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以色列前线部队

近日,巴以冲突的战火还在持续升级,但以军和哈马斯之间的冲突是一个复杂且艰难的问题,尽管以军有压倒性装备优势,但还是无法消灭哈马斯,那么,究竟是谁在给哈马斯撑腰?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聊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战时的加沙地带

实际上,这次的加沙冲突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从2007年哈马斯占领加沙后,基本上每隔两到三年就会有一次大规模的冲突,算上这一次已经是第五次。更重要的是,由于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是以色列历史上最右翼的一届政府,其中包括了两个极右翼政党的加入,所以内塔尼亚胡上台后,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就采取了很多极右翼的政策,例如,建立更多定居点,没收巴勒斯坦民众的住房,以及袭击巴勒斯坦的一些村庄等,不断去侵犯巴勒斯坦民众的权利。这时哈马斯就作为抵抗以色列的队伍站出来,而这场冲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哈马斯武装组织是20世纪80年代时在巴勒斯建立的一支队伍,其目的就是抵抗以色列。初期,领导巴勒斯坦运动的是法塔赫,其要求武装组织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将以色列人赶出巴勒斯坦。但是在1988年后,法塔赫就改变了策略,承认了以色列的存在,并同意与其和谈。

但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平谈判依旧没有什么好结果,并且在这期间巴勒斯坦还发生过两次人民起义事件,目的就是反对以色列的统治,而哈马斯就是在巴勒斯坦1990年的人民起义中组成的,所以直到今天巴勒斯坦还存在着哈马斯和法塔赫两个组织。但“一山不容二虎”,2006年巴勒斯坦举行了一次选举,最终胜选的是哈马斯组织,但法塔赫不承认哈马斯胜选这一结果,为此两个组织就发生了内讧,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哈马斯组织通过军事手段占领了加沙。自此,哈马斯所控制的加沙地带每隔几年就会和以色列进行一次武装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

而此次巴以冲突爆发的直接原因,大概率是因为巴勒斯坦各派反对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在冲突爆发前的一段时间里,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关系可能正常化的传闻可谓是满天飞,因为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沙特正在逐步推进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为此哈马斯组织就觉得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带动更多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关系的发展,那时巴以问题将会面临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所以哈马斯组织和杰哈德组织决定,通过武装手段来反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

但在这场冲突开始后就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循环,以军压倒性装备优势却无法“击败”哈马斯,但这其中的原因也来自多方面。首先就是战术困局的问题,以色列在战术层面的优势毋庸置疑,他们的军队装备足够优秀,不仅拥有训练有素的部队,其还拥有先进的情报和通信技术,但这些优势在“久经沙场”的哈马斯面前大打折扣,哈马斯武装最擅长利用地道、掩体等设施来进行游击战,并一直秉持着“击中就跑”的原则来作战,这就使得以色列的武器常常难以发挥出它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加沙地带的以军士兵

其次就是战略的失误,以军试图通过展示他们的武力值让哈马斯屈服,但哈马斯组织的抵抗意识向来很强,面对以军亦是如此从未因此动摇。相反,以色列的每次军事行动都会激起哈马斯更大规模的抗议和反击,为此这场冲突就形成了“越打越反”的圈子中。而哈马斯每每“绝地重生”不仅是因为自己的作战意识,还有来自巴勒斯坦民众和背后盟友的支持。

哈马斯武装力量在加沙地带可谓是“深得民心”。在该地,他们不仅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和以色列对抗,还会在平常生活中对民众进行帮助,为此许多巴勒斯坦民众都将哈马斯视为抵抗以色列和追求国家独立的象征。其次,哈马斯“屹立不倒”也是因为一些盟友的支持,在冲突初期真主党“力挺”哈马斯,不惜为其与以色列作战,并对以色列边境地区发起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伊朗总统莱西

此外还有胡塞武装的支持,在冲突期间,也门胡塞为哈马斯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其中就包括无人机、导弹以及火箭弹等,甚至还为了逼迫以色列停止对加沙的进攻,在红海地区开展了“袭船战”。另外就是伊朗对哈马斯的支持,伊朗的一支革命卫队“圣城旅”就在此前表示,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与以色列作战的哈马斯。不仅如此,伊朗总统莱西也在冲突初期强调过伊朗方面支持巴勒斯坦的正当自卫权,没过多久伊朗外长也对以色列发出警告,称“在未来几个小时”伊朗可能会对以色列有“先发制人的行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制止以色列进一步扩大对加沙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巴勒斯坦难民营

综合来说,在这场冲突动荡的背后,人道主义危机在不断升级,难民也在持续增加,为此国际社会应当尽快促成巴以通过和平谈判的方法来解决争端,以推动两国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各方势力也应在此刻沉着冷静,避免以武力介入这场冲突,并造成更严重的伤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