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美国正在加大压迫力度,企图诱使中国“开第一枪”,但中国不仅拒绝上当,还留下了充足的反制空间。

最近,中国宣布对5家美国武器制造商实施制裁,以回应美国此前对数十家中国企业实施制裁和对台武器供应。尽管这些制裁在实际层面上对美国军工企业可能影响有限,但在政治和形象层面产生了不小的象征意义。

这也是中国在面对美国的公然挑衅时所采取的实际而克制的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蔡英文与窜台军火商代表会面

美国武器制造商是美国侵略性反华政策的主要游说者之一。他们认为,美国通过卷入冲突来保证武器制造商获得长期的政府合同,而且紧张局势的加剧直接增加了武器销售的需求。

2023年,美国在全球武器出口中的份额从33%增至40%,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俄乌冲突造成欧洲国家的安全焦虑,促使这些国家开始大量进口美国的先进武器,比如德国立刻宣布采购F-35战斗机,而此前德国一直致力于自己开发。

同时,由于欧洲国家为支持乌克兰抗俄,积极向乌克兰援助武器,导致自家军队面临武器不足的情况,因此积极进口美国武器以应对自身军工产能的不足。比如波兰就大量进口了M1坦克,以填补向乌克兰援助T-72坦克后留下的空白。

波兰采购的M1坦克到货

美国武器制造商的这种思路,同样也体现在亚太地区。美国不断渲染台海危机、南海危机、朝鲜半岛危机,导致韩国、日本、民进党当局、菲律宾等对自身安全产生了严重焦虑。

在长期的焦虑下,这些国家和地区积极深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以采购美国武器的方式来缴纳保护费。特别是日本和台湾当局,在引进美国武器上是格外积极。

去年日本提出了远程巡航导弹发展计划,除了要提升自研巡航导弹的能力外,还斥资24亿美元,向美国采购了400枚“战斧”巡航导弹。

台湾当局引进的装备种类最为繁多,天上的包括F-16V战斗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死神”无人机;地上的则有M1坦克、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等。

就连美国政府自己也不得不在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下,向武器制造商掏钱。比如美国海军正在试图打造一支规模史无前例的“无人海军”,这涉及大量的新式水面装备的采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5月,25家美国军火商窜台推销武器

在利益的驱使下,美国武器制造商主动在亚太地区拱火的态度越来越明显,比如美国议员窜台期间,基本都会有军火商同行。

而美国政府并不愿意承担挑起战争的责任,因此想方设法企图迫使中国“开第一枪”。

近期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南海争端中,菲律宾试图以大规模船队的方式,集中突破中国海警防线,让中国不得不采用武力的方式来阻止菲律宾船队靠近争议岛礁。

但中国并不上当。在最大程度保持克制的情况下,中国多次就核心问题向美国划出红线,把美国从一个幕后黑手揪到前台,成为触动红线的角色,尽可能不给美国提供升级冲突的借口。

而且,这次中国对美国武器制造商的制裁,也凸显了中国留有充足的反制空间,既能表现出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强硬态度,又能实施严厉的回应措施,让美国的白日梦破碎。

“不开第一枪”是中国在处理领土争端问题的原则之一,但在如台湾这样的内政问题上,中国大陆并没有这样的承诺。

一旦台湾问题到了不得不用武力解决的时候,中国大陆也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军事行动。因此,提前划好红线,并且在国际场合中多次强调,也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国际舆论的反应,使得美国的舆论攻势不会轻易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