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烈士纪念堂中

陈展着一块青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刻有“鸿化”两字的青砖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史料研究室供图

青砖长25.2厘米,宽11.7厘米,高5.7厘米

左上角有一块一厘米的缺角

就是旧时盖房烧制的那种砖头

中央刻有“鸿化”两个空心字

就因为这两个字

青砖变成特殊的“墓碑”

也记录了80年前

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NO.1

多才多艺的他

被称“能吃苦耐劳的知识分子”

青砖上的“鸿化”指的是

1909年生于陕西省高陵县

(今西安市高陵区)的袁鸿化

旧中国民生凋敝

爱国运动风起云涌

少年时代

袁鸿化参加过反帝游行

组织过反地主豪绅的运动

1927年,18岁的袁鸿化

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因为工作需要

他曾在杨虎城部做兵运工作

还在汉中领导过农民武装斗争

抗战时期的袁鸿化(图源: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1934年,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

袁鸿化正式加入红军

曾担任红31军政治部宣传干事、

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多才多艺的袁鸿化

亲手编印了《红光报》

宣传党的革命主张

还创作过揭露日军“冀东自治”阴谋的话剧

——《丰台的枪声》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

他组织油印了《共产党宣言》

这本书成了大家手中的“珍宝”

长征途中

袁鸿化两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

哪怕两腿生疮,伤口溃烂

他依然保持着乐观心态

同志们称他是“能吃苦耐劳的知识分子”

NO.2

送给妻子一个笔记本

作为定情信物

1937年“七七事变”后

袁鸿化进入八路军129师的教导团

做政治工作

主力挺进太行山区后

为适应战斗需要

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组织了随营学校

袁鸿化担任政委

1940年2月

袁鸿化调到山西的中共北方局党校学习

担任了一大队书记

他热忱坚强,在同学中威信很高

参军的河南女青年周雅

很快被袁鸿化吸引

随着了解的不断加深

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

几个月后

他们带着战友的祝福结为夫妻

并一同许下了

为驱逐日寇奋斗到底的誓言

这样的爱胜过万语千言

他俩的婚姻没有海誓山盟

没有红毯婚纱

只有袁鸿化送给周雅的一个笔记本

作为定情信物

婚后,二人奔赴冀南战场

打鬼子、除汉奸

袁鸿化升任为

八路军129师新编第四旅政治部主任

(后兼冀南四分区政治部主任)

第二年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

NO.3

在突围中

拼死保护电台密码

1942年4月29日

华北的日军纠集3万余兵力

向冀南军区袭来

敌人将新编第四旅团团围住

袁鸿化带着一部兵力转移

当时的他发着高烧

将电台密码用包袱包好背在身上

他对警卫员说:

“如果我倒下了,不要管,

背着包袱往前冲,

不能让密码落在敌人手里。”

战斗中

他和警卫员失散

冲到一块麦地时

袁鸿化的马中弹

他摔倒在地,晕了过去

幸亏在麦苗的掩护下

没被鬼子发现

后来在老乡的帮助下

他换上便装

几经辗转找到部队

这次突围战中

冀南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

政治部主任孙毅民

新编第四旅政治部副主任陈元龙等人

壮烈牺牲

部队付出了惨重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O.4

年仅34岁的他

在战场壮烈牺牲

1943年秋天

新编第四旅受命来到

冀鲁交界的卫运河东岸

开辟新战场

大家决定敲山震虎

发动临(清)东战役

打击盘踞在此的伪军、顽军

大战在即

此时的周雅已经有七个月身孕

袁鸿化与妻子互道保重

约定胜利后再见

等待第二个孩子的降生

没想到这竟成了夫妻俩的诀别

1943年10月21日凌晨

战斗在张庄、赵建庄和温庄三处打响

由冀南四分区司令员雷绍康指挥

一开始,战事顺利

温庄的敌人被俘200余人

张庄的敌人大部分被歼

八路军准备收拢部队撤出战场

没想到,风云突变

附近的日军闻讯纠集主力部队

分乘7辆汽车

从东、北两个方向围拢过来

恶战随即展开

此时,受命去延安学习的

冀南七分区政委肖永智刚好路过

他联合袁鸿化就地指挥

战斗中,两人和大部队失散

肖永智烈士像(图源:中国军网)

1990年

曾任冀南四分区作战科科长的万海亭

撰文回忆了这次战斗

当时万海亭在房顶上看到了来势汹汹的敌人

他迅速向雷绍康、袁鸿化汇报

袁鸿化骑着马

指挥部队边打边撤

突然,一颗子弹飞来

他脑袋一歪栽倒在地

这次激战中

袁鸿化、肖永智

以及几十名战友壮烈牺牲

NO.5

妻子含泪

在青砖上刻字做“墓碑”

战况紧急

大家不得不快速转移

当地县委书记刘殿臣组织收葬烈士遗体

得到丈夫牺牲的消息后

周雅执意要去看最后一眼

到达墓地时,棺材已经钉好

袁鸿化身上多处中弹

大家怕周雅受到强烈刺激对胎儿不利

没有同意开棺

因为烈士是集体下葬

地表没法立碑

周雅想到了一个办法

她从老乡家里拿来一块青砖

连夜用小刀刻上了“鸿化”两个空心字

想起两人相识相爱的历程

周雅心如刀绞

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第二天

她又冒着生命危险

策马再次赶到墓地

将青砖埋在袁鸿化棺材前

不久后

周雅生下了一个男孩

她给儿子起名为“滏东”

后来为了工作方便

把儿子寄养在老乡家里

并随了母姓

遗憾的是

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因病不幸夭折

周滏东说:

父母长期在河北的滏阳河东侧战斗

他们既是革命伴侣也是革命战友

这个名字是为了铭记两人的战斗岁月

NO.6

青砖成为

辨识烈士身份的依据

青山埋忠骨,叶落有根寻

1953年

烈士迁葬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这块凝结着夫妻之爱、战友之情的青砖

成了辨识烈士身份的依据

袁鸿化之墓(视频截图)

20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了

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及英雄群体”名录

袁鸿化名列其中

如今,这块特殊的青砖

被评定为三级革命文物

和烈士生前的手稿一起

在纪念堂内陈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刻字的青砖和烈士生前手稿

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

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为了抗战大业

他们殒身不恤

丈夫牺牲后

妻子以青砖刻字做“墓碑”

寄托自己的思念

这个故事

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经常被讲起

每次都能带给听的人

心灵上的震撼

无数先辈用青春和热血才换来

硝烟散去,山河无恙

我们不能忘,不敢忘,不会忘

致敬!

每一位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

文并摄 | 河北青年报记者郭会哲

编辑 | 樊一帆

校对 | 赵润泽

责编 | 贾阳阳

审核 | 鲁开盛

监制丨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