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范县一耄耋老人拿出了一个不起眼的破旧小布包,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查看后却紧急上报了党中央。

那年年初,卢展工亲自前往范县慰问困难群众,在他与86岁高龄的退伍老兵李文祥谈话时,李文祥给他看了一个小布包。

然而看清包里的东西以后,卢展工大吃一惊,无论如何他也没想到这次慰问老兵能有这样的发现,于是立刻把这件事上报到了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文祥的那个小布包里面装着什么?其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又为何能引来卢展工的特别重视呢?

说来李文祥确实是土生土长的范县人,只是由于早年便参军入伍,随着部队南征北战的他离开了家乡,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早期的故事。

但乡里乡亲都只知道,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国家支援农村建设的号召下,李文祥拖家带口地回到了贫困的范县老家。

范县地处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经济本应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事实上这里当时却是不个折不扣的贫困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主要是因为范县曾是黄河故道,黄河改道后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根本种不出好的小麦,乡亲们的日子也因此过得格外艰难。

李文祥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非常着急,因而回乡以后简单安顿下来以后,就开始了在家乡的调研工作。

村里人都知道他之前是退伍兵,又在南方当过干部,所以也愿意配合李文祥开展工作,相信他能给村子带来改变。

那段时间,李文祥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就不相信,改变贫穷比攻山头打仗还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李文祥要带领全村人民致富的心也越来越坚定,很快他就给全村人指出了能解决温饱问题的方法——改良农作物品种

本来范县人种植小麦更多,但是李文祥调研后发现,其实这里的土地情况更适宜水稻生长,及时改良品种才是发家致富的关键。

然而因为之前村里没有相关经验,所以李文祥的计划只能从开渠引水开始,他也主动当起了修水渠的领头人。

为了让大家更有动力,李文祥总是亲自带头干活,干开挖水渠和掏粪积肥这样的脏活、累活,他都冲在最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用了一年时间,村里的水渠就在李文祥的带领下修通了。第二年,他开始试种水稻。

这一种还真让他种成了,当年村里就喜获丰收,大家终于吃上了饱饭。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虽然李文祥带领全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但他自己的生活却并不富裕,一家六口人还挤在20多平米的房子里。

其实按照李文祥的勤劳程度,不太可能过不好日子,但是他却不愿意只是自己家先富起来,而弃那些还在贫困中的乡亲们于不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比如,他们村有一个叫董春季的人。他双目失明,上面还有一个七八十岁的母亲,日子过得一塌糊涂。

了解情况以后,李文祥就自发去帮助他。从1965年开始,直至董春季去世,李文祥足足照顾了这个不幸的家庭20年。

更值得一提的是,李文祥其实符合离休条件,有资格获得老党员补助和离休金。

但他却从未向组织伸过手,他的戎马生涯也是他晚年时才被世人知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1年1月4日下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范县白衣阁乡白衣阁北街村李文祥的家里,这时李文祥已经86岁了。

但是村里人都非常尊重这位老人,因为大家都记得,他年轻时曾带领大家发家致富,让范县的大米享誉全国。

只是由于李文祥老人的坚持,他们家始终不接受组织上的特殊关照,日子甚至过得不如村里别的人家,但也毫无怨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样的老人,卢展工也不由得生出了些许敬佩,在上门拜访李文祥时格外客气。

与李文祥交谈时,卢展工注意到了他家墙上挂着他穿着少尉军装的照片,上面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他那挂满全身的军功章。

于是卢展工开口询问:“李老,您被授予那么多荣誉,您都立过什么功,拿出来让我们看看?”

听着这话李文祥也没推辞,转头就从箱子里翻出了一个破旧发黄的小布包,包袱解开以后一枚枚勋章、一本本证书慢慢展现在了众人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眼前差点数不过来的军功章和证书,卢展工不禁感叹道:“这就是我们的英雄啊!”

随后,卢展功立刻令人将此事上报给了中央。

而关于这些军功章,还要从李文祥年轻时说起。那是1947年底,李文祥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当时解放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所以李文祥也跟着部队开始了南征北战的生涯,他参与的第一场大战就是解放济南城。

1948年9月20日凌晨,解放军发起对济南的总攻,李文祥所在部队奉命负责济南城西永镇门的主攻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战斗打的异常艰难,解放军这边数次冲锋都拿不下城门。见此情形,他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敢死队”。

随后冒着随时可能落在身上的炮火,李文祥推上装有炸药的独轮车就往前冲去,仗着身体灵活他成功迂回到了城门下。

随着“轰隆”的巨响,李文祥用炸药包成功炸掉了紧闭的城门,我军战士这才有机会冲进城内,最终打下了济南城。

而后李文祥又跟着部队辗转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等,立下了特等功、一等功等不少功劳,还被授予过“战斗英雄”、“战斗模范”等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李文祥每次获得军功章以后,都会悄无声息地把它们装进那个小布包里,很少会像旁人提起他的辉煌过往,就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早年竟然如此勇猛。

想来在李文祥眼里,立下了多大的功劳并没有那么重要,他在乎的只是能不能为国家多做些贡献,否则他也不会回到老家务农。

“亏啥?在哪儿都是为人民服务!”

1956年,李文祥退伍转业到了福建省某建筑公司的保卫科。当时他在部队里已经是副连长了,所以转业以后直接成了一名保卫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退伍之前,李文祥特意穿上了一身崭新的少尉军装,把那些装进小布包里的军功章都挂在了身上,去照相馆郑重其事地照了一张照片。

此后数十年,他就再也没有向外人提起过他在部队的功勋,除了单位领导没人知道他的光辉过往。

最开始转业时,李文祥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每个月66块的工资足够他们夫妇的开销,单位的工作他也做的得心应手。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李文祥看到了国家下达的下乡支农号召,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安稳优渥的生活,决心回到家乡搞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位的领导曾多次劝过李文祥,毕竟李文祥是带着功勋转业到地方的,在单位又是业务骨干,所以他不下乡支农也是理所应当的。

但李文祥并不愿意如此,他认为自己的乡亲还在受苦受难,自己作为党员就应该带头下乡。

这不但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更是为了让乡亲们早日摆脱贫困。

为了表达回乡决心,李文祥还咬破了手指,用自己的热血在回乡支农的申请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让人敬佩的是,李文祥的妻子也非常支持丈夫的决定,哪怕她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南方,也愿意随着丈夫北上去他那贫穷的家乡。

于是这才有了李文祥拖家带口回范县的故事,也才有了范县改种水稻后摆脱贫困的好消息。

带着乡亲们致富以后,大家本来想推荐李文祥担任村支部书记,但李元祥却谦虚地认为自己年龄大、文化低不能胜任,所以婉拒了乡亲们的信任。

更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80年代,李文祥福建的原单位曾两次派人请他回去任职,这也是国家为了照顾老干部给出了特别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原单位的同志看到李文祥在范县的家都惊讶极了,他们没想到李文祥村里虽然富裕起来了,但是他家却还是家徒四壁,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然而听到同志们的来意以后,李文祥却当场就拒绝了回单位的事情,坚决不肯给组织添麻烦。有人说他这么选亏大了,但李文祥却从不这么认为。

李文祥用一句“亏啥?在哪儿都是为人民服务”就回应了大家的不解,从始至终他都认为党员就应该多吃点苦、多受些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至卢展工书记下乡慰问,李文祥被尘封已久的军功章和峥嵘岁月才重见天日,让世人看到了李文祥作为共产党员对初心与使命的坚守。

最后,让我们一起向李文祥老英雄致敬!像所有不忘初心的老党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