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声慢•师恩如光

日落星移,寒风凄厉,噩耗晴天霹雳。桃李芬芳依旧,师恩永记。传道授业解惑,恨时光,白驹过隙。您长眠,我常念,惟愿天堂无疾。

杏林春暖依稀,凭妙手,橘井生香传奇。仁术勤和,坚守初心不弃。守正创新传承,五十载,半世为医。长相忆,砥砺前行自奋蹄。

郭勇 2024年1月4日夜

恩师郭振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4日14时3分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0岁。

恩师病重期间,我写了这篇短文,今日再读,涕泪沾襟……

总有一缕阳光令人难忘

文/郭勇

2023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天空黑沉沉的,阳光显得苍白无力,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总在心中游荡。

“老爹病重住院了。”老爹是师兄弟对恩师郭振江的尊称,靳师弟的电话证实了我的不安。

借着贾师妹管床的便利,我来到病房见恩师最后一面。站在恩师的床前,看着那张曾经充满活力的脸庞,如今扣着无创呼吸机面罩,骨瘦嶙峋的身上插满输液管、鼻饲管、心电监测等各种医疗管路……

内心悲痛如潮水般涌来,翻腾着复杂的情感,有悲痛、有不舍、有感激,也有无尽的思念。这份失落和无助让我怦然心碎,回想起20年来,我们师徒从相识相知到亲如父子,那些辛勤的付出、那些关爱的眼神、那些谆谆教诲,仿佛都发生在昨天。

岁月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和恩师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当时的情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2005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贾院长说:“我给你请了一位真佛,你要好好跟老师学。”这位老师就是北京中医医院原骨科主任郭振江,他面带和蔼的笑容,给人一种亲切感。

“我的徒弟都喊我老爹。”恩师幽默风趣的开场白打消了我初次见面的紧张,我响亮地喊了一声“老爹”。我和恩师恰巧同姓,缘分让氛围变得轻松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天开始,每周二上午,恩师来医院出专家门诊,很多患者慕名而来,门诊量很大。患者看到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心中充满信心。

恩师看病很认真,仔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望、闻、问、切,耐心倾听患者的陈述,详细询问病情。我侍诊身后,观察恩师如何把脉、诊断、开方等。中午陪恩师吃饭,听他面授中医心得、用药体会,分析病因、病机、病症。陪伴恩师的每一天,感觉阳光总是无比灿烂。

传统中医讲究传承,师徒间的情分深厚而真挚。师徒之情不仅仅是亲情,还有一种对中医事业的共同追求和信仰。在传承过程中,恩师将自己的所学所悟传授给我,期待我能够发扬光大,延续传承。我们之间的情感越来越紧密,充满了尊重、信任、关爱和传承。恩师性情豁达,喜酒善饮,每年正月初三,徒弟们到家里拜年,把酒言欢,其乐融融,恩师时时谈起建立中医骨内科的心愿。

恩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在北京中医医院骨科工作50余年,用心跟随赵炳南、吉良晨、刘奉五等老中医抄方学习,与北京中医院骨科成业田、王洪术共事学习多年,曾在积水潭医院、北大医院进修学习,熟练掌握各种复杂骨科手术技能,学贯中西,衷中参西,擅长治疗各种急慢性骨病。在学术上做到博采诸名家之长,枝叶交融,自成一体。

恩师临证善从气血津液、脏腑辩证入手治骨病,时时注重调养脾胃,治疗骨病首辨阴阳,内外兼顾,重视正气,进退有度。提出汗、托、下、和、温、清、消、补的骨病内治八法,总结出“治骨先治脾”的骨病内治经验,形成了调气血,重脾胃,重视经方等独特的辨证用药经验,施之临床,明效大验。

为了进一步总结恩师骨伤经验,医院建立郭振江传承工作室,编写《郭振江骨伤诊疗经验选》,出版《骨病内治:北京中医医院骨科原主任郭振江经验选》,研制 “通督活络洗剂”、“冰红消肿膏”,其中《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郭振江调治气血法治疗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获得大兴区科学技术奖软科学奖三等奖。

2022年秋,恩师不幸罹患膀胱癌,经过手术身体大不如前,再加上恩师最器重的大弟子黄师兄因病英年早逝,身体和精神双重打击严重损害恩师健康,只能暂停出诊,居家养病。每次我去家里探望的时候,恩师总是深情地指着首都中医药“杏林耕耘50年”荣誉证书说:“病人还等我看病啊。等我恢复了,我就出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心中,恩师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那份感激、敬仰和热爱,永远激励我前行。

思念如泉涌,回想恩师曾经的笑容,温暖如阳光般的关爱。今后的日子里,谁来填补这份空白?我黯然神伤,却又深知,恩师的精神将永存。

把恩师的教诲和精神传承给下一代,让阳光照亮更多的人,这是对恩师最好的纪念。00

【关于版权:本平台致力于弘扬传统孝道、礼赞天下爹娘、守护公德良俗。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欢迎投稿。联系信箱:7245289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