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再出江湖。山东“双百”正能量网络精品评选活动,正式开启——

2024年1月2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山东省新媒体协会、舜网承办的2023山东“双百”正能量网络精品评选活动正式启动,申报网址为https://ZNL.e23.cn。

每年的评选,无论内容、方式,都与以往略有不同。这一次,我想谈谈感受上的不同;或者故作深奥地说——想谈点哲学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从去年到今年,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地球不再平静;中国稳定了基本盘,山东奋勇走在前。以中国为家,我们发现,“家里家外”,完全是两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不提也罢;但如何面对,却无法回避。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省与省之间,甚至可以说,世间所有的关系,都逃不出以下三种:

负的,零的,正的。

或者叫作——

负的,无的,正的。

邻居家遭了灾,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这叫负面关系。

置身事外,既不帮忙,也不打劫,这叫“无”。

力所能及,能帮则帮,力不能及,帮着吆喝几嗓子,这叫正面关系。

例子只是例子,代表不了全部,也未必贴切。但关系就是全部——世间任何关系,逃不过这三种。

中国为什么好,因为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就在追求“正面关系”,追求正能量。

世界为什么不好,是因为几千年了,世界还在追求“无”,却无功而返。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无论巴以还是俄乌,都在坠入负面关系的泥潭。

整整30年前,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通过了《世界伦理宣言》。这个宣言认为,世界需要一个不同国家、民族、宗教、文化之间对话与交往的共同准则,并且最终找到了这个准则。

这个准则,是孔子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无比熟悉。但我还是要郑重地再翻译一下,它的含义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年过去,孔子的名言广为流传,世界并没有多少改变,因为美西方根本读不懂这句名言。

然而,对孔子而言,就中国传统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无”和“零”,是最基本的底线,绝不是更高的追求。

换句话说,这句话的作用,只是能把世界从“负能量”拉到零,从负面关系拉到零和博弈上来。这样的底线,很多国家都做不到;所以对它们的评价只能是——底裤都不要了。

中国人更高的追求是什么?是正面关系,是正能量。这种正能量,就是孔子另一句名言: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消极、被动的,着眼点在于“不”——不做坏事,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是在“消除负能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主动、积极的,着眼点在于“欲”——主动帮助别人,主动成就别人,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是在“创造正能量”。

境界高低,一看便知。

孔子是一个积极的人,充满了正能量。在《论语》等典籍中,他不止一次地教导学生,不能光消除负能量就够了,还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典型的例子,是他对子贡的教导——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请教他:贫穷却不巴结讨好,富裕也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孔子说,也可以,不过,不如贫穷却快乐,富裕却谦虚好礼。

两者有什么区别吗?从字面来讲,差别不算太大;从心态来讲,差别就大了。子贡的立足点,是消除负能量,即便贫穷,也不去巴结富人;富人亦然。

孔子则提出了积极、向上的更高要求:贫而乐,富而好礼。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被比喻为日月。如此高的褒奖,自古罕有。原因在哪里?因为他留给我们的伟大遗产——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宛如阳光雨露。

外面的世界有太多负能量,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先将负能量归零,是当务之急;

对我们而言,用阳光和正能量做好自己,用阳光的中国感染世界,是最重要的事。

这也是我们期待并瞩目“正能量”网络精品评选活动的原因所在。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12册)》《少年读史记故事(3册)》《中国历史超好看(6册)》《人生是一场修行》《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3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