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克里姆林宫

1991年12月25日,随着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这个曾经与美国一起称霸全球的红色帝国轰然倒塌。苏联的解体,结束了东西方长达四十年的冷战,对全球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两级状态被终结,世界开始朝着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发展。那么,苏联是如何走向解体的呢?它又是怎样一步步被西方瓦解掉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杜鲁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美国成为了新的全球霸主,美国为了压倒苏联,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对苏联实行联合封锁和打压。美国首先在1947年推行了杜鲁门主义,提出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思想,这对苏联的扩张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同时,该主义的提出也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在此后的30年里,杜鲁门主义一直对美国在遏制苏联政策上起着支配性作用。

此后,西方国家成功的把苏联拉入了军备竞赛当中,在此期间,苏联为了在军事上保持优势,大量扩充军队。二战后以来,苏联的军费连年上升,尤其是到了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军费开支已经超过了GDP的十分之一,比当时的美国高出了30%,同时每年还保持5%左右的增长率。全球有一个衡量战略武器的指标,在80年代时,苏联在其中的13项指标中,有十项都处于领先地位。

表面上看苏联取得了对美国的战略均势甚至是还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占比过高的军费开支,苏联的经济与美国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为了在军事上取得优势,苏联几乎放弃了轻工业,大力发展重工业,用民用工业的牺牲,换取军事工业的进步,这样一来,导致苏联的经济严重畸形,高额的军费开支耗费了大量社会资源,阻碍了民用技术的发展,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被严重削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苏联的人造卫星

而当时的美国,在全球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逐渐成为世界货币的中心,在这种体系之下美国的经济迅速增长。70年代,美国的高新技术蓬勃发展,芯片产业,精细化工业,等领域都迎来了长足进展。反观苏联,经济结构却严重失衡,虽然苏联在航空航天,军事科技上面领先世界,可以制造航母导弹卫星等,但在民用方面,普通的衣服家电等生活用品都满足不了,在这种环境下苏联的经济持续衰退,最终成为解体的关键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阿富汗战争中的苏军

而在70年代末爆发的阿富汗战争,也进一步加剧了苏联的衰败。1978年阿富汗发生内乱,苏联插手其中,于1779年12月派遣军队进入阿富汗,苏联的入侵引起了穆斯林武装强烈抵抗。前前后后打·了10年,花了几百亿美元,伤亡5万多人,但还是没有让阿富汗屈服,战争的失败使得苏联没有获得任何的利益,还让苏联在国际社会中陷入困境。战争中庞大的军费开支,加重了其国内经济压力。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看见苏联的经济和政治中的问题,改变了遏制苏联的政策,想与苏联进行合作并将其纳入西方体系当中,但苏联一直不同意美国提出的分离波罗的海三国的要求,同时,苏联在获得西方的经济援助后并没有妥协退让,以至于西方国家的态度再次出现转变,有了彻底瓦解苏联的想法。因为苏联的宪法是允许加盟国脱离的,于是西方国家开始从苏联内部着手,用了一切手段扶植亲西方政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叶利钦

1989年阿塞拜疆第一个脱离苏维埃政权,宣布独立。次年五月,叶利钦上任后大力宣传西方的民主价值观,与西方国家越走越近,还主张实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叶利钦在任期内,任意的撤换官员,将苏联整个政治体制搞得乌烟瘴气,同时一上任就开始致力于俄罗斯联邦的独立,并在1990年6月份宣布俄罗斯拥有绝对主权。这样一来,各加盟国都承受不了这般的政治环境开始独立,1990年3月,立陶宛脱离苏联,紧随其后,爱沙尼亚立陶宛也都纷纷宣布脱离苏联,下半年,亚美尼亚和乌克兰又接着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戈尔巴乔夫

随着越来越多的成员国脱离,苏联已经名存实亡,内部政治环境极为混乱,再加上国内极为糟糕的经济,在这种内外压力之下,苏联最终迎来了真正的解体。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国家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并宣布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辞职,随着克里姆林宫姆林宫屋顶上那面镰刀锤子旗子徐徐落下,昔日超级大国苏联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