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英蓓蕾遍天下——育英学校在晋州李家庄》一书,是作家张梅英历时两年,创作而成,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创作期间,作者多次到晋州李家庄、北京、太原等地实地采访,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去粗取精,将千年古县的辉煌华美、醉卧沙场、征战南北所潜藏的壮美,运用真实生动的图片,写好革命故事,烘托红色解放区的拥军记忆,篇篇意境悠长,耐人寻味,独具纪实浪漫和现实主义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育英蓓蕾遍天下——育英学校在晋州李家庄》采取纪实访谈和回忆录的形式,挖掘我军于革命战争时期创建育英学校的一段红色记忆,探寻李家庄与育学校70多年的历史变迁,打造晋州市李家庄的红色文化。

1948年2月,晋察冀野战军在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杨成武、参谋长耿飚的带领下,在大量消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之后,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随着部队作战任务外线增多,机动性增大,为免除部队后顾之忧,为部队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营造一个相对安全,有利于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野战军党委作出决定,效仿“荣臻小学”,在野战军后方留守驻地——河北晋县(今晋州市)李家庄,筹建一所完全寄宿制的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育英学校。

为此,野战军从部队和荣臻小学抽调了曹正之、李佩卿等7名同志,来到李家庄负责育英学校筹建工作。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筹备,1948年4月4日,育英学校正式成立,曹正之任校长,李佩卿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郝治平任教导主任。校址在李家庄的一个逃亡地主的院子里,学校分小学部(4个年级)和幼稚班,共有学生30多名,最大的10多岁,最小的3、4岁。

1948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7、8月间,中央决定将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整编为三个兵团,其中原晋察冀野战军编为第二兵团,晋察冀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也改名为“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育英学校”,1949年1月,再次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育英学校。十九兵团攻克太原后,1949年5月,育英学校从李家庄迁至太原,在其后的历史发展中,先后更名为华北军区育英学校、北京军区育英学校、太原市育英学校、太原市第二十六中学、太原市育英学校。

育英学校最后扎根在了太原,但十九兵团全体将士,依然奔赴在保家卫国的战线上,参加了解放大西北战役。1950年美帝国主义入侵朝鲜后,刚刚完成解放大西北任务的十九兵团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同年入朝作战。无数的将士浴血战场,育英学校守护着他们的子女成长。

2020年,晋州市李家庄在育英学校旧址上,成立育英学校纪念馆,曾经工作和生活学习在李家庄育英学校的教职工、学生,为纪念馆题词或提供图片、资料,让那段封存在历史中的记忆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先后奔赴晋州李家庄、北京、太原等地,采访杜绍增、屈臻、曹家起、张可兴等一批育英学校健在的学生,搜集整理了大量文字图片,全书共计23万字左右。

作家张梅英:

张梅英,笔名心阳,河北省灵寿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石家庄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文研会传记与报告文学艺委会副主任。河北省“才女星”获得者,石家庄市夜经济代言人,石家庄市阅读推广人。

著有散文集《《梅好时光》;长篇报告文学(单行本):《育英蓓蕾遍天下——育英学校在晋州李家庄》《绝世而独立》《福星》《美哉雄安》《智慧门的金钥匙》等。其中《福星》进入河北报告文学排行榜前十;《美哉雄安》被评为读者喜欢的河北十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