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碧桂园的动作频频,包括组织架构再调整、董事自愿降薪等,另外,公司也发文称,杨惠妍家族肯定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的,公司会努力探索出一条尽快恢复正常经营的有效路径。

今年8月,碧桂园承认出现了阶段性的流动压力,此后公司开始了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境内债务展期、出售优质资产,时隔4个多月,公司目前走到哪一步了?未来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分董事自愿降薪

12月12日晚,碧桂园披露董事薪酬调整公告。

结合行业及公司实际经营需要,碧桂园执行董事、杨惠妍、莫斌、杨子莹及非执行董事陈翀主动提出降低薪酬请求,调整前年薪分别为37万元、300万元、200万元、37万元,调整后,上述董事的年薪均下调至12万元,平均每月1万元。

董事自愿降低薪酬待遇,给外界的信号是高管与碧桂园共渡难关,若有更多高管自愿降薪,则可以降低公司的管理费用支出,当然这对于碧桂园债务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2021年,莫斌、杨子莹仅仅薪金就分别高达1500万元、1000万元,酌情奖金分别为941.8万元、1434.2万元,另外莫斌还有其他福利及股份支付奖励,金额高达1.67亿元。而杨惠妍薪金虽然只有37万元,但酌情奖金高达1537.8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2022年,莫斌、杨子莹的薪金分别降至956.3万元、529.5万元,而杨惠妍仍为37万元,这些高管均没有了酌情奖金与股份奖励。

此前12月5日,消息称碧桂园进行最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合并14个区域公司为7个新区域。具体调整情况为:河北、北京合并为华北区域;山东、苏北合并为鲁苏区域;西北、陕西合并为中西区域;安徽、浙江合并为浙皖区域;江西、福建合并为赣闽区域;云南、四川合并为川滇区域;广西、江中合并为江中区域。

接近碧桂园人士回应称,“消息属实。本次调整旨在进一步提升组织与业务的适配度,推动管理扁平高效,可用资源协同互补,优秀人才人尽其能,全力确保‘保交付’战略目标的实现。”

今年3月,碧桂园已经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组织架构调整。彼时,公司按照“优秀区域总裁管区域”的原则,决定实施区域总裁兼任方案,将原有的58个区域缩减至29个。

组织架构大幅调整背后,碧桂园意在“降本”,节约支出,这一操作也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根据中报,公司的行政费用为32.19亿元,同比减少10.66亿元,降幅25%。另外,碧桂园发文指出,集团在2023年尽最大努力削减行政费用开销,总额较2021年大幅降低近60%。

杨惠妍指出,经过了集团总部和区域项目层面的一定调整,总体上公司的组织架构已经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

意味着公司在短期内不会再有较大的组织架构调整。

行政费用大幅缩减背后,碧桂园进行了裁员操作。2022年,公司全职员工69932人,今年上半年下降至58140人,即半年内减少11792人,全年又会减少多少人,唯有等待年报披露了。

杨惠妍家族4个月支持24亿

12月8日,碧桂园召开月度管理会议,杨惠妍指出,未来12个月公司主要有三项工作:保交付、保经营和保信用。

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碧桂园集团已累计交付房屋约50万套,累计交付面积6043万平方米,涉及31个省,240个城市。未来12个月,交付量预计超过40万套。

碧桂园还提到,杨惠妍家族作为控股股东,全力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上市至今已通过借款、增持股票、购买债券、以股代息等方式合计支持总额约410亿港元,且从未减持股票。“家族肯定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的,公司会努力探索出一条尽快恢复正常经营的有效路径。”

此前8月10日,杨惠妍家族向碧桂园的支持总额约386亿港元,即4个月内再度支持了24亿港元,每月约6亿港元。

需要指出的是,碧桂园服务在7月29日公告称,杨惠妍将持有的碧桂园服务674,640,867股股份,占总股本约20%,捐赠给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作慈善公益用途,该基金会创始人成员杨子莹是杨惠妍的妹妹。以28日收盘价9.55港元/股计算,杨惠妍捐赠的股票价值约64.43亿元港元。

据短平快解读了解,今年8月,碧桂园承认出现了阶段性的流动压力。到了10月10日,公司公告称,9笔境内公司债券本金共计约147亿元的展期方案获得了相关债券持有人的必要同意,即相关境内债务成功展期,债务压力得到暂时缓解。

不过,碧桂园还在公告指出,公司尚未支付某债务项下本金金额为4.7亿港币的到期款项,预期无法如期或在相关宽限期内履行其所有境外债务款项的偿付义务,包括但不限于本公司发行的美元债券项下的偿付义务。

即公司未能及时偿还4.7亿元的债务。

截至上半年末,碧桂园货币资金为1305.69亿元,其中受限制现金294.54亿元。同期,公司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优先票据、公司债券和可换股债券分别为1561.76亿元、686.82亿元、269.44亿元、61.03亿元,合计2579.05亿元,其中在12个月内到期的债务为1087.03亿元。

除了有息负债之外,公司的贸易及其他应付款也不容忽视,金额高达4485.45亿元,较年初增加111.9亿元,主要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主。显然债务压力并不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至中报,公司的在建物业、持作销售的已落成物业分别为8182.44亿元、568.93亿元,合计8751.37亿元,在建物业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

距离公司自曝面临流动压力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碧桂园除了作出组织架构调整之外,还作出了哪些努力呢?效果如何呢?

从融资端来看,碧桂园自10月之后没有披露获得新的融资,而公司在11月底获邀参加工商银行组织的房企座谈会,又在12月初参与广发银行召开的房企座谈会,透露出了积极信号。

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要求金融机构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继续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发债融资。支持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合理股权融资。

此后,多家大型银行召开房企座谈会,意在为房企融资大开方便之门,当然,融资对于房企而言只是续命,要真正摆脱困境,只能等待房地产市场回暖,销售回款大额流入。

从销售端来看,碧桂园前11月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为167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354.4亿元已经腰斩,意味着销售回款的情况不乐观。

虽然房地产利好政策频出,但楼市并未回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925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6.8%至7938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97161亿元,下降4.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7%至86502。

从资产处置看,碧桂园在8月25日出售了联营公司广州利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6.67%的股权,交易对价12.915亿元,该公司主要资产是一座名为广州亚运城的商住混合式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为5,850,000平方米,地盘面积约为2,521,000平方米。除此之外,市场上没有碧桂园其他出售资产的消息。

在房地产下行的大背景下,相对于主攻一二线的房企,主攻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面临的压力更大。

综合来看,不管是融资端、销售端,还是资产处置,碧桂园面临的情况难言乐观,公司未来的出路又在哪里呢?唯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了!

(短平快解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PS若稿件侵权或数据有误,请及时联系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