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法》第九条第(三)项规定,广告不得使用极限用语。但是2023年的汽车圈,《广告法》已经不起作用了,为了自家产品的营销能出圈,车企老总在做PPT的时候绞尽脑汁,只要能红,黑红也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李想的“500万以内最好的SUV”让“xx万以内最好”成了新车宣传的万金油,今年大嘴余承东的“遥遥领先”,从科技圈火到汽车圈,直接入选2023十大网络流行语。有人做过统计,问界新M7的发布会上,余承东90分钟提了5次“遥遥领先”和20多次“领先”。

不过老余说了,“遥遥领先”不是随便用的,“只有这个领域领先比较多的时候才会说。”该死,又被他装到了。

另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代表是李想,这位“微博王”隔三差五就在社交媒体上放狠话,什么“多档插混没前途,增程才是未来”、“很多友商那仨瓜俩枣的销量,有啥可干的?被迫害妄想症呀?”、“(MEGA)“真设计成这个鸟样,我就把设计团队都干掉,顺带自己跳楼”……炒热度这方面,李想就没输过。

没办法,车圈太卷,市场太残酷,你不会制造话题,就收割不来流量。76.9万起售的极氪001 FR上市时,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说这台车目前没有对手,友商们五年内也造不出来。极越01上市时CEO夏一平直言“别人的顶配只是我们的标配,因为别人的终点线只是我们的起点线!”

即便是一向低调内敛的沃尔沃汽车,上海车展上也喊出了“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会!”

其实夸自己怎么夸都没问题,就像哪吒汽车CEO张勇说的,“你好你可以说你好,但是你不能说你好的时候非得把别人踩一脚,这太没有品位了。”

洗牌

2023年,行业洗牌速度不断加快,新造车的分化加剧,撑不下去的合资品牌撤出中国市场。

昔日的新造车头部企业威马,10月正式申请破产重整,而9月的慕尼黑车展期间跑去海外的创始人沈晖还让大家等他的好消息,结果车主们等到的,只有APP无法登录、手机钥匙暂停服务。

同样曾被寄予厚望的爱驰,也徘徊在破产边缘,员工欠薪、办公室欠租、工厂停工,不久前还因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和解协议,被上饶县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成了老赖。

天际、雷丁、自游家、恒驰,有的已经倒下,有的还剩一口气吊着,不是所有新造车都有机会挺到第二轮,即便是那些已经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的合资品牌,一样逃不过优胜参数图片)劣汰的自然法则。

广汽三菱败退中国市场,产能被广汽埃安全盘接收;北京现代两次挂牌出售重庆工厂,一再降价却找不到接盘侠;神龙汽车再次出售旗下两家工厂,获得17亿元输血。

2024年,还会有更多玩家离场。

裁员

行业不景气,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裁员的消息隔三差五出现,当然没有企业愿意承认自己真的在裁员,大家会用各种名词包装,比如组织架构调整、合理岗位优化、无薪轮休、提前买断、合同工解约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半年,福特中国被曝裁员1300人,离职员工能拿到N+3赔偿;悦达起亚发布管理层轮休通知,涉及100余人。

下半年,广汽丰田、广汽本田、高合、奇瑞捷豹路虎都被传出过大规模裁员,但是也都一一辟谣,最实诚的还是蔚来,直接宣布裁员10%。

当然,裁员不是中国市场专利,跨国车企在海外的动作也不小。大罢工期间,美国的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已经裁员上千人,欧洲的大众集团软件部门CARIAD要裁员2000人,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的汽车子集团计划裁员5500人。

内卷的结果,就是淘汰赛加速,被淘汰的不只是车企,还有汽车行业从业者。

变革

想活下去,车企就要加速变革,活水不死。

伴随年初“铁娘子”王凤英出任总裁,继去年10月之后,今年3月小鹏汽车再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完成了营销体系改革,从采购部门开始反腐,管理层也进行了大换血,12人的高管团队只剩2人。从下半年小鹏汽车的销量和股价回升表现来看,改革已初见成效。

今年险些沦为最惨新造车的蔚来,也开启了一场刮骨疗伤,合并重复建设的部门与岗位,变革低效的内部工作流程与分工,取消低效岗位,推迟和削减 3 年内不能提升公司财务表现的项目投入。

新造车在不断变革重组,有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巨头同样没有停下脚步。博世集团今年宣布重组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将智能交通业务重组为七大事业部。大陆集团也宣布对汽车子集团进行战略更新,将六大业务合并为五个业务领域。

为了在变化迅猛的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保持盈利,准确把握业务方向,发现问题时能及时调整战略部署,是大企业必备的技能。

跨界

虽然行业内都在喊着“品牌过剩”、“产能过剩”,但是依然有跨界玩家入局造车。

2023年最让人期待的就是小米汽车,下半年开始,隔三差五我们就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小米汽车的花式谍照曝光,有些拍摄效果比官摄还精美,当然其中不乏泄密之作,这些泄密照片不仅为小米带来热度,还带来了几百万的违约金。

抛开八卦不谈,小米汽车确实是这两年汽车圈最让人期待的新品牌,它有可能将手机圈的颠覆戏码,再次在汽车圈上演一遍吗?除了拭目以待我想不出更恰当的词。

去年7月吉利旗下的星纪时代取得魅族科技的控股权后,大吉利就彻底打通了汽车和手机之间的壁垒,吉利旗下的品牌能造手机,魅族也可以造车。

今年6月星纪魅族与极星汽车成立合资公司,极星透露计划在中国推出一款与品牌同名的高端智能手机,并将搭载基于星纪魅族现有技术平台Flyme开发的极星操作系统;上个月魅族宣布正式进入汽车市场,为魅友们打造一款专属的DreamCar。

即便没有收购现成的手机厂商,车企也能自己造手机。9月21日,2023蔚来创新科技日上正式发布了首款手机NIO Phone,李斌说蔚来手机“不是遥遥领先,但很好用。”阿维塔CEO谭本宏也在微博上透露,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华为Mate60 Pro阿维塔特别版正在快速推进中。

十个关键词,无法概括2023年汽车行业的精彩,处在行业大变革时代的我们何其有幸,能见证如此波澜壮阔的行业发展进程。

展望2024年,内卷还将加剧,机会的风口在收窄,但是机会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希望深处汽车行业的我们,都能在悲观中保持乐观,在逆境中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