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下为个人见解,文章仅供参考。

前言:说到这个词,最初它起源于短视频运营的形式手法——短视频的底层逻辑就在于“抓住别人的注意力”,因为一旦想在众多视频里出圈,视频的开头几秒就必须狠狠把握住观众,也就是“重点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短视频的出现使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新知识、认知的拓展,相反,也因为它的构造形式,也让我们以“眼见为实”的人生观,对人事物的认知能力呈现缓慢的发展。近几年短视频创造者因对自己所传导的价值观与真实事件的价值观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出现了层次不齐的翻车事件。从这一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这个物质丰盛的时代,我们的精神认知却非常匮乏,从而使一部分“三观扭曲”的人拼命的把自己往火坑里推的同时也影响伤害着身边的人和他一起跳。

那么在这个信息繁杂的时代,“重点前置“”影响的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我们应该如何去辨别和防止受到它的影响?

一、“重点前置”影响的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点前置”的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弱化人类大脑的思维主动性。

短视频对于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和沟通方式方面。相较于传统的文字、图片形式,短视频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信息,更具吸引力。短视频拥有快速传播的特点,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迅速传播,让信息更快速、更广泛地传播和流通。

同时在快速传播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你思维逻辑认知的发展。

比如:

经常刷短视频的朋友们,已经多久没完整地读过一篇长文章了?
字数稍微多点,篇幅稍微大点,就开始跳跃着看,为什么不由自主跳跃着看?因为习惯了短视频的“重点前置”,但是文章可不会给你重点前置,可不会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而向下兼容。
这里要说到短视频的另一个底层逻辑:“扩大受众群体”,为了扩大,所以必须下沉,怎么下沉?当然是用低级的趣味去迎合那80%的“大部分”;然而,课本和书籍则需要我们“主动投入注意力”,用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处理文字的能力去检索和分析出重点。
因此,短视频看多了,大脑习惯了注意力被动被唤起,就没办法再主动控制了,慢慢的原本自我意识的控制权就交给了习惯了的潜意识,自然就被动使注意力投入。

换另一种说法,读文章你不由自主跳跃着看,就是因为大脑习惯了那种喂到嘴边的“说重点”,你的眼睛跳来跳去在检索什么?就是在检索重点啊,所以你已经丧失了主动整理文字和信息的能力,大脑这一片区域退化了,因为你已经习惯了短视频的“重点前置”。

二、学会辨别“重点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下之大,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要充分去利用它带给我们的积极价值,而非被它所束缚造成负面价值。

(一)分辨表象与本质的区别

表象,如同事物的外在面纱,是我们最直接、最容易观察到的部分。当我们看到一朵盛开的鲜花、闻到咖啡的香气或者听到鸟儿的歌唱时,我们所感知到的,就是事物的表象。表象是认知的入口,是我们认知世界的第一步。然而,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表象层次,我们就像是停留在事物的外壳,无法深入了解其内在的奥秘。

当我们开始探究事物的内在,就会进入到规律的层次。规律是事物内在秩序的体现,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在这个层次,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能够理解事物背后的原因和关系。

比如:

画面:一个男的气愤的拿着一把菜刀对着一名女子。
表象:当你看到这一幕,如果你脑海想到的第一个想法是这个男子太恶心了,竟然对着女子举刀,从而就判定男子是罪无可恕的人渣,那你就“眼见为实”的给这件事情下了一个结论。
本质:当你看到这一幕,你会想男子为什么会向女子举到,他们之间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促使男子可以做出这个恐怖的行为,这时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也就会让你探究出这件事最底层的本质,让你探索出最实质性的真相。

在认知的三个层次中,表象、规律和本质相辅相成,构成了我们对世界认知的完整体系。然而,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事物的认知局限于某一个层次,而是要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不断地拓展我们的认知深度。认知的世界,就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发现,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的奥秘。

(二)分辨行为背后的动机

首先我们在面对人事物的时候,应该以直觉与理性结合,用逻辑去思考起因、经过、结果这三要素的变化。

比如:你看到一个感人视频,一个穿着高中校服,戴着眼镜的姑娘大声喊道:爸,我考上了xxx大学。父女倆紧紧相拥在一起抱头痛哭再配上催泪的背景音乐。

看到这一视频,在共情的情绪下,可能会唤醒出你为人父母一路抚养子女的艰辛或者为人子女一路努力学习的不易,也相当于投射出了另一个“自己”。

但如果你冷静下来,用你的直觉会提醒到你虽然很感人,为什么会哭不出来?然后运用你的逻辑脑去思考,如果当你真的考上你心仪的学校那种喜悦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怎么可能有时间去记录下来?那从这样去理性思考,其实也就是一个作品,再加上如果你能看到同样的视频呈现方式,那更能清楚是拍摄的,因此就只能证明它是个艺术作品,不能拿它当作真实求真的证明。创造者的制作也只不过是运营他的自媒体的方式罢了。

(三)用心去辨别万事万物的发展

尤记得前段时间的热播剧《新闻女王》中就有这样一个设置:

剧集的前25集,每集最开头的黄金7秒,都会有一段名人名言的引用画面,观众已经默认了这样的设置,但最后一集出现的有关鲁迅的名人名言却偏偏是假的,鲁迅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
文慧心说:电视喂什么,观众就吃什么,但是其实传媒做再多的努力,再改变也没用,要变的是观众,每一个画面每一个文字都是经过设计筛选出来的,所以再动听的内容也要查证,所以你们要记住,不要只是盯着那一个小画面,外面有一个真实的世界,等着大家探索。

老子的《道德经》也说过:“名可名非常名。”因此,所有一切都能可以叫得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万事万物都是一直是恒定变动的。

事实上,不管在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在你眼前的人事物是真是假,最重要的是你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用心去领悟和体验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当你开始真正的用心去领悟与体验你所看到的人事物,也就能清晰辨别真假与是非。

三、怎么合理防止被“重点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多读长文和经典书籍

我们应该抽空利用一些时间去多读长文和经典书籍,让我们的头脑保持思维逻辑的运转,保持自我的思考能力,不要丢失自己对复杂内容的敏感力。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吸收知识,对知识进行思考和建档,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思维模型,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快速调用这些知识为自己所用,提高自己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持续自我提升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答案自然是自我提升。

为了⽣活正常运⾏,少⾛弯路,少耗时费⼒投本钱,就要提⾼和增强个⼈的鉴别能⼒,这种能⼒让⼈终⽣受益,有时会收到,让⼈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结果。
往往事情是那么复杂,说明的道理往往却是那么简单,因为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到极致就是神话。

(三)主动查证信息真伪

在不清楚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所有事件的形成发展之前,不要轻易就给这件事下定论。

合理提出质疑的同时并主动去求证事情的真伪,通过事情的表象特征去观察探索出事情的本质。

日常生活锻炼的小方法:比如,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可以在内心多问问为什么。然后做一个预判,通过别人的行为和回答来验证自己的结果。然后总结思考的过程,持续提升自我的思维逻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