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脾胃病症,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脾胃虚弱了,但实际上,“虚弱”也是存在分类的,比如因寒邪导致的虚寒证,中医认为,脾胃就是土,而脾胃虚寒,大家就可以将其理解成土很虚,同时还很寒冷。脾胃在人体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是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一旦脾胃出现了虚寒病症,轻则会导致饮食不佳,重则便会促使气血化生不足。

在中医里,调养脾胃可以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而土既然有“虚弱”表现了,那么就要去“厚土”,对此,补脾益胃便是重要思路,在调养脾胃方面,最常用的药材就是山药,作为一类药食同源之品,山药在生活中也很常见,它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体补充脾胃气机,同时还能健利脾胃,有助于化解体内水湿,避免出现痰湿、湿热等病症。不过,除了山药外,对于脾胃虚寒的患者来说,有一剂药方或也能很好地帮助调理不适,它就是附子理中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附子理中丸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一个经典方剂,它的基础方是名医张仲景收录于《伤寒论》中的理中丸,专为脾胃虚寒的人量身打造。这个方剂在组成上很简单,仅含五味药材,分别是附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整个方剂紧紧围绕脾胃中土展开,目的只有一个:改善脾土环境,恢复脾胃功能

方剂的人参是补脾气的良药,中医在补养脾胃时,最常用的药材就是山药和人参,前者多用于脾阴的滋补,而后者则重于补充脾气。

其次就是白术,白术是健利脾胃的要药,在很多调理脾胃病症的方子里,都经常会看见这味中药材,白术具有祛湿的效果,不过,它并不是直接将水湿祛除,而是健利脾胃,先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然后再通过脾主运化的功能,将多余的水湿从体内排出。

干姜具有温性,同归归入脾胃经,可以将脾胃里的寒邪祛除,起到温暖脾胃的效果,而炙甘草则是调和脾胃,让整个方剂的药性更加显著,以便于更好地治疗病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整个方剂里,最主要的药材其实是附子,附子是扶阳救逆的第一药,可以提升散寒能力,同时,附子和干姜的配伍,也是中医里的一组经典药对,附子在干姜的加持下,可以更好地将脾肾里的寒气化解,驱散体内寒邪,温暖中焦脏腑。

虽说这个方剂在组成上过于简单,但其中的每一味中药材,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物尽其用、各司其职,可以改善因脾胃虚寒导致的诸多病症,那么,在使用方面,究竟更适用于哪些人呢?

首先是脾胃虚寒的人,这类人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怕冷,由于身体里的寒邪过重,阳气不足,难于去温煦四肢,于是便很容易出现手脚冰冷等症状。

其次是经常流口水的人,由于身体里的阴寒水液过多,便会从上面流出,而这个时候,也可以通过附子理中丸来加以改善,当然,对于有腹泻症状,特别是在摄入寒性食物后,腹泻症状会格外明显的人来说,也可以用此方调理。

最后大家还要知道,若是在生活中出现了尿频、小便清长等症状表现,那么或也与脾胃虚寒有关,此时,体内往往会存在阳气不足的情况,无法很好地蒸发水汽,如此一来,过多的水液就需要自己找出口,进而从身体排出,向上就是口水异常增多,向下则会导致小便次数增加,此外,虚寒时间若是过久,还会导致肾脏寒邪不断增加,最终渐渐发展成为脾肾虚寒,而在这个阶段,名方金匮肾气丸往往会更加适合。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