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播剧《繁花》迎来大结局,豆瓣评分高达8.4分,被央视点评为孤品,这种用电影手法拍摄的高质量电视剧,恐怕很难再见。

电视剧瞄准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滩,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体制迎来了大变革,资本市场开始探索股债发行、证券交易,第一批勇于吃螃蟹的人,都赶上了时代发展的快车。

“纽约的帝国大厦晓得吧,从底下跑到屋顶,要一个钟头。从屋顶跳下来,只要八点八秒,这就是股票。先从股票上赚钱,先要学会输。”

在这个“遍地机会”的年代,阿宝靠着爷叔的指点,通过认购买到了“电真空”股票,赚到了来自股市的第一桶金,从此阿宝蜕变成了宝总。

正如剧中所说,“1992年的上海,霓虹养眼,万花如海;股票是最新的热点……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抓住了机会就有可能改变人生。有人乘风而起,有人半日归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监管尚未完善的草莽年代,真实的股市有这么疯狂吗?长袖善舞者又是如何搅动股市风云?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8.10事件,官员干部徇私舞弊,证监会临危受命。

1.一夜暴富不是梦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成了新中国的第一支股票。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了。同月,珠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独家发行了国内最早的一支基金。

一切似乎都欣欣向荣,而在这百花齐放的局面下,深圳又是格外娇艳的那一朵。在深圳,有全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在深圳,有全国第一家有色金属交易所。

作为全国唯二拥有证券交易所的城市,也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遣部队,深圳的高速发展毋庸置疑。而给这种高速发展,添了把柴、加了把火的,正是红红火火的股票市场。

《繁花》

谁敢信?在1990年,一支股票一个月的涨幅,可以高达290%。在深圳,一夜之间靠炒股变成百万富翁的,那是大有人在。用今天的话说,那个草莽年代,发财真的就跟做梦一样,当然,只是少数人。

不用说,这样的投机氛围,这样的股市生态,肯定是不健康不健全的。于是,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的高西庆同志就建议,可以效仿美国的《1934年证劵交易法》,设立一个单独的监管部门。

只不过,对于这个提议上层领导没有被采纳。高西庆撂下一句狠话:如果不成立这样一个监管部门,很快这个市场就要出大事的!果然,一语成谶。

《繁花》

2.认购抽签表是什么?

出什么大事呢?那是1992年的8月7日,深圳市各大报纸、杂志的头条,都刊载了同一条新闻,那就是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市工商局、公安局、监察局联合发布《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发售公告》。

公告里说,深圳市将向社会公众发行面值5亿元的新股票,采用抽签表的方式认购。

当时,股市已经被传成了淘金的地方,想来认购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么一来自然没法让人人都买到。因此政策规定,8月9日至10日两天集中发售500万张新股认购抽签表,每张表100元,中签率为10%,只有中签的才有资格买1000股新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繁花》

按理说,10%的中奖率属实不高,买不买得到全看命,不过政府考虑到外地投资者,特意在政策上留了个口子,允许在深圳的人,代他人办理——具体来说,就是每位购表人最多可以拿着10张身份证,购买10张抽签表。

很快,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场身份证大抢购。据不完全统计,统共约有320万张居民身份证飞到了深圳。与此同时,还有70万的外地股民,揣着自己四处搜刮来的身份证,千里迢迢地赶来认购。

3.意外事件发生,到底是谁在营私舞弊?

正式发售是在1992年8月9号的上午八点钟。但早在7号,也就是新股认购公告出来的当天,303个发售网点前,早早就排起了长队。原定的抽签表能供应50万人,实际上来买的却有120万人!

