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犹太人在二战中遭遇的黑暗历史,获得全世界的普遍同情,世人皆喜欢弱者,于是犹太人应该有自己的家园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识。

此时摆在犹太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犹太人要在哪里复国。

犹太人被纳粹杀了600多万,德国是迫害犹太人最深的,因此刚开始犹太人希望从德国身上获得补偿,从德国领土上划出一块土地给犹太人。

美国人说那就从东德划一块土地,苏联说还是从西德划一块土地,都是坐着说话腰不痛的主,于是犹太人在德国建国的梦想破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为了拉拢犹太人,美国人主动提出把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高原送给犹太人,那块地有63万平方公里;

据说苏联也不甘落后,想从西伯利亚给犹太人一块地,让他们一年四季观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些地方都是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极差的地儿,根本不适宜大量人口密集居住,也没有任何商业前景,以及可贸易赚钱的对象。

我们是从沙漠过来的,你这不是在拿我们开心吗?

英国倒是给了犹太人一块肥沃的土地,非洲乌干达,当时乌干达是英国的殖民地。

那里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以色列后来的第一任总统赫茨尔都动心了,但要钱买。

为了确保质量过硬,赫茨尔专程实地考察了一番后,一脸嫌弃回来,不靠谱,还全是黑人。

犹太人虽然在欧洲属于人嫌狗憎,被歧视的一方,但歧视链是一截压一截的,犹太人看不起黑人。

乌干达当地全是黑人,落后程度都不能用刀耕火种来形容,实行的是茹毛饮血的部落制度,连奴隶社会都没进入,没有一点现代化文明的迹象,还属于看到火柴和打火机就能激动得嗷嗷叫的傻大个。

白折腾了一圈,犹太人不满了,你们太不厚道了,自己不想要的才给我。

犹太人提出回归耶路撒冷,这是他们千年的民族情结。

美苏想了想同意了,因为巴勒斯坦地区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又不是让我拿地盘出来,而且这么做还可以肢解英国的殖民体系,重塑世界秩序,而且美苏本身对中东的那一票封建国家就没什么好感。

三巨头,二比一。英国不同意也得同意。

于是美苏英三国找到了中东的阿拉伯人“商议”。

说是商议,其实就是美苏英这三个巨头聚在一起一拍脑袋,然后通知阿拉伯。

臭名昭著的“巴以分治”就这样出现了,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在巴勒斯坦这块土地上各自建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国家。

决议规定占有该地区94%巴勒斯坦需要把约49%的土地划给了犹太人,而且还都是肥沃土地。

于是一场血缘关系可追溯千年的自相残杀开始,并延续至今。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血缘上是表亲关系,同为闪族人的后裔,渊源可从三千多年前讲起,伊斯兰教中不少教义就来自于犹太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双方在千年的进化过程中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以至于双方对自然界、对自我、对人类社会的认知程度和价值观形成了天壤之别。

这是双方意识上的冲撞,不可调

在地盘上,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偏偏这个地方又集狭小、贫瘠于一身。

自然资源的匮乏,坚信各自信仰的宗教才是正统的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早已经历了多番资源上地争夺。

这时的巴以分治不仅不能泻火,反而是火上浇油,让双方积恶成仇、势不两立。

实际上,巴勒斯坦人也是真的冤啊,自己又没有迫害犹太人,结果莫名其妙地被劝大度,孔融让梨,这不吝于是让阿拉伯人割自己的肉。

如果以色列不在这里建国,就不会有这些事了。

巴以分治,耶路撒冷因为地位特殊则由联合国负责管理。

以色列人拿着联合国的决议当圣旨,四处纠集人马开始清场,提着棍子、砍刀让巴勒斯坦人赶紧离开他们原本的家园,不然就是棍棒伺候。

这些在阿拉伯人眼中,犹太人就是外来的强盗,说着莫名其妙的话,用无中生有的理由抢夺自己土地、房屋,只给自己留下了崎岖的山区。

仇恨越集越多。

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下一次沉默中爆发。

在巴勒斯坦人被犹太人按在地上摩擦过程中,作为同宗同室的其他阿拉伯人也感觉脸上无光,愧对真主了。

巴勒斯坦四周的阿拉伯国家如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消灭异教徒,把不是伊斯兰教的人全部干掉。

