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是这个厚度的防弹玻璃,抵御12.7毫米狙击步枪子弹有难度

相信军迷和小编一样,很少有机会见到装备实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照片中的武器因为角度或缺乏参照物,容易失真。用有趣的图片,从不同角度还原武器的真相,正是【武器有多大,比比才知道】系列文章的目标。本文是系列第20篇文章,关注枪弹炮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德国Bf-109战斗机的防弹风挡,厚度是否超出预期?

子弹虽小威力却不小,作为影视剧中最常见的武器,大家对于枪弹的误解恐怕是最深的,这很大程度上是“神剧”的功劳。如今枪弹常见的口径并不多,手枪和冲锋枪主要是7.62和9毫米,小口径步枪、班用机枪主要是华约的5.45毫米、北约的5.56毫米和我国的5.8毫米,二战后大量使用的步枪和轻机枪口径是7.62毫米,重机枪主要是12.7毫米,其他诸如6.8毫米等口径还没有铺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28武装直升机的舱门厚度,做到防弹在今天也不轻松

小子弹却有大威力,我们不妨拿防弹玻璃作为参照。玻璃耐磨但非常脆,想要挡住子弹,必须对普通玻璃进行加固,常用的办法是由玻璃和聚碳酸酯热塑性塑料一层一层贴合而成,因此又被称为夹层玻璃。防御不同口径的弹药需要不同等级的装甲和防弹玻璃,玻璃的防弹能力与厚度、夹层数量成正比。在俄罗斯举行的“陆军-2019”防务展上,俄军工企业展出了一组防弹玻璃样品,每块防弹玻璃下面放着不同口径的子弹,直观地展示不同厚度的防弹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的手枪弹、中小口径步机枪弹确实不大,但威力却远超神剧剧情

最薄的约1.85厘米,只能防御手枪弹;想要防御AK-47的7.62×39毫米步枪弹,需要2.95厘米厚的玻璃,防御SVD击步枪弹的7.62×54毫米子弹需要4.4厘米厚的玻璃,而到了大口径的12.7×108毫米子弹(机枪、反器材狙击步枪)则需要13厘米厚的玻璃,相当于15部以上的手机叠加在一起,就像砖头一样。假如一款高机动战术越野车玻璃全部采用可抵御12.7毫米机枪射击的防弹玻璃,玻璃的重量就以吨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防弹能力与玻璃厚度成正比

家庭轿车重量一般在1.5吨上下,国外政要的防弹车重量足有8吨,虽然披着轿车的外表,其底盘实际是以中型卡车平台为基础打造。和神剧有所不同,战场上的士兵中枪后很容易失去战斗能力。无数的试验要告诉我们,普通土墙、砖墙是无法抵御7.62毫米机枪弹的,更别说12.7毫米子弹;粗壮的树干同样不行,100多年前的马克沁机枪就能将大树拦腰打断。图中这枚子弹正是坦克用12.7毫米重机枪子弹,子弹只有到了12.7毫米这个级别才能给我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不信您可以点击图片放大;其实在它的左边还有一枚小小的手枪子弹,只有放大才能看的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点击可放大,注意男士两脚之间还有一颗小子弹

西方士兵身体较为强壮,作战时除了枪上的1个弹夹,一般还会携带6个备用弹夹,共210发子弹,最多时能带到300发自动步枪子弹。但要换成300发12.7毫米重机枪子弹,恐怕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中国装备的曾为世界最轻的89式重机枪,使用的89式穿爆燃子弹重约126克,51发重约6.43千克,17节可散弹链连盒共重2.1千克,合计重量超过8.5千克,6盒306发子弹重量超过50千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0发12.7毫米机枪弹,4个士兵扛着弹链为T90坦克的高射机枪补充弹

实际上一个标准的4人重机枪火力小组备弹也只有200发左右(重约34千克),除弹药手外,射手、副射手、配件手分别携带枪身、脚架和备用枪管、瞄准镜等附件,枪身和脚架重量分别是17.5千克和8.5千克,负担稍轻的配件手一般是指挥员。在需要重机枪发挥神威的山地作战等场景下,重量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轻上10千克节约的体力往往意味着战斗力显著提升。由77式高射机枪发展而来的85式重量依然有41.5千克,其中枪身18.6千克,脚架17.55千克;当时与之竞争的W85式高射机枪全重也接近40千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强的火力小组,用火箭筒替换了1挺重机枪

