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似乎曾经曰过,他从巢谷那得来的一剂不传之秘,在瘟疫里活人无数。

然则,后世多有对此怀疑者。但这事很难被证实或证伪,因此,他的一些传记里,都保留了这个故事,作为他乃情系百姓满怀仁心的医学研究者的证明。

虽然那事已有些飘渺,但苏轼的人生阅历与超凡出尘的感悟治愈了无数人,却是无可怀疑的。

今日,又添新证。

澎湃新闻1月14日《躲进图书馆,他们“伪装”上班》里提到一个妹子,说她:

喜欢看人物传记,比如杜甫传、苏东坡传。杜甫一生境遇不佳、流离漂泊。苏东坡才华横溢,却一次次被贬。忽然觉得自己这点事不算什么。大城市竞争很卷,打工人不敢表达,很多事情不敢跟同事、领导和家人讲,找不到宣泄情绪的出口。看书是很好的宣泄出口,跟着故事里人物的命运浮沉,在这个过程中,负面情绪可以慢慢消解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但到了坡翁这,却是人比人,乐活人。

前几天在《把苏轼讲成心灵鸡汤,该不该被嘲讽?》里,我还讲到:

不管于丹也好,于丹二世也罢,他们把历史人物简单化,只讲人们喜闻乐见的,并非他们没有全面了解,而是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正如澎湃新闻里的主人公,你去跟她说,苏轼为老百姓写了很多诗,反映他们的痛苦;写了很多奏折,减轻他们的负担,能解开她的郁结吗?能让她变得快乐吗?可以使她重拾生活的勇气吗?

显然不能。

反而只会让她觉得,为何我的生活如此操蛋,为何没有苏轼那样的人替我出头……

其结果,就是闷上加闷,郁里添郁,一地鸡毛变成了漫天鸡毛,把本已乱糟糟的生活变得更加无望。

所以我那篇文章里的结尾,又可作为本文收尾而无丝毫违和之感——

当网上讲苏轼的人多了,听的人看的人,自然也能从那些侧面里,拼凑出一个他所认知的苏轼来——人们从苏轼那里各取所需,有何不可呢?

还得添一句:

如若苏轼在天之灵,晓得自己竟然帮助了那么多人,一定会高兴得大呼“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