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二章是有子的说的话。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话的宗旨是说,孝悌是人的根本;孝悌是成为人的根本。人的生活由家庭延伸至社会。家庭是人生的起点和人生意义的基本根据。一个人在家里能做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敬兄爱弟,出了家门进入社会,也不会挑战权威,反抗上级,更不会作恶兴乱。人人都安于本分,遵守规则,天下也就能太平清净了。

“上”,可以理解为道、可以理解为仁。它是一种价值,不是指具体的某种社会地位的人。“孝弟”可以理解为个人具有了孝悌的价值追求和相应的德性品质,也可以理解为具有孝悌的行为能力。个人拥有积极的价值观可以保证一个人在自己生存的领域做出符合价值要求的事情来,进而可以起到稳定社会关系的效果。孝悌总是落实到具体的人伦情境之中,受到它的限制,而仁则有突破人伦情境的限制把人普遍化的倾向。

有子是谁?与孔子有怎样的关系?有子指有若,字有名若,孔子的弟子。孔子死后,一方面,众弟子都思念孔子。另一方面,孔子的学堂需要新的掌门人来主持日常事务,维系孔门群体活动的正常运转。其中,有若的形状样貌与孔子十分相像,在子夏、子张、子游等人的支持下,有若坐了孔子生前的座位,其他弟子事奉有若就事奉孔子一样。

有子

孔子的另一位弟子——曾子,极力反对这件事,他认为有若在德行、学识、能力等方面无法与圣人相提并论,没有资格代替孔子主持孔门群体。因为这件事,孔子团体内部便发生了第一次分裂,从而形成了以有子为代表有子派和以曾子为代表的曾子派。在学术思想上,两者是有区别的。有子依礼论仁,以孝悌伦理为核心,以血缘性的自然连结开启亲情伦理。而曾子以忠信道德为核心,以人格性的道德联结社会正义。有子派强调人伦关系,曾子派强调个人内在的修养和内省。所以,有子派强调人伦关系。比如,如何处理兄长、父亲与国家的关系等。曾子派则更强调个人成长。比如,如何成君子,个人的内省,个人的内修等等。

什么是孝悌?孝,指孝顺父母,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弟,通悌,指处理与兄长的关系。孝弟,具体指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孝亲、敬兄与仁者爱人还是有区别的。孝顺自己父母者,未必孝敬别人的父母,尊敬自己兄长的也未必能尊敬别人的兄长。所以,仁者爱人,泛爱众人,是由家庭伦理中孝亲、敬兄之情向外推括而来。这就是儒家所讲的孝悌生仁。

孝悌如何生仁?在家事奉父兄与在朝事奉侯王是一个道理,在家服从父兄,出门做事也会服从领导,服从领导就不会犯上作乱,如果人人都能服从长上而不犯上作乱,天下也就太平了。所以,孝悌是立德修身之本,也是立国之本。这是有子的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子

有子所以强调孝悌,可能是因为当时社会上犯上作乱的太多、太普遍,一个人如果在家不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那么出门在外也不可能做到尊重长上、诚信于友。有子将孝悌作为立德修身之本,为个人的德性成长指明了方向,同时也选择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这是有子对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