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胖妲己,文章来源“放牛邦”。

当前,我国学术界存在一个倾向,即把获得课题经费资助,视作奖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表现为,入选某一人才计划,获得经费资助,还没有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就被作为巨大学术荣誉,视为成功,这和有的人才计划就称为“人才奖励计划”有关,但这些人才计划的实质是给学者一定的经费资助,让他们安心进行学术研究。

如果属于奖励,学者确实可以拿钱之后,不潜心进行研究。而更吊诡的是,学术界把入选人才计划,作为学术头衔,并把学术头衔作为评价学者的重要指标,一旦拥有某个学术头衔,在学术界就有高人一等的实际经济待遇(特殊津贴)和学术权力。

重磅公示

多位国关学者研究项目入选教育部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申请课题经费也有类似情况。课题经费的资助性质是十分明确的,但现在也有变为荣誉的倾向。比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现在是学者评职称的硬指标,也就是说,不管获得基金资助之后,是否有科研成果,申请成功本身就变为了学术成就。这引导学者“重申请,轻研究”。

而对于科研经费,学者也存在这是奖励还是资助的纠结和冲突,有一些学者,想着法子折腾到手的科研经费,之所以如此,是他们把申请来的经费视为归为自己的“奖励经费”,觉得自己拿得少,或者一分也不拿,全部将其用于科研,心理不平衡。

在激励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方面,我国当前采取的做法,也是从资助经费中,拿出部分作为“人头费”进行奖励(俗称“提成”),而从科研经费管理看,奖励和资助是需要分清的。合适的做法,是对科研人员实行年薪制,课题经费与科研人员的奖励和待遇无关,这完全用于科研,在年薪之外,如果对科研人员进行奖励,那奖励归属于个人,不宜采取与课题经费混为一谈的模糊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