继光。得知戚继光想要组建新军,冯子明便表示可去义乌招兵。他也参加过当时的护矿械斗,所以绘声绘色地给戚继光讲述了当时的情景。(这段有待考证)

虽说此前戚继光对义乌人的勇猛有所耳闻,但一直在前线的他并不知道义乌具体发生了什么,此时听了冯子明的述说,他眼前一亮,这不正是他要的吗?如果把他们招募来,经过严格的正规训练,战斗力一定很高。而且恰巧他麾下就有三个义乌人——来自溪后的把总楼楠、来自东朱的武举人丁邦彦、来自夏演的武生楼大有,这三人在之前的战役中表现突出,让戚继光更加认为该去义乌招兵。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谭纶谭纶听后觉得很有道理,支持戚继光胡宗宪写个奏文,并表示亲自找胡宗宪商量此事。

戚继光得到谭纶的支持,信心更足了。同年八月,他把招募义乌矿工和农民组建新军的建议,正式写成公文,上呈胡宗宪。在谭纶的全力支持下,戚继光这个建议没有遭到批驳。胡宗宪同意他罢去所部旧兵,前往义乌重新招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在这个时候,义乌知县赵大河也上书胡宗宪。这是历史巧合?还是戚继光已作精心安排?赵大河建议官府招募义乌民兵,可以提高官军质量。于是,胡宗宪又下令赵大河协助戚继光共同办好这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年九月,戚继光与北京蓟西统兵千总陈伯俸(据说是义乌西门人,后来校稿时发现此时他应该还不是这个职位)一起(另一说是和把总胡守仁一起),踏上了前往义乌募兵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