真正让国产12.7毫米重机枪重量降下来的是一则错误的情报。1986年3月,国内某军刊根据《红星报》消息,刊登了苏联新型NSV机枪全重只有25千克,特别是枪身重量只有9公斤的报道。彼时国内第二代高射机枪的竞争刚刚分出胜负,85式略胜一筹,W85性能也不差,最后不但在国际市场成为爆款,衍进出的QJC-88式车装机枪也成为我军制式装备,但这一切在全重25千克的NSV机枪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代名枪NSV,这后坐力感受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挎着KORD机枪手持射击,一般人根本扛不住

苏联解体后,真相终于揭开,25千克是枪身而非整枪重量,但这并未动摇中国军工将轻量化进行到底的决心。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军工终于推出了当时世界最轻的89式重机枪,并率先装备驻港部队。之所以是当时最轻,主要是配合20式枪族,中国又推出了QJZ-171式重机枪,大量使用钛合金和碳纤维脚架,重量从89式的26.5千克下探至18千克左右,唯一的缺点就是造价略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女士体验KORD12.7毫米重机枪

即便整枪重量下来了,重机枪后坐力依然很大,脱离脚架几乎无法抵肩射击,黑叔叔使用中国W85重机枪射击的时候,不但压上沙包,还恨不得一人抱一个腿。不过战斗民族总有猛人,不但挎着KORD机枪,还能手持射击,这腰腹力量真是叹为观止。这里的KORD机枪产自俄罗斯,俄罗斯之所以没有继续生产一代名枪NSV,主要是苏联解体后NSV生产线并不在俄罗斯境内,俄罗斯并没有简单复制其生产线,而是推出了国产化的升级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6是老干妈的12.7毫米子弹,58为25毫米机关炮弹,也就是下图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MK-38型25毫米机关炮补充炮弹

西方人眼中,弹丸口径达到20毫米就被称为炮,12.7毫米就是机枪的上限,可在苏联人手里,还有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口径,那就是14.5毫米,典型代表如KPV-44重机枪。1949年,苏联武器设计师弗拉迪米诺夫在PTRD和PTRS两款反坦克枪的基础上成功研制了14.5毫米口径的KPV-44重机枪,发射M41/44型14.5×114毫米弹药。将其装在双轮平射枪架上是一款反坦克机枪,换成其他轮式底盘用于防空时就成了ZPU高射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5毫米的KPV重机枪广泛应用于BTR和BRDM系列轮式装甲车

ZPU高射机枪有单管、双管和四联三种形式,与之对应的型号分别是ZPU-1、ZPU-2和ZPU-4。苏联14.5毫米重机枪之所以有一席之地,正是因其威力巨大。二战中,14.5×114毫米弹药本就是用来反坦克的,充足的装药(比对一下它和12.7毫米子弹壳的直径)让它能够击穿32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如果使用得当,KPV-44重机枪完全可以击穿当时坦克的侧装甲。苏联的14.5毫米机枪被广泛应用于BTR和BRDM系列轮式装甲车,确实给北约装甲车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军方实验用14.5毫米普通弹药可轻松打穿1.2米厚混泥土墙体

尽管看上去高不成低不就,但是不得不说,它的穿甲威力接近甚至超过部分20毫米机关炮,尺寸却更小、重量更轻、携弹更多、成本更低、操作更简便、维护更容易。时至今日,传统的14.5毫米机枪弹在最新的12.7毫米机枪弹面前已不具优势。美军现役侵彻力最高的12.7毫米机枪弹是M903 SLAP,这款钨芯脱壳穿甲弹在500米距离上穿深已经达到了34毫米,1200米距离仍能击穿23毫厚的装甲,略高于KPV机枪使用的BS.41穿甲燃烧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5×114对比12.7×108毫米子弹,长度差距不大,但装药量区别很大

装甲车辆的火力与防护也今非昔比,依靠KPV机枪迎战M113装甲运输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90年代俄军开始将2A72型30毫米机关炮用于BTR-80A和BTR-82A轮式装甲车。好在14.5毫米机枪成本显著低于其他小口径机关炮,在第三世界尤其是中东和非洲地区,被搬上各类底盘的14.5毫米机枪依然是战场上的重要角色,就连海军下饺子的056轻型护卫舰上也用14.5毫米重机枪替换了成本过高的30毫米自动炮,可以预见14.5毫米独特口径的故事还要讲下去,并且可以讲很多年。(未完待续,喜欢请关注,比心请点赞!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谢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35M武直23×115炮弹由14.5弹药筒扩口衍生出来,旁为7.62×39枪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