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篇》最先提出大同社会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择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人人都具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每个不仅亲爱自己父母子女、亲戚朋友,而且还要象亲爱自己的家人那样去亲爱天下所有的人。人们爱护公共财产,就像爱护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人们为公共事务劳心竭力,就像为自己家做事一般。其实,大同社会的人,没有私心私欲,所以也就没有公和私的分别。统治者选用人才的唯一标准就是有德有才,天子地位的传递原则是选择贤能之人,而不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人与人之间讲诚信而和睦相处。

在大同社会里,老年人有所养,而不必是自己的子女,壮年人都能得自己的用武之地,年幼的孩童都能得到养育和照顾。男人有事业,女人有归宿。人人自觉爱护、保护公共财产。阴谋诡计被扼杀,盗窃抢劫的事情,永远都不会发生。夜不闭户,即使外出也可以不用关门。

儒家不以个人的利乐为中心,不以自己的家国强盛为目标,而是强调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和睦相处,共生共荣。在大同理想下,地理空间是整个天下。天下的观念,超越一切国界、一切地域和民族。人们逐渐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中国一人”的观念。

老子也讲大同,但老子的大同社会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地位、财富上绝对平等。老子认为,由于有权力,人们所以才争斗不休;由于财货,所以使人群有了贫富的分化; 由于有教化、有知识,人反而越难管理。总之,老子认为权力、财富和知识,是导致天下战乱不息根本原因。所以老子所讲的大同社会是在社会上消灭权力、财富与知识这些事物之后才能实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儒家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建立在天下为公的道德情操的基础上,而道家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建立在返璞归真物质条件的上。选贤任能、讲信修睦,都是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道家的大同社会: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里,没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分化与对立,没有贫穷与富有的分化与对立,没有物质文明,也没有精神文明(行不言之教)。没有高贵与低贱的分别、没有贫与富的对立,没有贤和愚的不同,这就实现了人与人之身份、地位上的绝对平等,道家认为这种绝对平等,是大同社会的必要且充分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