这是全世界唯一号召暴力消灭其他教派的宗教。

受这种教义千年传承下来的阿拉伯国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尤其是以色列这种异教徒。

于是在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第一任的总理大卫·本·古里安向世界宣告立国之后的第2天5月15日,由埃及、叙利亚、约旦、伊拉克、黎巴嫩五个国家组成的阿拉伯联军就由计划好的三条战线, 蜂拥而至,进攻新生的以色列共和国.

第一次中东大战爆发。

阿拉伯联军和以色列人口、装备、军力差异十分悬殊。

埃及出兵7000人,约旦7500人,叙利亚5000人,伊拉克1万人,黎巴嫩2000人,其他武装1万余人,合计4万多人。

阿拉伯联军装备有各类飞机131架,舰船12艘,坦克装甲车240辆,各种野战炮140门。

而以色列这边就惨淡多了,总兵力只有3.4万人,配置了1万枝来福枪,与3千6百挺轻机关枪,每枝枪只配有50发子弹。

以色列人几乎没有什么大炮、装甲车,仅有各类飞机33架,舰船3艘和四门古旧的大炮,.

阿拉伯与以色列双方军力之比是40对1,人口方面是100对1, 装备是1千对1, 土地方面是5千对1。

而且以色列国地形狭长, 有600里边界是与阿拉伯国家接壤, 这种地理形势对以色列而言是极难防守。

因此在绝对的优势兵力之下,阿拉伯联军选择了三路同时挺进,埃及、黎巴嫩及叙利亚分别从南北方向进军, 伊拉克和约旦两军则从东线渡约旦河, 直逼耶路撒冷并夹攻海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兵分三路,攻敌之要害。

这种战法明摆着是逼迫以色列人分兵,分而击之,无法把仅有的力量拧到一处使力。

战争爆发时, 蒙哥马利元帅正在访问巴勒斯坦时,他预测阿拉伯人只需要8天时间, 便可把以色列人赶下海。

以色列军队实力有限,且准备仓促,被阿拉伯军队那是势如破竹,仅仅10天耶路撒冷就沦陷了, 阿拉伯军队将22个犹太会堂洗劫一空。

圣城失陷激发出了以色列人的悍勇之气。以色列人是一个受尽凌辱等待了两千年才艰难复国的国家,不甘心成立之日就是灭亡之时。

以色列人无论军民在这一刻团结一致,浴血奋战,他们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耶路撒冷沦陷后,公路被阿拉伯联军控制,为了完成反攻的物资运输,以色列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几千名以色列居民硬生生用手动工具从耶路撒冷周围布满石灰质岩石的群山中, 掘出一条秘密的小径。

并靠手举肩扛,将耶路撒冷城内10万犹太人急需的粮食和武器运送进去。

这一刻以色列人向世人展现了无畏、不屈和人定胜天。

那么这一刻阿拉伯联军在干嘛呢?在保存实力。

面对以色列的奋起反击,阿拉伯联军都希望其他盟友去打攻坚战,啃硬骨头,可是一旦啃下来,谁都又想去吃第一口。

于是形成了奇怪的僵持。

这个时候联合国出手了,跳出来喊双方冷静,用会谈、和平的方式处理问题,打打杀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以色列毫不犹豫地表示拥护联合国决议,废话,再打下去就要亡国了。

阿拉伯联军这边也很爽快答应了。

着实令人费解,我难道不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究其缘由,他们分赃不均,闹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拉伯联军出兵的目的可不是帮助巴勒斯坦人建国,他们真实目的是把异教徒以色列赶出去,同时自己分一杯羹。

在发现以色列不经打且占据大量地盘以后,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掉以轻心,更可怕的是其心各异了。

担任阿拉伯联军总司令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想把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并入自己的王国内,埃及法鲁克国王不希望约旦坐大,不同意;

