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张图大家还熟悉吗?没错就是前一段时间在支付行业圈中盛传的那张,只不过我这张未经过任何处理,而传播的那张把发布时间隐藏掉了。但从另一角度也可以说明,针对信用卡套现金融监管是一直对发卡银行有所行动,同时央行对支付机构也有相应的规定,而刑法对持卡人以及从事套现的支付服务商也有相应的条款。

目前的趋势针对信用卡套现行为,已经开始多执法部门多监管部门以及应对的多行业,进行真刀真枪的围猎与整治。所以说大家不要在存侥幸心理,在不改变思路规范业务,一不小心真的要去踩缝纫机,绝非危言耸听。

三部门两产业将对“套现”形成协同合围之势

三部门:央行、公安部、金融管理总局。两产业:支付业、银行业。正朝这合围之势,上下协同而挺近。监管部门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运用,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和部署,产业机构对服务对象的风控和治理。这些动作以往都是没有一同开展,可以说套现整治要比以往不一样。你细细的品味一下,保准一品一个不知声。

首先央行对持牌支付机构的整治与新条例的发布就不难看出端倪,5月1日实施《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不仅法律层级更高,监管内容也更全面更是完善,其中的第二十二条 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自行完成特约商户尽职调查、支付服务协议签订、持续风险监测等业务活动。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为未经依法设立或者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商户提供服务。

解读:这个非法设立有很多种解释,严格来讲小微商户就是未经依法设立。而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商户提供服务,严格意义上将,TX就是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我想我不说,行业内也会知道目前三方支付的小微的TX比例占有多少。

在一个今年即将落地的259号为,对小微商户的额度以及入网数量由进行了合理的限制,这个举措更是从源头阻击。

公安部,在1月9日新闻发布会将部署严打,针对套现做出具体呈现如下特征:一是犯罪手段网络化。由传统线下POS机套现向线上APP、二维码、移动终端套现迁移,变现快捷隐蔽,犯罪成本低,可复制性强;二是犯罪链条产业化。包括APP软件研发、项目运营、宣传推广、支付通道等多个环节,专业化、产业化特征明显;三是犯罪组织规模化。出现类传销模式发展套现会员,涉案金额、参与人群、涉及地域均出现快速增长;四是犯罪风险扩散化。套现与地下钱庄、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交织,助推其发展蔓延;套现过程中存在持卡人身份信息、信用卡号等关键信息泄露风险。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发卡银行的监管力度以及处罚力度加大,不仅仅文章开头的图片就能说明,最近2023年12月2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公布了一组银行及相关机构的行政处罚信息,其中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因信用卡业务异常交易行为监控不力被处罚400万元的罚款。

银行业,银行对信用卡的各项管控和风控也在升级,近年来银行频繁发布规范使用信用卡的公告,中信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渤海银行等数十家银行都提醒持卡人规范用卡。

支付机构,执行259号文的同时,还要针对即将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的问题进行改正,忙的也是一塌糊涂。但有的支付机构就不那么严谨,可能在做着协助的事情,业务不规范。

一线要规范业务,小心去踩缝纫机

面对此次协同围猎,作为一线之一的支付服务商将面临更多挑战。规范业务刻不容缓,经历过1.0和2.0时代迈入3.0时代的支付产业,真商才是未来的长久道路,未来也是真商的黄金十年。而支付机构,更要规范业务发展,加强风控,担起应有的责任,除了风险事件你也会很难受,也要担起相应责任,就比如下方所提到的问题。

除此以外,持卡人也应当规范用卡,目前各银行推出的分期活动利息还是蛮换算的,不要以身涉险,也不要去贪小便宜。尤其是在网络化时代中,更要保持清醒,不要让利用部分行业的规则便利,已0费率,高额补贴等等不法宣传的诱导入坑。

截至发稿「金融帮」经过多方证实以及材料收集,如“麦田商旅”“优享一步”等至少5家网约车平台,利用网约车平台的特性进行违规业务操作,涉嫌从事非法支付即“二清”“洗钱”“资金盘”“套现”等一些列不法行为。

用户同一注册手机号下,采取用户端app发起虚假行程,再用车主端app接单,用户段在进行支付,车主端提现至银行卡中。持卡人要清醒的认识到通过虚拟刷单进行套现,也是违法的一种,小心进去踩缝纫机的同时钱款也受到损失。去年央视就曾经报答过类似事件,最后的结果是司机账户冻结,运营平台人去镂空。同时平台它不是慈善机构,也不是专门给大家送钱的。

这中非真实的虚假订单,又是0手续费,又是笔笔给补贴,且补贴的综合年利率超过70%,哪有这么多好事?而提现又是T+7到账,参与人你就不怕当这接盘者?

「金融帮」于一周前通过邮件以及官方客服电话等方式联系通X支付,网约车平台用这种套用大商户模式,涉嫌二清行为贵司是否知晓等问题进行采访均未得到回复。截止发稿,上诉网约车平台的支付通道依然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