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中文互联网上,嘲笑和唱衰合资车企的言论司空见惯,社交媒体上的各种论调似乎都在强调,合资车企已经被崛起的中国军团打得溃不成军,快要不行了。诚然,在电动车当道的今天,当没有一款合资电动车能闯进销量TOP25的榜单,给合资车“大厦将倒”的论调提供了充足的论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提前预言合资企业退出中国市场还是为时过早。一、合资企业目前还占用接近50%的市场份额,仍然是中国汽车重要的发展力量。二、新能源汽车增长迅速,但是纯电市场的销量仍然有限,燃油车仍会在一段时间是中国的主要销售车型,造车新势力将会面临市场瓶颈。三、合资企业发展中稳健的市场策略和财务政策都将给自身发展提供更多转型的机会和时间。四是,跨国企业全球市场技术和资源支持,相比之下,造车新势力只有资本市场的支持,持续亏损将在资本市场融资越来越难。

尽管,合资车企在当今中国汽车市场面对的压力依然不小,但领跑的合资企业转型非常积极,全球技术和资源支持充足,合资企业仍将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势力持续亏损 传统车企盈利稳定 全球有支撑

在我们为中国车企的发展而欢欣鼓舞之时,一些冰冷的数据又在敲响警钟,放眼国内,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中国之外,没有一家车企能够靠卖电动车盈利。作为头部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小理三家去年总共净亏了256亿,其他二线新势力更不用说,号称“自动驾驶三年超特斯拉”的零跑去年亏了51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绝大多数跨国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也承压不小,但全球营收和利润的增长羡煞旁人。以丰田为例,2022财年丰田全球累计销量为960.98万辆,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3%。

中国市场份额对跨国汽车巨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全球汽车巨头来说,“”得中国市场者得天下“”,在中国市场,跨国汽车巨头与中国企业进行合资,很早就开始了本土化进程,包括零部件本土化、人才本土化以及研发本土化等,可以说,合资企业对中国产业发展到今天做出突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生产管理体系、人才培养,到从中国走向国际,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一直对行业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是中国车市重要一极。事实上,主流车企的产品依然受到消费者喜爱,全球来看,丰田上半年销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国内来看,今年1-10月厂商零售销量排行,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都名列前茅。

因此,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主流合资企业秉持着一贯稳健的经营风格,整体来说,企业发展比较稳定,盈利能力和资金流方面都还是很有优势,如果蔚小理一旦资本市场故事讲不好,失去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到底谁先死,最终还不好说。

主流车企技术底蕴深厚 发展更重视长期主义

如果想在某个领域有所突破,那么就和这个领域最强的企业进行合作。因此,像丰田、大众这样的全球头部车企则拥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也能寻找到更优秀的行业合伙。

头号君认为,一些起步较早的汽车企业的确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有所建树,但并不是进化到不可追赶,如果跨国汽车巨头发力,合资企业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追平甚至超越只是时间问题。

近两年,主流车企不同程度地承受着来自造车新势力的压力,身处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势力都在卷芯片,卷科技配置。合资车企要做的绝不是跟随,而是策略上不断适应中国市场的同时,保持传承与创新,坚持“长期主义”的发展思路。

正因如此,丰田、大众、本田和日产等跨国车企更加重视在中国市场开展的合作,如丰田先后与比亚迪、小马智行合作,将新技术应用上车,全球经典的车型凯美瑞参数图片)也与华为合作开发了新的车载系统;广汽丰田与广汽研究院的协作,东风日产合资公司与东风自主合作,曾经不可能的反向合资也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曾经在观察和等待期的车企,也开始迎来全面投入阶段。比如,曾经被认为很慢的丰田汽车,或许在有些人的脑海中留下“头铁丰田all in氢能”的印象,但实际丰田从来没有all in单一的技术路线,无论是被视作混合动力技术代名词的普锐斯,还是氢燃料电池轿车MIRAI,至今为止丰田凭借自身技术实力,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

不是丰田的路线或者节奏有问题,而是其他人没办法读懂丰田真正的想法和意图,或者没有了解到丰田的“长期主义”的核心意义。

应该说,丰田汽车在电动化和氢燃料技术方面是大力发展,今年丰田的BEV Factory与氢能Factory两个组织机构被外界熟悉,电动化的次世代技术尤为引人瞩目,尤其是固态电池方面,固态电池被称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动力电池”,具有超高能量密度、耐高温抗穿刺的超高安全性以及宽温域工作窗口等众多优点,有望成为动力电池终极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10月,出光兴产和丰田汽车宣布,两家公司将共同研发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技术。据了解,两家公司在全固态电池和其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方面的专利数量均居世界顶级水平,双方希望通过强化合作来达到国际标准。目前,丰田正稳步推进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探索,并计划于2027至2028年搭载到新推出的BEV(纯电动车)上。

掌握固态电池技术以及推进固态电池的大规模量产,可谓是丰田汽车电动车领域的超车计划,不出手则已,一出手那就有降维打击的层面。一旦固态电池普及量产,目前大规模生产的锂电和磷酸铁锂电池都要靠边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能化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是个非常跨界的事,行业里面都是找优秀的合作伙伴也进行提升。事实上,2019年,丰田便开始了与小马智行开展战略合作,今年8 月,丰田中国、广汽丰田以及小马智行已经成立Robotaxi 事业相关合资公司,并达成协议,共同推进Robotaxi 的商业化、规模化,持续探索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我们11月份也体验了Robotaxi的性能,自动驾驶领域位于国内非常领先的地位。

先进技术的应用离不开长期的研发投入,丰田汽车不止是大规模投入电动化和智能化,也非常重视新研发机制的梳理。今年8月丰田将中国最大研发基地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更名之后,意味着丰田在中国市场将形成一体化的研发体制,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引领丰田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的发展。

因此,丰田汽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追平或者超越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也将扭转外界对丰田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认知不足局面。

大家常用“大象转身”来形容传统车企拥抱电动化的难度,但转身后的大象奔跑速度惊人,甚至超过人类和很多动物,而且大象的步子更大、行动更稳健。

现在,如丰田这样的世界级头部车企像极了一头正在转身的大象,他们在传统汽车领域有着不错的市场,在传统内燃机时代有着丰厚的技术储备,在汽车安全和汽车工程方面有着独特理解,在中国有着坚实的合作伙伴,可能面对汽车电动化的变革调整有些慢,但是电动化技术和智能化的研发追赶将会帮助他们转身,原来的基础将助力他们按下“快进键”。

其实,时代变革一直考验企业的发展和韧性,跨国巨头能够生存到现在经历过一次又一次重大的转身,只要愿意拥抱电动化时代,其他交给时间。

撰文 ⎮ KIKI

主编 ⎮ 老炮

图片 ⎮ 头号

入驻平台:

今日头条 | 网易 | 大鱼 |企鹅 | 爱咖号 | 视频号

懂车号 | 车市号 | 爱奇异号 | 太平洋号

一点资讯 | 搜狐 |有车 | 易车 | 车家号 | B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