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我国临床控制水平不甚理想,研究显示我国有55%~70%的患者哮喘仍未得到控制[1~4]。哮喘未控制对于患者的危害极大,急性加重和死亡风险较高,27%的成人未控制哮喘患者在治疗期间急性加重,80%~85%的哮喘死亡发生在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中[5,6]。2型炎症是哮喘难控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深入探究未控制哮喘和2型炎症及相关因素,探讨如何以此优化哮喘的管理。

~90%经中高剂量ICS方案治疗的哮喘患者存在2型炎症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 2023建议根据是否存在炎症对未控制哮喘进行分型,根据2型炎症水平将其分为2型哮喘和非2型哮喘[7]。GINA 2023定义的2型炎症特征为≥1种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图1)[7]。其中,呼出一氧化氮(FeNO)可促进炎症过程,增加肺部炎症细胞募集、诱导支气管高反应和粘液高分泌,可辅助哮喘诊断等[8~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GINA 2023定义的2型炎症特征

一项研究显示,使用中高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方案治疗的哮喘中,90%的患者存在2型炎症[11],哮喘患者2型炎症生物标志物特征分布如图2[12]。尽早识别2型哮喘患者并优化治疗方案,将对哮喘的控制产生有利影响。

图2 哮喘患者2型炎症生物标志物特征分布

IL-4和IL-13是2型哮喘的核心细胞因子

哮喘患者的2型炎症以气道上皮为主要发生部位,在外界过敏原、病原微生物等刺激下,气道上皮细胞通过激活辅助型T细胞2(Th2)和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细胞,产生大量2型炎症因子包括白介素-4(IL-4)和IL-13等,IL-4和IL-13是驱动2型炎症的核心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从多方面介导气道损伤,从而导致气道高反应和全身炎症,促进哮喘的进展和增加哮喘控制难度(图3)[13,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2型哮喘的机制

直击本源,度普利尤单抗靶向抑制IL-4和IL-13,抑制哮喘患者2型炎症

2023年11月,度普利尤单抗哮喘适应症中国获批,用于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哮喘患者的维持治疗[15],特异性靶向抑制IL-4和IL-13双信号通路,抑制哮喘患者的2型炎症,将带领我国哮喘患者突破困境!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2型哮喘的疗效获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针对FeNO升高或一系列生物标志物升高的哮喘患者,均有突出的疗效。

首剂起效,快速持续改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高达550ml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快速持续改善肺功能,首剂使用FEV 1 改善340ml,第52周持续改善FEV 1 高达550ml[16,17,a]。

显著降低急性发作率高达73%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第52周显著降低急性发作率高达73%[17,b]。

独特机制减少粘液生成和气道重塑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第16周,粘液评分较安慰剂组降低4分,气道壁面积较安慰剂缩小2%[18]。

哮喘症状改善患者比例高达74%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74%的患者哮喘症状得到改善(包括夜间憋醒,日间症状,活动受限,气急,喘息)[19,c]。

总结

我国大多数患者哮喘仍未得到控制,90%经中高剂量ICS方案治疗的哮喘患者存在2型炎症,识别未控制哮喘患者的2型炎症意义非凡。 度普利尤单抗特异性靶向抑制IL-4和IL-13双信号通路,抑制哮喘患者的2型炎症,速达稳控,全面获益。助力我国哮喘患者突破困境,开启美好新生活新篇章。

a第52周,在接受中-高剂量ICS+1~2种控制药物治疗、FeNO>25ppb、血EOS>300cells/uL,且为过敏原驱动的患者中,经达必妥® 200/300mg Q2W +SOC(n-142)治疗后,患者肺功能较基线改善 550mL。

b第52周,在接受中-高剂量ICS+1~2种控制药物治疗、血EOS>300cells/μL且FeNO>25ppb的患者(n=359)中,经达必妥® 200/300mg Q2W +SOC治疗后,患者年重度急性发作率相较基线降低73%。

c第52周,在接受中-高剂量ICS+1~2种控制药物治疗、血EOS>300cells/μL(n-239)或FeNO>25ppb的患者(n=262)中,经达必妥® 200mg Q2W +SOC治疗后,患者ACQ-5应答率分别为74.5%和74.4%。

专家简介

刘辉国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药协会呼吸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性气道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湖北省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北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心主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结核呼吸杂志、国际呼吸杂志、中国呼吸与危重症杂志等国内外多种权威期刊常务编委与编委。

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2项科技部重大专项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项目及长江学者项目评审专家,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文章80篇,他引超过1000余次,获得第六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并获得第五届人民名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 43(12): 1023-1048.

[2].Su N, Lin J, Chen P, et al. J Asthma. 2013;50(8):861-870.

[3].林江涛, 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41(3):191-195.

[4].Zhong N, Ther Adv Respir Dis. 2016 Dec;10(6):507-517.

[5].Quezada W, et al.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16 Feb;116(2):112-7.

[6].Peters SP, et al. Respir Med. 2006 Jul;100(7)1139-51.

[7].GIN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23.

[8].Escamilla-Gil JM, et al. Biomed Res Int. 2022 May 2;2022:5753524.

[9].Sen P, et al. Cleve Clin J Med. 2023 Jun 1;90(6):363-370.

[10].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及其在气道疾病诊治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

[11].Buhl R,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20;8(8):2630-2639.e6.

[12].Canonica GW,et al. Clin Mol Allergy. 2021 May 21;19(1):5.

[13].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 . 2 型炎症性疾病机制及靶向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杂志,2022, 102(42): 3349-3373.

[14].Brusselle GG, Koppelman GH. Biologic Therapies for Severe Asthma. N Engl J Med. 2022;386:157–71.

[15].度普利尤单抗说明书.

[16].Castro M, et al. ERJ Open Res. 2020;6(1):00204-2019

[17].Pavord ID, et al. Allergy. 2023 Jul 11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18].Svenningsen S,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23 Nov 1;208(9):995-997.

[19].DUPIXENT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2023.

更多呼吸知识

精彩资讯等你来

[4M:MAT-CN-2333350;V1.0;批准日期:2024年1月] 本编号仅作为赛诺菲对本文章所涉及的公司相关药物所属治疗领域科学和临床数据来源真实性的确认,不作为赛诺菲对本文章全部内容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的确认和保证;本文章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所含信息不应代替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的医疗建议,也不建议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超出说明书范围使用所涉及的药物。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