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认识她的人都喊她凌太奶,更亲热的叫法是:太奶奶。

之所以是太奶奶,是她的年龄足够大,96岁。她总是这样介绍自己:听好了啊,我来自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环卫处,原来就是一名环卫工人,没念过书,没有文化。

去拜访的时候,考虑到太奶奶年事已高,太早了,怕影响她休息,当我们到达的时候,偌大的客厅找不到太奶奶,只有紧紧挨挨的一碗碗腊八粥摆满了所有的桌子。忙碌中的人抬起头:太奶奶啊,在厨房忙活呢。循着声来到厨房,太奶奶正站在锅台边,一边示范一边指导身边的人如何熬腊八粥。素未谋面,细细打量,这哪是96岁的太奶奶哦,96岁的年纪,耳聪目明,能够自理就已经非常不错,居然还能站在这里示范教学,声音洪亮,气息平稳,吐字清晰,脉络清楚。身边人跟我耳语,更是让我惊掉下巴:这太奶奶吧,真是神仙,昨晚到现在都没有睡觉,一直指导我们干到现在呢。刚才,我们劝她去睡觉,她手一挥:不用,不早了,等会儿还约了朋友见面。太奶奶说的朋友就是我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偌大的会客厅,被太奶奶改成腊八福粥的摆放厅,一米五长,50公分宽的长桌双排纵深10张一字排开,5张能供16人进餐的圆桌已经做好了先期的2000份腊八福粥,这一天离传统节日腊八只有4天的时间了,太奶奶说,忙啊,一天要赶制2000份出来,才能圆满地出10000份。站在锅台边,太奶奶一边搅动锅里的粥一边和我们搭话:哪有时间睡觉啊,10000份呢,还差很多呢。厨房里,六口大锅灶,24小时不间断工作,现场没有人安排,大家埋头专注忙活着手中的活。前来做义工的志愿者一波接着一波,轮流换班,歇人不歇锅,看似无序却秩序井然。凌晨丑时刚躺下,寅时又起,寂静的夜,薄云轻散,炉灶里,柴高焰旺,亮如白昼,虽腊八前夕,却感觉温暖如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77年开始,直到2019年,每年的腊八,太奶奶都在迎江寺里熬腊八粥,有着近半个世纪的熬粥经验。太奶奶的腊八粥的食材在我们传统的八样上又增加了6样,称为“福粥”。分别是大米,糯米,黑米,花生,红豆,核桃,桂圆,芸豆,大枣,薏仁米,莲子,枸杞,白糖,这第十四样有点特别,就是我们平常的水,但是在太奶奶这里也是一种原料,水要煮沸过秤称,每一口锅里用水多少,太奶奶都要亲自去衡量,少增多去,每种食材都是有专人过秤,用碗装好备用。太奶奶的福粥不用天然气,用的是柴火。起灶点火烧旺,沸水先下锅,太奶奶一人掌控两口锅,用手在灶台边反复试探温度,与塞火的义工反复沟通调整火苗的角度,感受整口锅的受热均匀度。冷锅热水,再次水沸腾的时候,依次倒入部分食材先行入锅熬煮。说倒入食材其实并不准确,应该是太奶奶先端起一碗食材,摇晃大碗,让食材松动,然后轻轻抖动手腕,带动碗中的食材先后落入锅中,这样的做法是防止食材粘连在一起。太奶奶同时监控两口锅,同时起盖,手持两个锅铲,分别在两口锅里搅动,避免糊底。等到食材全部放入后,加把火再次烧到翻滚,然后转小火慢熬,这是一锅粥大功告成之前的最后一步,熬,需要不停地搅动,力度和次数都要掌握好,要不急不躁,要安心静神,要用心感知熬煮的程度。世上万物是相通的,你给它足够的尊重和用心,必然会有丰富的回馈。96岁的奶奶没有念过书,可见文化不在于一个人学历的高低,而是人整个一生的修行和悟道。

10000份的福粥打包也是一个非常繁杂的活,包装盒是选用优质环保的定制盒,熬好的粥用大盆装好散热,等到温了以后才能装盒,然后等到凉却起皮时,太奶奶亲自往每一盒中放入桂圆和红枣,寓意大富大贵,红红火火,最后虔诚地盖上盒盖,对食物的恭敬心油然而生。对于打包好即将送出的福粥,太奶奶一遍又一遍地巡视,在意每一个很小的细节,要求盒盖朝一个方向,发现不对时,就很小心地理顺。现代社会赋予我们太多的物质享受,这个城不缺腊八粥,缺的是纯粹的为他人,为身边人,为陌生人祈福的心,我们正越来越远离单纯,欲望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一碗福粥,福从心祈。

为了这10000份的福粥,从去年的七月开始,太奶奶就开始做准备,从最初的原料开始,不是说是赠送福粥就疏忽源头的质量,都是选用上好的原材料,有人听说太奶奶要熬福粥,把家里多余的,质量一般的材料拿来,太奶奶收下并感恩,但是绝不用在这万份福粥里,赠送是最高的礼节,子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谁说太奶奶没有文化呢?我们自叹不如。优选来的材料还要经过人工的分拣,结合50年在迎江寺熬制八宝粥的经验,潜心研究福粥熬制的配料比,精通中医,让每一味材料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物尽其用。又一锅粥熟,忍不住站在锅边舀了一碗,晶莹剔透,粘稠拉丝。微香轻甜,润而不腻。一碗福粥,熬入了太奶奶的万般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腊八的早晨,太奶奶大清早就熬制了一锅粥,用电饭锅装着驱车十几公里来到市区颐和养老中心送福粥。这里最大的老人也比太奶奶小,太奶奶坚持把福粥送到行动不便的老姊妹的面前,问候他们,看着他们喝下福粥,心比糖甜,那一定是多加了糖,用百分的心熬成的糖,化在粥里,甜在心里。看着忙碌的太奶奶,反观自己的内心,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这是太奶奶馈赠与我的一次从关注向外的追求到触抚自己内心深处的全新体验。

腊八节当天,万份福粥在全城派发,这是96岁太奶奶满满的心意和美好的祝愿。一碗福粥,一句祝福,福来福往,甜满万民,福佑宜城!

图文 塔影横江 陶红

LABA 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