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落山川

在对一个国家乃至全球发展至关重要的汽车产业上,拜登政府再次对中国“下狠手”。华盛顿当局所谓“缓和与中国关系”的论调只是一个借口,美国与华“脱钩”的险恶目的从未改变。

据环球网报道,在新能源车领域,美国财政部依托《通胀削减法案》的最新“补贴”细则公布:2024年,任何从中国进口的新能源电池将不会获得美国政府最高7500美元的补贴;到了2025年,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其他地方”生产的电池只要含有“中国元素”,就别想得到一分钱的补贴,例如从电池中提取、加工或回收的关键矿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出台电动车“补贴”新规)

对此,美方炮制了一个新的术语,即“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包括所有设在中国的企业、中企海外子公司、外资在中国设立但中国国企持有25%以上股权的公司,都将被视为“FEOC”。据悉,这些限制性规定同样适用于俄罗斯、朝鲜和伊朗等国家。然而,考虑到只有中国是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的全球领先者,美方上述一揽子新规的主要针对目标还是中国,“将中国产品踢出全球汽车供应链”才是拜登政府的真实目的,这些新规也被西方观察家认为“可能颠覆全球汽车行业”。

我们知道,作为极其重要的制造业,汽车产业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如今,全球汽车行业已经全面转向新能源车的轨道,中企在这方面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乃至被外界预测不日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这引起了日本丰田、美国特斯拉、德国大众等世界顶级汽车制造商的担忧,并刺激了一批欧美政客嚷嚷着要对比亚迪、上汽等国产电动车进行“反补贴”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亮相海外车展)

有目共睹,在物美价廉的中企电动车的刺激下,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陷入价格的白刃战。事实上,中国人的“内卷”进入汽车市场,外国人“卷”不过,就气急败坏了。然而,作为后起国家,往往只能通过激烈的竞争才能在世界市场内争取一席之地,乃至拥有拔得头筹的机会。西方争不过,自然就该“退位让贤”,把发展机会留给辛勤工作的人,他们没有道理继续“躺着赚钱”。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链上游原材料提取方面,中国目前拥有全球近三分之二的锂加工能力、75%的钴产能、95%的锰产能,以及几乎全部的石墨产能。中国实体在东南亚、南美和非洲投资了大量矿山,美方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没有中国,世界真的能造出电动车电池吗?”这是今年5月《纽约时报》一篇文章的标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登对美产电动车的未来忧心忡忡)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如果采用公平、公开、透明的手段,美国几乎不可能绕过供应链中的“中国元素”,但不排除华盛顿方面暗地里耍阴招,利用当地法制不完善的漏洞抢夺中企在当地的产业。当前,在非洲部分国家,似乎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相信大家有看到过相关“中国矿产工人在非洲遇袭”的报道,这背后与当地混乱的政治不无关系。

总而言之,在半导体之类的先进技术方面,美国正纠集盟友,全方位“卡中国脖子”;在制造业方面,美国通过“撒钱”补贴本土产品,从而达成“阻止中国产品以及中国投资生产的产品进入美国和全球市场”的目的,也就是所谓的“去中国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竞争是长期的)

所有这些都表明,无论华盛顿方面与中国打交道的态度如何,采取了什么样的缓和言论,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是全方位的和不可逆转的。未来还有许多的“硬仗”要打,我们也需要未雨绸缪,准备好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