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彭博社专栏作家哈尔∙布兰德斯,在一篇俄乌局势分析文章中写道:2024年对乌克兰来说将是糟糕的一年,因为他们大肆宣扬的反攻不仅已经以失败告终,而且其兵力也正在被逐渐耗尽!因此布兰德斯认为,即便乌克兰能在2024年得到美国更多的军援,它也将不得不节省自己的兵力,为下一阶段2025年或者是最后一次大跃进(反攻)做准备。

总的来说,布兰德斯这篇文章中充满各种悲观情绪,而这种情绪也恰恰代表当下西方国家在面对“继续援乌”问题上的主流看法:现在给乌克兰再多援助都没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客观上说,自本次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由于西方媒体将很多关注点都放在巴以身上,因此乌克兰方面所能展现出来的“成绩”和问题也正在被西方国家所忽略,而这种忽略也一度导致乌军在战场上处于劣势。

比如目前的巴赫穆特、阿夫杰耶夫卡、马林卡、扎波罗热和哈尔科夫等地区,均是俄军在组织进攻,而乌方除了不断分兵疲于应付之外,也很难再拿出什么战果来标榜自己的“成绩”。与此同时,该成绩又与西方军援力度紧紧挂钩。也就是说,有成绩,西方才会补充或增加军援;没有,乌方只能通过继续血拼拿成绩。

这一来一去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乌克兰为了要到更多军援,不得不硬着皮头以牺牲士兵生命为代价拿成绩给西方看,而老兵的持续消耗又削弱了乌军的战斗力。如此反复,最终就像美国彭博社专栏作家哈尔∙布兰德斯所说,乌克兰正在为此耗尽自己的兵力,即便再次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量军援,也很难组织起有效的反攻。

当然,布兰德斯也婉转地给出解决办法,比如乌克兰可借此修整一年(到时候巴以冲突结束了,美国也能缓过气了),等2025年再进行一次“大跃进”!但问题是俄罗斯方面会给你这种机会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目前俄军在巴赫穆特等以上地区的攻势一样,乌克兰所谓的“修整”只能迎来更大的冲击和损失,丢掉的阵地会让俄军重新把它们打造成类似扎波罗热地区的一二三道防线。换言之,如果俄方不弱,就算乌方变得再强,它都要再次折在反攻上!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之前一退再退的俄军为何现在变得越来越强?其实道理很简单,之前在乌克兰战场上的俄军只有20万左右,而经过这一年的动员和训练,该数字已接近60万;同时反观乌军,去年号称100万,一年后,据说该数字已降到70万左右,双方兵力投入几乎相等。

再说武器装备和弹药供给方面,俄罗斯军工各项产能翻了数倍有余,可以源源不绝地给前线提供支持并减少人员伤亡;而乌方除了继续伸手向西方要军援之外,别无他法。同时拿到这些军援的代价还是要牺牲更多的兵力,一正一反,形成了恶性循环,军援越要越多,但战斗力却越来越低;

战斗力越低,索要的军援只会更多,兵力消耗也会更大!总的来说,目前乌克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兵源补充和自己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如何才能争取到更多军援的问题。它们已经使得乌克兰内外交困,就算拆了东墙也补不了西墙了。

本月中旬,再次出访美国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终只要到了2亿美元援助,这与他期望的600亿美元相差甚远。同时还有欧盟计划援乌的500亿欧元,也遭到匈牙利等一些欧盟成员国的阻挠和否决。

不仅如此,当下泽连斯基还要想办法应对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在202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上的挑战,之前从未质疑过泽连斯基政府的扎卢日内,日前却抱怨泽连斯基“一刀切”解除所有征兵官员职务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乌军兵源补充的主要原因。综上可看出,泽连斯基需要乌军拼命拿“成绩”,用它来解决军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在当下西方都把注意力转移到巴以身上的时候,这种做法的难度和代价也越来越高,大成绩拿不出来,小动作(强渡第聂伯河,克里米亚插旗)又吸引不到关注。同时兵源不足问题又摆在那里,确实挺难!但更难的是现在很多美国媒体已经见风使舵开始唱衰乌克兰,比如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期就发文称,目前乌克兰面对的不是僵局,而是全面失败;

还有《纽约时报》:因为仓促进攻,不仅导致反攻失败,而且现在的乌军连防御能力都没有了。很明显,这些唱衰对于乌克兰而言才是最致命的,因为美媒正在引导舆论方向拜登政府施压,也预示着接下来的美国援乌计划并不会那么顺利,而乌克兰恐怕也只能听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