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酒之为美酒,就因为它以真酒和善酒为前提。

撰文丨任大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喜欢把某个良善之人,称为“最美……”。

我一直很纳闷,明明是“周大善人”,怎么成了“周大美人”?毕竟,善的,不一定是美的,冉·阿让是善的,但他长得很丑陋;而美的,也不一定是善的,《意志的胜利》拍得很美,却内涵着邪恶的目的。

善和美,有不一样的评判标准和取向。把“真”这个向度引入善与美,评判应该更明确。真善美看起来很简单,但要阐明,并不容易。若以茅台酒为例切入真善美话题,却是一个不错的角度。

图/图虫创意

何以用茅台酒来举例?

因为茅台酒是举世公认,约定俗成的“美酒”,这个产品理所当然地包含着“真”和“善”,茅台之为美酒,同时也必然是“真酒”和“善酒”。美必须以真和善为前提。

今年以来,茅台美学已经溢出白酒行业,加之三个季度破千亿元营收的增速,更让外界关注其在2024市场工作会交出什么样的年度成绩单。

在这个背景下,美学加持的业绩表征着茅台已成为一款名符其实的“真酒”和“善酒”,“美酒”的桂冠就稳稳戴上了。

01

茅台,何以是“真酒”

茅台酒的“真”,说登峰造极并不为过。在全世界都有大面积种植白酒生产所需要的大宗原料高粱和小麦,但生产茅台酒所需要的高粱和小麦,独特性让人叹为观止。

茅台酒所使用的高粱:

因为成熟后穗头形似红缨,遂得名“红缨子”,是茅台酒用高粱基地的专用品类,具有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适中、颗粒小、种皮厚、硬度高、糯性好、耐蒸煮的特点,满足了酱香型白酒对酿造原料的无限遐想。茅台对高粱品质的要求非常严格,理化指标要求千粒重在16克至22克之间,水分不超过13%,总淀粉含量不低于60%,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比例要在合理区间;感官方面要求其必须具有这种高粱固有的气味和色泽,一般为红褐色、深褐色、褐紫色,颗粒坚实、饱满、均匀。

只有符合全部要求的高粱才能投人生产,没有任何词语可以简单地描述或概括这种近乎严苛的要求,茅台将这种高粱的品类特征和标准要求结合起来,称之为“茅台酒用高粱”。

茅台酒用高粱基地,被誉为茅台酒的“第一生产车间”,分布在赤水河流域的仁怀、习水、金沙、播州、汇川5个县(市、区),生产使用的每一粒高粱都来自基地,茅台酒的生命旅程从这里拉开序幕。

工业化时代,对原料如此苛刻,全世界不是没有,但屈指可数。

对小麦的要求同样如此:

理化指标要求千粒重不能低于38克,水分不超过12.5%,总淀粉含量不低于60%;感官方面要求其必须具有软质(粉质)白小麦或软质(粉质)红小麦固有的综合颜色、色泽和气味,籽粒饱满均匀、无霉变、无虫蛀、无污染、杂质少。和高粱类似,茅台将这种小麦称之为“茅台酒用小麦”。

酿酒所需要的赤水河水,可谓冠绝天下,且不说在先天因素上,地处长江上游无工业污染,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矿物质;后天方面,最高领导的批示,地方性法规的出台,政府和企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在全国、全世界也十分罕见。

人人可见,他们用的是最好的原材料。

就此三点,可以设问,多少企业在多长时间内可以做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冰川

有的可能做到,但是它坚持不下来,它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生产出与茅台一试高下的“真酒”,但它们往往稍有成就,就忍不住各种诱惑,降低原料质量,甚至以次充好,最终一败涂地。

一家有雄心壮志的酒厂,做100坛、1000坛,哪怕10000坛“真酒”,不难,难的是坚持三五十年,坚持几代人。

而众所周知,茅台没有在原料选择上打过马虎眼。

02

茅台,何以是“善酒”

满足人的物质的、精神的需要,就是利益。合理的利益,就是广义的善。合乎一定社会集团的公利,就被这个社会集团的人称为“义”,称为道德。

茅台酒厂是一家企业,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为股东创造最大化的利益。我们可以看看,茅台创造了哪些利益?是不是合理的利益?是不是公利?这样,我们才可以评判茅台的“善”,以及它为善的道德水准。

2019年,茅台实现“收过千亿、股价上千元、市值超万亿”的历史性突破。2020年,茅台酒产能达到5.6万吨,是1952年75吨的746.7倍;营收1140亿元、利润总额733亿元,创造历史最高;品牌价值538亿美元,列“2020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第18位,较2017年上升100位;茅台市值站上2万亿台阶,盘中最高市值达到2.5万亿元,是上市时的320倍(2021年,盘中历史最高市值3.3万亿元,是上市时的416倍)。

