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进入12月,有一个行业又恢复了往日的公关撕战,那就是车圈。

先是小鹏公关开呛财经媒体记者“财报都看不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是货拉拉与财经自媒体《野马财经》开撕的3人聊天截图被传播,

然后,又是智己与车圈自媒体《车圈纪事》开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紫竹商业评论 一向主张不要一概“阴谋论”,公司其他岗位的人引发舆情,@紫竹商业评论 都不主张百分百定性为有组织有计划的预谋博流量,因为很多时候,解释为预谋,反而是是公关的补救办法——将错就错,对于大众消费领域,这其实是下策,只顾营销不顾对品牌形象的伤害,这就杀鸡取卵,透支品牌的信用,饮鸩止渴而已。

但一个公司的公关出手引发舆情,你能说不是预谋吗?不是为了博流量促进品牌和产品知名度吗?

昨天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一位知名人士在公共平台发了一句感慨,说40万的车贵,因而被“网上围殴”,很多人惊呼又看到了当年的“水军”和“海军”的影子。

其实,有时间上网围殴他的人,大多数还真是买不起或者不会买那么贵车的人。

但反过来想,人家压根就没想卖给这些人,不用价格筛选,真要很多人都买得起,都去买,一下子哪有那么大的生产规模?尤其是汽车后市场,如何迅速建立起来,

所以,明年的公关市场费用,可能主要产生于车圈——噢,应该说新能源创新领域,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价格定那么高了,比如,一个新车发布会,请了来自全国各地几百家媒体自媒体、住五星级酒店、3000元车马费,再加上来回机票,这些不都是新车的成本吗?

当然,客观说,公关预大战模式开启,对一个产业不完全是坏事,对整个生态圈也不是完全无益的,只要策划得稍微不那么LOW,别太降智,不那么乌烟瘴气,对拉动经济还是有好处的。

至于机会,电动车后市场机会将越来越多,但不是原来燃油车车后市场的逻辑了,一般小故障的远程修复等等,还是有市场机会的,只能参照手机的后市场商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