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曾有这么一个将领,终其一生几乎为解决大明朝的内忧外患操尽了心思。他镇压内乱、抚定安南(今越南),平定倭寇,可谓战功卓著。但却在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战斗结束后,战绩辉煌的他反而被朝廷抓捕入狱以致被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件事看来非常蹊跷。明明战功卓著,打了大胜仗,却为何还要被朝廷逮捕以致最终被判死刑呢?而且这其中的原因也不是明朝皇帝自己猜忌贤能。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回事呢?

这事还得从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说起。

那一年的四、五月间,倭寇大举入侵。为了应付这一严峻的局势,朝廷任命久经沙场的张经为总督大臣,总督东南数省的抗倭斗争。

张经到任后,首先做的就是征集两广一带土著兵前往浙江御敌。不久之后,土兵相继抵达。老成持重的张经决定先把率先抵达的土兵分给俞大猷、汤克宽掌管,三人互成犄角,暂时采取守势以逸待劳。等到永顺、保靖援军到达后,再一举给予倭寇毁灭性打击。

张经的此项建议获得了众人的认可。毕竟当时倭寇已在拓林川沙堡聚集了2万余人,若贸然进攻则过于冒险。但是,就在张经等待永顺、保靖援军的这段时间里,明朝军队却经历了孟宗堰、王江泾、新泾桥三场大败,将士伤亡不计其数,一时朝野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南百姓渐渐按捺不住内心的困惑与恼怒,纷纷开始指责张经畏敌不前。但是张经毕竟在战场打拼了大半辈子,深知在这种形势下任性出战是确保不了胜局的,因此依旧选择了按兵不动。

然而,张经稳重的用兵之道虽然在不久之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却也为他不久之后的命运暗暗埋下了伏笔。

当时,得知东南形势的嘉靖皇帝大为震怒,下旨要求张经限期出战。同时,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春,兵部侍郎赵文华新到浙江,在和胡宗宪商议之后,也催促张经快快出兵。但是,面对这些压力,张经还是按耐住性子,毅然决定等待援军的到来。赵文华因是严嵩干儿子,在朝中有严嵩撑腰,本身就骄横。见张经在自己面前各种“摆谱”,自然十分生气。

因不理解张经的想法而无法忍受的赵文华最终选择了托严嵩御前告状。他诬告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欲待倭寇掠足遁逃之机剿余寇报功”,完全一副无知的文人口气。而严嵩接到赵文华的书信之后也是急着向嘉靖帝告了状。嘉靖帝因此更加愤怒,下令逮捕张经回朝听审。

可是,上天的安排总是如此巧合。当赵文华诬告张经的书信传去给严嵩之时,永顺、保靖的援军就赶到了嘉兴。张经见时机已经成熟,而眼前的倭寇恰好也“识时务”地出兵来犯,便马上下令出兵。俞大猷、汤克宽顺应张经安排,与张经默契配合,最终在石塘湾初胜倭寇。

石塘湾的胜利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之后不久,倭寇再次进犯。张经命俞大猷和卢镗分率永顺、保靖军向平望急进,又遣汤克宽率水军由中路突入。三军因此与倭寇合战于王江泾。

同是在王江泾,但这一次却和之前大为不同。在张经的指挥下,明军各部密切配合、同仇敌忾,经过数天的激战终于大败倭寇,使倭寇在王江泾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江泾之战的胜利是明朝抗倭以来的首次大捷,它的战果为张经的人生和明朝的抗倭斗争写下了辉煌的一笔。但是,天妒英才。就在王江泾捷报上传到朝廷之时,逮捕张经的诏书却已经下达了。

张经因此被捕入狱。不久之后,对此事开始心生疑惑的嘉靖帝传令严嵩入朝并质问实情。严嵩为护佑干儿子赵文华,自然全力为其辩护,欺骗嘉靖皇帝王江泾大捷实为赵文华与胡宗宪之功,并诬告张经贪功冒进。严嵩此番,无疑是当着嘉靖帝的面判了张经死刑。

嘉靖帝由此认定了张经欺君。再加上之前赵文华的诬陷,张经最终是难逃一死。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张经被斩,“天下冤之”。但无论天下百姓们如何伤心,一代将星还是就此陨落了。

张经离世几年后,另一位抗倭名将来到了东南抗倭前线。他创立了一支奇军,再次给了倭寇沉重的打击。这位名将名叫戚继光,而这支奇军名曰“戚家军”。由此,东南沿海进入了戚继光与他的戚家军抗击倭寇的辉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