等到发售当天,更是站得前胸贴后背,你得紧紧抱着前面的人,才能把插队的人堵出去。甚至在一些火爆的网点,哪怕你把前面的人抱得死死的,还是会有人试图插队进来。就因为这,还发生了好几起聚众打架斗殴。

然而,刚刚开售没多久,短短两小时50万份抽签表卖光了!粗算一下,两小时有120分钟,一共303个发售网点。要把50万分抽签表卖完,平均每个网点每分钟要卖出14份,差不多4秒多一份。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如果说,抽签表卖完的速度太快,还只是让人心里暗暗怀疑,那接下来的两个消息,简直就是狠狠地放出了实锤。

一来,几千人排队的网点,买到的人凑到一块儿一合计,实际售出的抽签表,竟然只有300多张,那剩下的去了哪里?二来,官方的售罄公告刚一发出,立马就出现了黄牛。他们说,自己手上捏着几百张表,想要的话,就拿七百一张来买,有的甚至报价一千,直接在原价上翻了十倍。那么他们手上的表是从哪来的?怎么大家都买不到,就他们能买到?最直接的猜测,就是有人作弊,有人贪污!

没买着抽签表的股民都愤怒了,10号傍晚,几千个股民开始打着“坚决反对作弊”、“反对贪污”、“我们要公平,我们要股票”的横幅,沿着深南中路,向市政府方向搞起了游行。人数高达上万人,导致交通暂时中断。

经过监管部门的追查,这一场抽签表的发行内部截留私买的抽签表达十万多张,其中金融系统内私购申请表六万五千张,监管部门私购申请表两万张,另有关系户走后门的认购申请表两万张。

都有谁参与其中呢?金融、公安、工商等五大系统二十个单位,共计180多个干部。其中,光是处级以上的干部就有33人,要是再加上金融行业的职工,更是超过四千人。

4.证监会火速成立,监管部门登上历史舞台

一个精心设计的新股发售方案,在这些“内部人士”的安排下,成了一场骗局。而这一次舞弊案,当然也给刚刚成立没多久的股票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从那天以后,在深圳交易的股票们就开始跌跌跌,这样的跌势也连累了遥远的上海。本来上海那边还是牛市,就因为这件事儿急转直下,12号那天,跌幅甚至一度达到40%多。

8.10事件发生后,政府高度重视,短短两个月内,一个专门针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证监会登上历史舞台。

当时,虽说建立了证监会,但一直顺风顺水的中国股市,被打击狠了,真有点颓废了。在8.10事件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上海两地都没再通过任何新股的发行上市。

深圳更是抑郁,别说没有新股发行上市、股价持续低迷了,日交易量时常不足一亿元,这股惨淡之风还刮到金融市场的其他角落,连累各大银行头寸不足;就连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因为金融业给予的支撑不够,迟迟没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怎么办?难道就放任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大都市一蹶不振了?

当然不是。1995年5月,深圳市政府换届,新的深圳市市长,兼任了深圳证券委主任。可以看得出,对这届领导班子来说,重启深圳证券市场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要事。他们要怎么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肯定是做调研。经过全面、深入的调研,他们发现,之前的股市繁荣归繁荣,问题一点也不少。一来,登记体系和投资者、券商和上市公司的要求不同步。二来,中间环节不断增加,给各方都带来诸多不便。三来,跟上海比起来,登记、清算费用都偏高。那外地人为什么要来你这,而不是去成本更低的上海呢?

于是,在同年9月,高效的市政府就出台了深圳证券市场12项整改措施。从市证管办、深交所、登记公司三者的组织架构,到交易、清算规则的简化,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至此,无论是管辖全国证券市场的证监会,还是痛定思痛痛改前非的深圳市,都走上了正轨。

虽然经历了打击,但并没有被打倒,反而以昂扬的姿态走出了低谷,也快速走过了股市的“整理期”。这,就是咱们的深圳市场。

了解咱们大陆刚刚成立股票交易所时候的故事,相信大家肯定都被它吓出了一把冷汗。不过好在,咱们即时纠正了。各位朋友,你想想看,一个经济体,要从零到一,建立一个金融市场,是多么地不容易。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动摇人们的信心,一个搞不好,就能让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我们能像今天一样,看到市场上有那么多公司,被各种股票花式割韭菜,从另一个角度看,大概也是一种幸福。虽然咱们今天骂A股这个那个,但对比朝鲜,想投资没法投,想当韭菜都没得当,知足吧。

特约撰稿人: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编辑:莉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