不仅不同意,他还想让约旦国王让出联军总指挥的宝座,自己指挥。

约旦国王不同意,于是埃及国王就专和约旦国王抬杠子,你喊我向东我偏要向西,打以色列都变成了次要任务。

另一个中东大国叙利亚则想吞并巴勒斯坦北部地区,建立一个大叙利亚,恢复大马士革的辉煌,黎巴嫩又不同意了。

而伊拉克虽然没有卷入分赃,那是因为伊拉克跟巴勒斯坦边境不相邻,打到这个时候发现你们都能分馍馍,我却汤都喝不到,这场战争损人不利己,于是有了想走的心,不想牺牲,不想打仗了。

阿拉伯联军这边闹成了一锅粥。

这一刻的以色列在干什么呢?

积极征兵,号召全球犹太人回去,保家卫国;

采购军火,美国和西方国家也是不遗余力地支持,除了战舰这种庞然大物,其他大到飞机坦克,小到枪支的物资,不要钱,还承担运费的送。

阿拉伯人难道不知道封锁以色列的海上运输线吗?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拉垮的埃及海军,按计划他们要封锁以色列海岸线,切断以色列的海路运输。

以色列的所有的大型船只一共8艘,5艘旧难民船,1艘破冰船,1艘渔船和1艘真正能作战的船只。

这艘船只也仅有两门20毫米口径的火炮。

硬着头皮上的以色列人想到了空城计,他们用硬纸皮在这些船上装出了大大小小的火炮模型,在特拉维夫海岸摆出一字长蛇阵,虚张声势。

然后,埃及海军的4艘战舰过来后,一看阵势,居然吓尿了,情报有误,不是说以色列没有海军吗?

然后埃及海军舰队居然吓得惊惶撤退。

以色列海军就这样追着埃及海军打,还把埃及战舰法鲁克王号击沉了。

阿拉伯人是专业搞笑的吗?

埃及人非常不满,反驳说:“我们是专业建筑师,只会修金字塔。”

以色列靠一艘古董战舰和7支啦啦队成功守住了海上生命线。

以色列在获得充沛的军火后,将老兵和新兵混编,快速形成战斗力。

经过这些对应,以色列军队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了。

自开战以来,以色列损失了大片土地,圣城耶路撒冷都成了“寂寞沙漠冷”,以色列人不甘心啊。

于是在停战一个月后,他们主动出击,战事再起。

此刻的阿拉伯联军虽然依旧在实力上占优,但心怀鬼胎,已经是散沙一盘。

人性是什么?

人性是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甚至敌人占到便宜,却绝对不允许身边人占到便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人性在这场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色列首先在南部发动了“约夫战役”,战略目标是夺取被埃及军队占领的内格夫,把埃及军队赶回埃及。

埃及向阿拉伯联军求援,理应由最近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救援,但他巴不得埃及被以色列打残,选择了隔岸观火。

埃及挨不住了,又气又急,不得不以色列求和,退回国内,不和你们玩了。

在北部,阿拉伯联军同样出现内讧,这次是伊拉克隔岸观火,看着黎巴嫩军队和叙利亚军队被赶出巴勒斯坦。

然后,然后自然就没有了。

阿拉伯联军士气低落,高层互相指责、谩骂,以色列的目的已完全达到,双方都不愿意再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

这场大战,以色列死亡6000人,阿拉伯国家死亡1.5万人。

70余万阿拉伯人逃出巴勒斯坦,有些城市阿拉伯人几乎倾城而逃,如海法战前有7.1万阿拉伯人,战后只剩2900人。

这些难民主要流入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以及周边阿拉伯国家。

战后,以色列领土面积比战前增加了6200平方公里,达到了2.11万平方公里。

面对阿拉伯国家的归还要求,以色列拒不同意,最主要原因是战争让以色列切肤感受到了战略纵深的重要性。

更大的收获是以军由一支原来只有轻型武器的3万人部队, 扩展为具有机械化装备和空军力量的10万人国防军。

斗米施恩,担米养仇!

犹太人没地儿,巴勒斯坦收留了他们,然后他们赖着不走,鸠占鹊巢,阿拉伯人还拿他们没有办法。

这个世界没有对错,只有成王败寇!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