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谈炯程/文 在传统的文学史叙述中,“鸳鸯蝴蝶派”作家及其作品,往往如同滞在滤网上的残渣,无法经过纯艺术的检验。尽管它们一度风靡,如今也只能作为衬托那些经典的背景杂音而存在。归根到底,“鸳鸯蝴蝶派”的写作是一种文化工业,以利润为导向。因此,若以文化史角度切入它们,便可发现在清季民初社会变动之际,一个新的现代知识人的形象被发明了出来,区别于其古典典范:诸如历朝历代的名士与清流,这些现代知识人更多地服膺于经济秩序而非政治秩序。他们是追求商业利益的职业作家,那个逐渐成型的近代经济体制在他们身上显影,透过他们人生的三棱镜,我们或可窥见这一经济体制的光谱。

美国历史学家林郁沁的《美妆帝国蝴蝶牌:一部中国民间工业史》(以下简称《美妆帝国蝴蝶牌》)即以“鸳鸯蝴蝶派”作家陈蝶仙的生平为线索,透过其写作与民间工业实践,描画出民国时期中国颇具草根色彩的本土“小工艺”的兴衰。“小工艺”这一术语是《美妆帝国蝴蝶牌》一书的核心,陈蝶仙曾长期为各类报刊撰写有关染料、化妆品等轻工业制品的专栏,当时的评论家将这些文字涉及的诸多内容称为“小工艺”。后来,创办了家庭工业社的陈蝶仙,更是成功将他源自“小工艺”的作坊制品变为国际品牌。到1934年,家庭工业社已是中国第二大化妆品与日用品制造商,仅次于方液仙的中国化学工业社。

《美妆帝国蝴蝶牌: 一部近代中国民间工业史》
[美]林郁沁 /著
陶磊 /译
光启书局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年6月

在常见的西方中心论历史叙事里,工业的传播路径是一条由西到东的单行道,正是工业,负载文明的火炬照彻了一整片蒙昧昏暗的大陆。由是,通商口岸的开辟往往被此种叙事认定为民国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