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天下并且开始称“皇帝”,一直到1912年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退位,2132年的历史上一共经历了大大小小83个王朝,407位皇帝。如果把搞称帝闹剧的袁世凯算上,就是408位皇帝。

在这些皇帝中,有开创大一统先河的秦始皇,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有文治武功都令后世称道的唐太宗,有被称为贤明之主的康熙大帝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是一位在现代算不上热门的皇帝----隋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隋文帝是大隋帝国的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到仁寿四年(604年)在位。他当皇帝的二十四年做出了很多历史功绩,被称为“开皇之治”。

一 确立三省六部制

秦汉时,实行三公九卿制,其结果是容易造成权臣的产生。如霍光、王莽、曹操。

隋文帝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管理政务,尚书省下面再设六部,把权力划分的很细,相互牵制。中书门下同批,政令方能下达。这样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基本避免了权臣的产生,行政效率也大大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可以说现代的议会制就脱胎于隋文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就类似于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尚书大人就等同现在的总理,只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六部扩大成了几十个部。

二 创立科举制度

国家的发展是需要依靠精英阶层来管理,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更迭。科举制度的创立,给了平民百姓在和平时期鲤鱼跃龙门的机会,让下层的寒门学子可以通过科举之路走到上层参与治理国家。

秦以前采用的是“世卿世禄”制度,到了汉朝开始实行“察举制”等等,但是由于士族势力强大,往往影响到正常的考核人才,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堵塞了从民间取才的通道。上下不通达,不仅取不到有用之才还会产生很深的阶级矛盾。此项科举制度一直沿用了1300多年直到1905年才废止。

就如今来看,其实只是把科举制度更加复杂更加完善罢了。每年的高考、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等等其实都是科举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三 修订《开皇律》

隋以前的法律又严酷又混乱,隋文帝命人制定的《开皇律》,废除了宫刑、车裂等残酷的刑罚,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这就是封建五刑制。同时实行死刑复奏制度,规定凡判处死刑的必须经“三奏”才能处决。这些都对后世的律法影响深远。现在的死刑犯经中院宣判后还须经省高院复审,最后须经最高法院核准后才能实行。

四 清查户口,设置粮仓

开皇元年(581年)全国户口462万户,到了开皇九年(589年)南下平陈增50万户,此时的全国户口700多万,而到了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可以说在隋文帝时期,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发展,几乎翻倍。

隋朝在各地修建了许多粮仓,甚至到了唐朝贞观11年,隋文帝已经去世33年后隋朝的粮仓中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五 统一全国,打击突厥、吐谷浑

隋文帝夺得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后,平定了各地的叛乱,然后又分别灭了西梁和陈朝,招抚岭南,统一了南北。

对外,北击突厥,在隋文帝的挑拨分化及军事打击下,突厥分化为东西两部,西突厥远走西域,东突厥称臣内附,上隋文帝尊号“圣人莫缘可汗”。为中华天子兼异族国君的首例。

同时向西把吐谷浑打得俯首称臣,向东北,把刚开始崛起的高句丽打得上表自称“辽东粪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隋文帝除了上述功绩,还有整顿吏治、改革货币、变革兵制等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使得在隋文帝治下,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国家强盛,四海归服。

但我认为他对历史的最大贡献是重新确立了汉民族在中华大地的主导地位,避免了华夏民族的覆亡,从而使得我们成为各个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断代并有序传承到如今的国家。

经历了五胡乱华的中国北方,汉人的人口数量已经大大缩小,最少时仅剩六百万人,掌权的政权都是由各个北方游牧民族所建。而在南方的汉人政权大都是抱着偏安一隅的思想。长此以往,待到北方的游牧政权出来一位圣主,必将打过长江。而到那时,几乎不再可能出现淝水之战这样的奇迹,南方的汉人政权必将灭亡,被隋轻松灭掉的陈朝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是那样,由于那时的华夏民族还不像宋、明时期有压倒性的人口数量,在异族的征服统治下,必将慢慢被边缘化,慢慢被游牧民族同化,最后就跟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那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隋文帝的历史功绩大概只有秦始皇可以比拟。一个是统一了华夏,让我们成为了大一统的大国;另一个是让汉民族避免了灭亡的命运,让我们在填写调查表时民族一栏可以填上汉族而不是鲜卑突厥匈奴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