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9月的一天,陕西咸阳的一个小村庄里,传来了一件“奇事”。

一位13岁的少年,在河边玩耍的时候,意外捡到的一块白色石头,这块白色石头底面还刻着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捡到的白色石头

虽然少年认不全上面的字,但是一看就觉得,这块石头不简单,于是在父亲的建议下,就把石头给上交了。

石头上交后经专家鉴定才得知,这竟是一枚玉玺,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为了表彰少年,当地博物馆则“奖励”了他20元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物馆奖励少年20元

拿到20元奖励后,少年当时开心极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就渐渐把这件事给忘了。

可不成想,辗转44年过去,因为当初上交玉玺的缘故,令他倍感意外的事情,竟然发生了。

那么,这位少年究竟是谁?他上交的玉玺有何故事?44年后究竟又发生了什么意外呢?

捡到白色石头的少年

这位捡到玉玺的少年名叫孔忠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忠良

时间回到1955年,孔忠良出生在陕西咸阳韩家湾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孔忠良的父亲名叫孔祥发,虽然没读过几天书,也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从小孔祥发就教育孔忠良,为人一定要忠厚,做人做事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从小就接受这样的家庭教育,孔忠良长大后也出落成了一个跟父亲一样的,三观倍儿正的好少年。

1968年9月的一天,13岁的孔忠良独自在河边玩耍。

那时候打水漂是孩子们最爱在河边玩的游戏,孔忠良也不例外,他甚至都悟出了一套独有的“功法”,就算不是扁石头,放到他手里都能打出一串水漂。

当天他一边打水漂,一边找石头,突然之间,水面涟漪泛起的光晃了他的眼睛一下,他本能地朝那附近看去。

不经意间,水下一块方方正正的白色石头,吸引到了他的注意力。

这块石头个头很大,虽然不适合打水漂,但是看上去却十分漂亮。

于是,孔忠良便挽起裤腿,下水将这块白色石头给捞了出来。

石头捞出来,孔忠良注意到,这块石头底部居然还刻着字,虽然上面的几个字他认不全,但就凭这几个字,他也断定自己肯定是捡到了什么好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忠良捡到的石头

就这样,孔忠良把那块白色石头带回了家。

孔忠良的父亲孔祥发看到他带回家的石头后,第一反应就是,这块石头肯定是文物

毕竟陕西是文物大省,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在无意中挖出、捡到过文物,后来的秦兵马俑,同样也是当地农民在挖井的时候,给无意中挖出来的。

孔祥发心里清楚,既然这石头是文物,价值自然不用多说,拿去古玩市场,兴许能卖个千百块。

但他转念一想,既然儿子捡到了文物,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教育儿子的好机会

于是,他便鼓励孔忠良,让他把这个文物上交给当地博物馆。

就这样,孔忠良在父亲的陪同下,去到当地博物馆,把捡到的白色石头给上交了。

白色石头竟是玉玺

来到博物馆,孔祥发先是带孔忠良在博物馆里逛了一圈,这是孔忠良第一次到博物馆参观,看着陈列在展柜内的古老文物,孔忠良心里莫名地触动。

他心想,要是自己捡到的白色石头,有朝一日也能摆在里面,那该有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祥发带孔忠良去了博物馆

参观完成后,孔祥发找到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讲出了这次来博物馆的来意。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两人来到了博物馆的馆长办公室。

进到办公室,孔祥发跟馆长简单寒暄,讲清楚来意后,便从怀里掏出了那块白色石头。

馆长看到白色石头的瞬间,眼睛都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馆长看到白色石头眼睛都直了

作为博物馆的馆长,他自然是阅宝无数的,打眼看过去,他心里就已经掂量出了这宝贝的价值。

接到手里仔细端详了一番后,馆长点了点头,表情严肃地说了一句:

“这应该是皇宫里出的玉玺。”

不过,至于这是哪个朝代的玉玺,谁的玉玺,馆长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因为上面刻的字,他也不确定是什么,只能找相关文物专家经过更仔细的鉴定后,才能给出结论。

馆长给孔祥发父子泡了壶茶,让他们在办公室里休息会,他则召集文物专家,开始对这枚玉玺展开鉴定。

由于当天时间仓促,文物专家只能做出初步鉴定,确定了玉玺底部的字和上面的图案是什么,玉玺底部刻的字为“皇后之玺”,上面的图案是螭虎。

至于玉玺的朝代和主人,一时间则无法给出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后之玺

当天的鉴定工作完成后,为了对孔祥发父子表示感谢,当即就要为他们申请奖金,以及荣誉证书。

孔祥发则直接拒绝:

“我带儿子来上交文物,并不是冲着这些来的,能带他涨涨见识,比什么都重要。”

两人推诿了几分钟后,馆长实在没办法,只好叫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凑了20元,硬塞给孔祥发当路费。

毕竟,孔祥发从老家赶来路费不便宜,不好让他捐个文物还折上路费。

孔祥发不好再驳了馆长的好意,也只能勉强收下。

44年后意外发生

通过专家们不断查阅资料,一段时间后,“皇后之玺”的身份之谜,终于被揭开。

原来,这是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的玉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玺是吕雉的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推断,关键依据在于《汉官旧仪》上的一段记载:

“皇后玉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

这枚玉玺无论是底部的刻字,还是上面的图案,都与记载中的如出一辙。

除此之外,专家们还发现,刘邦与吕雉的合葬陵墓,与孔祥发、孔忠良父子所在的韩家湾,直线距离大概也就1公里左右。

据史料记载,这处陵墓曾被盗过,因此里面的“皇后之玺”能流出来,流落到附近也算合情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高祖皇后陵

后来,这枚玉玺被鉴定为了国家级文物。

博物馆改建成陕西历史博物馆后,这枚玉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陕西历史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后之玺成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时间辗转来到2012年,距离发现玉玺已经过去44年,彼时的13岁少年孔忠良,已经成57岁

而他也几乎忘记了曾经发现上交玉玺一事。

可就在这时,一个令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意外却发生了。

当天,孔忠良正扛着农具准备去田里干活,结果村支书却带着一帮人找上门来。

这是他意想不到的,心想难道自己摊上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忠良

还不等孔忠良反应过来,村支书就指着他,对身边的一帮人说:

“他就是你们要找的人,孔忠良。”

后来怎样了?

经过一番沟通,孔忠良才纳过闷儿来。

这群人原来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之所以来找他,原来是为了对他进行表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忠良(左二)

最终,孔忠良勉为其难地接受了表彰,成了“保护遗址十大杰出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迟来的证书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孩提时期的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为国家的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

只可惜,孔忠良的父亲孔祥发已经不在,如果他能看到这样的结果,一定也会十分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