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是众所周知的度假天堂,翻滚的海浪和高耸的火山成就了这颗南太平洋上的“明珠”。但这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巴厘岛有众多野生动物景点,包括大象、海豚、猕猴、海龟等1300多只野生动物。“人间天堂”里景点中的动物生活的到底怎么样?

亲眼目睹后,我们认为有必要把它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巴厘岛是世界的巴厘岛,也是全球利用野生动物娱乐的一个缩影。

在前往H景点前,我其实有些紧张。

至于紧张的原因,或许与不少人去峨眉山时大同小异:因为在游览中会遇到众多“顽猴”,它们或偷吃食物、或抢东西,甚至可能伤人。更何况我已经在社交平台上浏览了不少该景点的“猴子伤人事件”,可不想成为下一位“受害者”。

为此,我在出发前的准备工作要相当完善。不戴帽子、不戴眼镜、不戴饰品、不拿水杯和食物,杜绝一切可能诱发猴子攻击的物品。不过犹豫再三,我还是带上了自己的相机,以期记录下真实的H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巴厘岛花果山

H景点位于巴厘岛中部乌布镇(Ubud),坐落在这片山区的闹市中心。与我们考察的其他3个景点不同,这里位置毫不偏僻,价格也很亲民,来往游人如织,景区的介绍手册就有印尼语、英语、中文等多种语言。

这里更像是城市中的森林公园,到处是繁茂的植被和长满青苔的庙宇。对于厌倦城市生活的游人而言,这里是亲近自然的好去处,更何况还有成群结队的猕猴在这里出没。

据景区介绍,这里生活着900多只食蟹猕猴,分为7个猴群,各自有一方领地。但由于猴子数量众多,也难免会出现群体冲突。比如在旱季猴子需要到河边洗澡,有的猴群就不得不越过其他猴群的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靠近景区,就能在各个角落看到玩耍、休憩、觅食的猕猴。但是游人再多,也抵不过这里是猴子的天下。

穿过一条人造通道时,我抬眼望去,头顶正有两只猴子俯瞰着我。

流量密码“猴哥”

在社交媒体上,与野生动物合影俨然被贴上了“可爱”、“新奇”、“搞笑”的标签。即便在平台搜索相应关键词时,有弹窗显示“你搜索的话题标签相关帖子似乎有关于鼓动危害动物或环境的行为”,也难以阻挡用户晒出他们和野生动物的合影。

H景区深谙这条流量密码,推出了“与猴子合影”的收费项目。一些游客不满足于远观这些猴子,纷纷排队体验,再将一张满意的合影分享在社交平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猴子当然不会自拍,也没有兴趣和游客合影。

这类照片采用的是诸如“投喂”等最简单的拍摄方式。在F景区,工作人员只需手握食物,就会有猴子靠近,跳到游客身上。当工作人员使用手机给游客拍摄时,他们一方面会指导游客摆姿势,另一方面会将食物靠近摄像头。猴子为了够取食物,就会将手伸向镜头,呈现出“猴子自拍”的错觉。照片里,游客和动物显得“十分融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拍摄野生动物拟人的行为或动作,意味着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博取他人的眼球,赚取大量的流量。尽管有游客保持着亲近自然的态度参与其中,但当他们离开后,徒留一地鸡毛。猴子会逐渐习惯于人的投喂,不再畏惧与人类近距离接触,更频繁地闯入山间的镇子和村庄,人猴冲突会逐步加剧。

景区虽有范围限制,猴子却有出入其中的自由。

景区的缺位

在这里,游客与猴子亲近似乎是合理且正当的。猴子肆意地游走在不同游客之间,短暂地停留于人们的手臂、肩膀、腿上,甚至是头顶。一旦猴子出现失控的苗头,游客就会慌张地四散开来。

园区内有几处“与猴子正确相处”的提示,告诫游客不要与猴子视线接触、不要投喂、不要抚摸,但这都难以阻挡游客们的热情。有人欣喜接纳猴子,也有人挑衅、追逐猴子。在猴子的“猛烈攻势”下,游客的尖叫声不绝于耳。工作人员会闻讯而来,用棍子或弹弓驱逐猴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区深处有一间医务室。乍看之下,行人会误以为是给猴子治伤的兽医室,实际上这是治疗游客受伤的地方。在路过医务室时,我恰巧看到一位工作人员在处理一名男性手臂上的伤口,而这也并非个例。

除了人身安全的风险,与猴子亲密接触可能还会威胁人类健康。近期引人关注的猴痘,就是一种发生于非洲灵长类动物的人畜共患病。此外,猴子还可能携带狂犬病毒,虽然这种概率相对较小。

有限的体验与伪装的陷阱

在H景区里,随处可见网状的食物贮存箱,里面有红薯等猴子喜爱的食物。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准时开锁给猴子们发放食物。

这或许是越来越多的猴子下山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食蟹猕猴全年均可交配繁殖,但多在秋天,雌猴的怀孕期为6-7个月,每胎产1仔,由雌猴负责养育幼仔。尽管景区为了控制猴子数量,对猴子进行标记、绝育等工作,我们在景区中仍看到了许多幼猴。

在人与猴的数量都在增长的情况下,未来人猴冲突恐怕只增不减。

2023年,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发布巴厘岛旅游娱乐景点的最新报告指出,由于游客数量增多和监管不力,过度旅游的问题逐渐显现……部分景区提供与野生猴子亲密接触或自拍的活动。这些情况都会给动物造成压力,限制其自然行为并养成不良习惯,比如依赖游客投食、与游客亲密接触。游客对于活动体验的评价会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走在景区的小路上,看着垃圾遍地,到处是塑料瓶、纸屑、食品袋、宣传册。路旁的猴子毫不知情,随手捡起一个瓶子就开始啃咬。

这不过是景区最显眼的问题之一。在谈论喜爱野生动物的背后,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伪装的陷阱,一脚踩下,可能就会深陷其中。

对游客而言,判断野生动物娱乐场所的标准很简单:如果你可以骑乘、抚摸、与野生动物亲密合影,背后就会存在动物伤害,请不要参与。

每个人都是观察世界的一份子,发现问题,表达问题,是我们的责任。个体虽然微小,却有汇聚成海的力量。

(本文中除特殊标注外,其余图片均来源于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是一个国际性动物保护组织。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在14个国家设有办公室。协会长期致力于动物保护工作,活跃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协会拥有联合国全面咨商地位,在动物福利科学研究和实践方面发挥全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