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奔涌之歌——江河源:红河源(完整版) |《美丽云南》(第三季)

在大理州巍山县的密鹿么村,矗立着一座特殊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四个大字——“额骨阿宝”。在巍山彝语里,“额”为水之意,“骨”就是弯弯曲曲,“阿宝”与“父亲”同义,“额骨阿宝”,意为一条弯弯曲曲的父亲河,这便是奔涌不尽的红河之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河源石碑

红河的源流轨迹

红河是唯一发源于云南境内的一条重要国际性河流,因流域内上游支流多流经紫红色砂岩为主的滇中红层区,水呈红色而得名。

关于红河之源,曾有东西两源的说法。东源为苴力河,发源于弥渡县境内,由北向南流经南涧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夕阳下蜿蜒流淌的西河

后经专家考证,证实西源为红河正源,发源于巍山县境内的花盘山,始称羊子河,向东南流入巍山坝后被称为西河;河流自巍山县城以南流出,当地人称其为巍山河;河流一路向西,流至南涧县城,与东源苴力河汇合后,称礼社江,江水沿着哀牢山脉的山势,朝着东南方向继续奔流,流经“一碗水”后被称为石羊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羊江景观

接着,石羊江水进入元江县城,更名为元江。《汉书》《水经注》等历史典籍曾将红河干流称为“仆水”和“僕水”,而关于“元江”一名的由来,可追溯到元朝时期,正德《云南志》卷十:“礼社江,一名元江,源自白崖江。”

水流越过小河底河分界后,进入了由它的名字命名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称为红河。红河经河口县出境,流入越南,在越南境内也称红河,而后与黑水河(把边江)在越南越池汇合,最终流入北部湾,完成了它漫长曲折的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河干流景观

红河沿岸的地理景观

红河是云南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云南滇西横断山纵谷区和滇东高原南部的分界线。沿红河流域展布的“哀牢山-红河剪切(断裂)带”也是藏东滇西地区大地构造上的一条重要界线: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的构造分界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构造,造就了“哀牢山-红河剪切(断裂)带”东西部地质、气候以及生物类型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河流域的河谷景观

红河流经中国云南的大理、楚雄、玉溪、红河四个州市的17个县(市)级行政区和越南北部的12个省,全长1280千米。红河在云南境内全长695千米,主要支流有绿汁江、小河底河、南溪河等,流域内均以峡谷景观为主,群峦巍峨,山脉与河流支系纵横,海拔差异显著,其中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76.4米,为全省最低点,其与省内海拔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高差6663.6米。

红河流域的元江段是我国西南特有的最具代表性的干热河谷地理景观,在这里,高山峡谷、彩色膏林、温泉、干热河谷、热带农作物等自然生态、农业生态景观资源十分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元江彩色膏林景观

在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有着一片独特的植物群落,它是元江干热河谷特有的稀树灌木草丛植被,它与非洲的“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十分相似,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有的群落特征和植物区系组成,它们就是东方“萨王纳”特有稀树植被,学术上被称为“河谷型萨王纳植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谷型萨王纳植被”景观

红河流域的历史文明

红河流域是多民族聚居地,分布着彝族、白族、回族、傣族、汉族、哈尼族、壮族、拉祜族、瑶族、苗族、布依族等十余个民族。他们在河谷两岸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发展了红河流域璀璨的历史文明。

《云南省志·民族志》中记载:“8世纪,分布在哀牢山北部和洱海地区的乌蛮和白蛮形成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6个地方政权,史称‘六诏’。蒙舍诏位于今天的巍山坝子内,地处其他五诏南部,史书称蒙舍诏为‘南诏’。”红河之源,孕育了南诏文化的崛起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俯瞰巍山县境内的红河源头

红河流经的哀牢山区域,哀牢古国文明、土司文化及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都是历史长卷中熠熠生辉的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秘幽深的哀牢山景观

清朝《临安府志》卷二十《杂记》云:“依山麓平旷处,开作田园,层层相间,远望如画,至山势峻极,蹑坎而登,有石梯蹬,名曰梯田。水源高者,通以略彴,数里不绝。”红河在这片以它为名的土地上留下慈爱和慷慨,哈尼族人以智慧和双手,“雕刻”出万亩梯田,散落如明镜,辉映若烟霞,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晨曦中的红河哈尼梯田景观

红河水运开发较早,在历史上是中国西南内陆连接东南亚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建设和对外沟通有着重要作用。位于个旧市东南部的蔓耗镇,地处红河航运的起点,曾经是清政府与法国签订合约修建的西南第一个国际通商口岸。在滇越铁路通车前,红河水运和马帮运输以蛮耗为主要连接点,构筑起了一条水陆联运线。据《个旧市文化志》记载:“......大锡、生丝、羊毛、皮革、香料、茶叶、药材等,通过纵横交错的驿道马帮运输至蔓耗,经中国的河口至越南,再至香港销往国外。”同时,中外商贾从香港、越南等地购买的货物,也沿红河航道逆流而上运至蔓耗码头,再用马帮经斗姆阁古驿道运至个旧,或直接从蔓耗运往蒙自,继而向云南各地转运。

从九曲十八弯,到壮丽峡谷,红河以父亲的胸怀和母亲的怜爱,一往情深地拥抱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哺育着流域内的各族人民,沃野千里,源远流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蜿蜒的红河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