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位女研究生在网上发布了一段自白,这位研究生表示自己有能力考研,但没能力读研。因为考研是应试能力的考察,而读研则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考察。自己在专业方面很迷茫,没有找到方向,所以在研究生生活中缺乏动力,只想做一个「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视频一经发出,就引发了网友们的转发和热议。在评论中,许多网友都表示自己也面临着同样或者类似的问题,甚至还有人说自己读研就没有一天是开心的,每天都在内耗。

确实,读研并不轻松,也并不适合所有人 ……

担心无法毕业,研究生自杀频发

近年来,经常有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自杀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新闻被报道出来,高校学生自杀身亡早已不算什么重大新闻。

举两个最近发生的案例,2023 年 11 月 23 日,网传福建医科大学台江校区发生了一起坠楼事件,研究生陈某某坠楼身亡,多家媒体在核实后确认该消息属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网传消息,陈姓研究生可能是因为课题进展受限,毕业困难,一直很郁闷,所以自寻短见。但对课题进展不顺的原因,在网上却有着不同的版本:一种说法是陈某某的导师因为其他博士的毕业内容不足,就把陈的课题给了这位博士;另一种说法则是陈某某对导师提供的课题方向不感兴趣,所以一直在自己找方向,但进展不顺。

就在一个月之前,一名湖北工业大学的研三学生贺某某也因为毕业不顺在家烧炭自杀。贺某某留下了一封遗书,在遗书中其控诉自己的导师只会搞项目、搞钱、压榨学生等。湖北工业大学在调查后进行了回应,认为遗书指控的内容不属实,贺某是因为论文被拒稿,担心毕不了业才做傻事,家属若有异议,可以走司法程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对此,贺某的姐姐表示:自己认可贺某的死亡与学校无关,但学校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却未及时与家属沟通,进行干预 ……

显然,上述案例中,两名研究生或多或少可能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事实上,不仅是他们,心理健康危机在科研圈里已然普遍存在!

精神岌岌可危,近 4 成科研人抑郁

科研并非坦途,在这个过程中,科研人们可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研究生们平日里加班加点科研,但收入微薄,还有可能被骚扰、被歧视,甚至遭到欺凌。而青椒们也好不到哪去,非升即走,课题申请同样让他们压力山大 ……

2017 年,Science 在线报道了一项在比利时法兰德斯的大学进行的针对研究生的精神健康调研。调研结果表明,51% 的研究生存在轻度心理压力,32% 的研究生有罹患常见精神疾病的风险

2018 年,一项发表在期刊 Nature Biotechnology 上的研究对科研人员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调查,调查对象遍及全球 26 个国家,234 所机构中的科研人员,其中大部分是博士生。调查的结果显示,超过四成的受访者存在中度到重度的焦虑,甚至有 39% 的人患有中度到重度的抑郁症!

大家对于上面的数字可能没有什么概念,科研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其实是普通人的 6 倍多,这样一看,科研人的精神状况真是岌岌可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2019 年也对博士生进行了一次大型调查,结果同样不容客观。

Nature 的调查结果显示,36% 的博士生曾因博士学业焦虑或抑郁,21% 的受访者称自己曾被欺凌,21% 的人还表示遭遇过骚扰或歧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Nature

而在疫情之后,这样的情况似乎更加严重了。

无法返校,实验室停摆,实验材料死亡,毕业或成泡影,一桩桩,一件件,都像尖刀,扎在硕博的心上,影响着他们的情绪。

具体而言,在一项针对美国 9 所研究型大学的 1.5 万名研究生和 3 万名本科生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在疫情后,美国研究生中报告抑郁症状的人数较疫情前翻了一倍。

毫无疑问,疫情暴露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让科研人本就存在的心理问题愈演愈烈!但对于科研人而言,如何解决心理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实现改变应从正视问题开始

事实上,读研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算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形形色色的原因造成了他们的心理问题,甚至最终导致了自杀的惨痛结果。总得来说,导致研究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源于外在社会原因和个体自身原因两种。

外在因素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高强度的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和婚恋压力。前述的研究生自杀案例中,两位研究生都因为毕业压力而选择了轻生。不得不说,对于很多其实并不适合继续科研的学生来说,开展课题,撰写论文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很容易让人压力倍增。

除了前面那些压力,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与导师之间的冲突可能也是其心理问题的一大诱因。研究生大都是本科毕业后直接入学,缺乏人际交往的锻炼,加之部分导师队伍建设的落后,导致了师生之间很难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产生矛盾。

此外,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缺失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目前许多高校都未开设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难给予学生正确的帮助和引导!

对于部分研究生而言,自身因素有时候也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更容易处于消极的心理状态和负面的情绪。不仅如此,有些同学缺乏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但科研在很多时候都不是一帆风顺,一来二去,这些研究生就可能出现心理危机。

应对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其实需要外界和学生本人一同进行努力!

一方面,在学生对抗焦虑、抑郁的过程中,学校应该主动承担责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对于学校而言,应该防患于未然,可以考虑开设减压研讨班,推广心理辅导热线,提供有助于提前预防精神卫生问题的资源。

此外,2020 年,国家卫健委公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才是重中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应该正视自己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自己存在焦虑抑郁的情况,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会主动去寻求心理疏导和帮助。在座的诸位,正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如果真的想不开,就大胆说出来。

很多人提起心理咨询,都会觉得好像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如果没有「病入膏肓」 就不应该和心理咨询有交集。

心理咨询其实更应该被看做是心理的「健身」,而不应该仅仅被看做心理的「修复」。预防问题其实比修复问题要容易许多,我们的肌肉需要强健,心理更加需要。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有时候,寻求他人的帮助,唤起的是希望,改变的是自己的人生。

在这里,学霸君也给各位提供一碗小小的「鸡汤」:

要树立读研的边界感

读研不过短短两三年,论文写不出的焦虑,被导师 PUA 的至暗时刻都会过去的,不要把一段时间的困难放大到整个人生的悲观,当你毕业后回头看,早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不要对读研抱有过高期待

上了研究生只不过意味着摸到了科研的门,它并不许诺我们依靠努力就能获得学术上的成就,自身的资质,导师的水平,学校的资源都是变量,所以别对自己太苛刻,先确保达到顺利毕业条件,有余力再追求学业上的成就就好。

学会拥抱不确定性

上了研究生就别再把自己当学生看了,一味地追求确定性和安全感只会把自己困在原地!论文被拒,offer 被否都是常态,世界上唯一不变就是一切都在变,千万不要被自己预设的困难压扁!请允许一切发生,保持内心的弹性。当困难出现的时候,不妨切换思维方式,凡是发生皆有利于你,新的困境也会激发我们生长出新的能力!

拥有翻篇的能力

无论过去多么辉煌或者失意,那都已经是过去了,以空杯心态面对当下和未来,我们才装得下更多的收获。可以跌倒、可以迷茫、但别一直深陷其中,只要我们爬起来得够麻利,跑得够快,那些颓废失意就追不上我们。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未来,皆为可盼。勇敢迈步向前的人,一定会被生活奖励一个崭新的开始!

编辑:GrayPlus

题图来源:网络

投稿合作:jiangjiahui@dxy.c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