这组数据,无愧于股东。它的利益,来自公平买卖,不是强买强卖,不是垄断经营,依法纳税,因而是合理的利益。

除此之外,从2015年开始,茅台集团正式对口帮扶道真县,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贴息贷款3亿元,帮助其修公路、建房子、做产业。2018年,道真县成功“摘帽”,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贫困标签。

图/网络

另外,茅台集团始探索出具有茅台特色的“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和合作社带农户”的“三带模式”;利用茅台品牌释放带动效应,大力发展有机高粱、蓝莓等地方农业特色产业,让人民在“家门口”富起来。

茅台是有爱心的,自2012年开始,贵州茅台通过中国青基会捐款累计10多亿元,帮助20万余名困难家庭的学子,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2700多个县,开启了希望工程历史上企业累计捐资最多、覆盖范围最大、受益对象最广、合作程度最深的公益案例,成为国有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标杆典范。

图/网络

可以看出,茅台在“公利”上的付出,实属罕有。

上述这些事例和数据,还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样的企业生产的酒,当之无愧是“善酒”。“真酒”和“善酒”的结合,可称为“好酒”。

全世界有很多“好酒”,但能坚持酿好酒的不多,有的在“真”上不能坚持,有的在“善”上有欠缺,要么不善经营,陷入亏损,既不利于股东和员工,也白白浪费社会经济资源,有的虽然富有,但履行社会责任并不积极,“公利”欠缺,没有因为制造酒而带来豪放豪气和洒脱,反而是斤斤计较的吝啬鬼形象,它只能给消费者带来感官的快感,并不能带来精神的深度愉悦。

03

茅台,何以是“美酒”

茅台能带来感官上的快感,但仅仅如此,并不一定有美学上的意义。

诸如肉体的舒适、官能的享受,这种快感是相对的,庄子举例说,鹿喜欢吃草,蜈蚣喜欢吃蛇,乌鸦喜欢吃腐败的老鼠,人们见了毛嫱、丽姬,都觉得是美人,而鸟见了她们就下沉,到底什么是美色呢?换言之,你觉得是美酒,我觉得是鸩毒,认知上南辕北辙,难道无法取得一致的看法?

美感肯定跟快感不一样。

美酒之为美酒,就因为它以真酒和善酒为前提。

鉴于而今香精业的高度发达,我相信,一定有技术高明的调酒师,可以用形形色色的香精,调出与茅台酒极为相似的口感,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不是真酒,也不是善酒,更称不上是美酒。离开真酒和善酒谈美酒,只是皮相之论,不足挂齿,不足与论。

在真酒和善酒基础之上谈论茅台之为美酒,才显得顺理成章。

首先是工艺之美。

茅台的工艺之美,总让人想起庄子的庖丁解牛。

茅台的工艺,也是从自然中来,又复归于自然,譬如,茅台酒的四季,对应着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季之间,分别以“两分两至”为分界和起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图虫创意

换言之,茅台的酿造,是合乎农时,合乎天道的自然轮回,它不存在刻意的“赶工期”和加班加点,就像庖丁解剖牛一样,到那个关节,就根据那个关节的状况,刀子进展的速度该慢就慢下来,过了那个关节,该快就快起来,因而,从平流层的角度看过去,“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酿酒如舞蹈,有一种审美的愉悦。

其次是对地方风物的巧妙运用。

譬如对茅台当地土壤做成的“三合土”、窖底泥和封窖泥、陶坛,科学分析和化验以及物理实验,均有不同于其他地方同种器物的独特之处,这也是来自于自然,又复归于自然,因势利导的利用方式,显示出独一无二的个性,而高级的审美体验,一定是个性化的。

再次是有庖丁式的茅台人。

守成与创新,一直是所有企业最难平衡的难题之一。

今日的茅台酒厂,由上世纪50年代初三家茅台镇的酒厂合并组建,一开始是各有各的工艺,最终被统一起来,有了一种书面的工艺流程;为了扩大产能,也实验过异地建厂,最终才认定“只有茅台镇才能出产茅台酒”。

变与不变,存乎一心。与之相应,它在生产酿造上各个步骤,人的能动性和纪律性得以发挥,因而在统一中存在多变,在多变中遵循着统一,其中谨守着的,是茅台之“道”。

这个“道”是什么?我觉得就是把酿酒技术提升为酿酒艺术的追求。于是,整个过程也就成为一种艺术活动,其最终产物——美酒,不过是这场艺术活动的见证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