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到底去哪儿了?”

2005年,外交部负责老干部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前外交官朱敏才,联系不上了。

他们试着联系他的妻子——小学英语高级教师孙丽娜,同样还是杳无音讯。

作为曾经的外交官,朱敏才脚步跨越了非洲、亚洲等地的许多国家,为何退休不到一年,就突然“失联”呢?

直到2014年,伴随着救护车的嘀嘟声,一个衣着简朴的老年男子被送进急救室,。

亲友、同事们这才发现,这个生命垂危的人,就是他们找了多年的朱敏才。

在漫长的10年中,他们去了哪里,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经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山的呼唤

1942年,朱敏才出生于贵州省黄平县。

23岁那年,他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随后被分配到外经贸部工作。

朱敏才在外事领域工作了40年,退休时是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

他的妻子孙丽娜,是一位资深小学英语教师,退休前已有40年的教龄。

退休后的老两口,终于停止了在外的奔波劳累,他们享受着清闲的退休生活,还策划着将来照看孙子外孙的各项事宜。

2005年5月的一天,夫妻俩在北京的家中一起看电视。

节目中,介绍的是一所偏远山区的小学。

一位背着孩子的女老师,穿着土气的衣服,身后是几间破旧的教室,面对着镜头说:我一个人撑起了这所学校,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6年。

看到这里,老两口都不由得安静下来。他们越看越认真,甚至流出了眼泪。

节目播完后,朱敏才对老伴说:“贵州是我的家乡,看到家乡的孩子们是那样的学习状况,我于心不忍,趁着我身体还算硬朗,还能做点事情,我想回贵州支教。”

孙丽娜闻言,表示赞同,她坚定地说:“我们一起去!”

两位老人打定主意后,立即开始收拾行李。因担心儿女阻拦,连声招呼都没打,就带着随身物品,一路颠簸了几十个小时,直接来到了贵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贵阳市,他们咨询了有关部门,却被告知,作为支教老师,他们超龄了。

正在老两口不知所措的时候,孙丽娜突然想起来,自己曾在《贵州都市报》上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某个学校的支教老师走了,学校很缺老师。

于是,他们立马想到,可以借助媒体帮忙。

在《贵州都市报》的办公室,记者何星辉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得知他们的情况后,何星辉连夜撰写了一篇文章---《当志愿者您超龄了》,并发表在第二天的报纸上。

文章发出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第二天早上七点,孙丽娜就接到了电话。来电的是望谟县的刘县长,说他们那里极其缺乏老师,希望两位老人能够前来支教。

老两口非常高兴,直接跟着刘县长,来到了他们支教的第一所学校——望谟县二小。

10年的支教生涯,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山里的生活

望谟二小地处县城,教学环境和师资等各方面的条件,比起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所学校,要好很多。

可是,老两口的初衷是要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对于那所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念念不忘。

教学之余,夫妻也在一直四处打听,希望能找到那所学校。

两年后,他们终于有了那所学校的消息。

于是,老两口迅速离开了条件相对优越的望谟二小,前往他们最想去,也最需要他们的那所学校:兴义市马岭镇尖山苗寨小学。

学校地处黔西南,海拔1300多米,是贵州省最为偏远艰苦的地区。

学校有一百多名学生,却只有一位老师和两间没有玻璃的教室。

朱敏才夫妇来到这里,连住宿都成了问题。

老两口找到一间空房子,里面堆放着一些杂物,窗户上也没有玻璃,四处漏风。更没有床。

晚上睡觉时,就在地上铺了一层树叶席地而眠。

房子和厕所之间只隔了一道墙,旱厕味刺鼻,让人几乎整夜都睡不着,特别是在夏天,要戴两个口罩才能勉强入睡。

尽管如此,也并不影响他们白天的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上7点,孩子们一到学校就开始上课。这一上就是四节课,课程持续到下午5点多。

学生放学离校后,两位老人才有休息的时间。

在朱敏才夫妇来到这里之前,学校只能上语文和数学课,两人来了之后,才陆续开设了英语、体育、音乐、美术课。

没有体育器材,朱老师就用棍子自创了一套“尖山棍法”,和学生们一起锻炼。

周末的时间,老两口要徒步三个多小时下山,去镇上买粮买书,再花更长的时间背回来。粮食需要买够一周用的,书则用来给学生们开阔视野。

支教的日子辛苦却又充实,但由于海拔过高,紫外线强度大,加上长期饮食单一,缺少营养,夫妻俩的身体先后出现了问题。

孙丽娜得了眼疾,一只眼睛失明,另一只眼睛只有0.3的视力,而朱敏才则患上了严重的风湿。

10年间,他们辗转停留过5个贫困学校,将自己晚年的时光,都倾注给了这片贫瘠土地上的孩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山的力量

在山区支教的10年里,朱敏才一直没有回过家,孙丽娜只是在治疗眼疾时回去过几次。

儿子和女儿结婚,他们没有回去。

儿媳生孩子,他们没有回去。

女儿生小孩、坐月子,他们依旧没有回去。

女儿说:同病房生孩子的,人家全都有娘家人陪同,唯有她,连父母都没有见到。

可以说,朱敏才夫妇是把贵州山区的学校,当作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不仅如此,他们还想方设法,为山区的学校建设争取资金。

在尖山苗寨小学支教期间,有位香港人士被他们的故事感动,给学校捐助50万元,当地政府趁此机会把学校迁到了宜居的地方,

有一次,孙丽娜回北京治疗眼疾,听女儿说某单位准备捐赠电脑。在她的催促下,女儿出面联络,最终20台电脑,捐给了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

得知朱敏才、孙丽娜在贵州贫困山区支教的事迹,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项目,专门给二人发放了10万元的奖金。

而他们,转手就将钱捐给了学校,作为建造食堂和计算机教室的启动资金。

在他们的精神感召下,各界人士纷纷筹集善款,最终累计达到350万元,全部用于提高学校设施建设和资助贫困学生。

朱敏才孙丽娜老师年愈花甲,扎根山区,不计回报,执着支教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为之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他们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次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还被列为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候选人。

2014年10月,朱敏才老师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了课堂上,在当地医院的全力抢救下,他终于苏醒过来,然后转院到北京航空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支教10年,朱敏才老师肢体残疾一级,语言障碍残疾一级,孙丽娜老师一只眼睛失明,四级残疾。

但是他们从来不曾后悔,因为这10年,是他们人生中最有意义的10年。

在这里,他们点燃了孩子走出大山的渴望,激励他们为理想而奋斗。

2022年9月,朱敏才因病不幸去世,孙丽娜办理完丈夫的身后事,又回到了支教岗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洪流的冲击下,许多人都迷失了方向。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在度过大半个人生后,选择洗尽铅华,带着坚不可摧的信念,义无反顾地携手扎进了贫困的大山。将后半生的余热,都撒在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身上。

2014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时,敬一丹的颁奖词就是对他们最浪漫的总结,亦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铭记:

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end---

参考资料:

1、泪目!感动中国,实至名归!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敏才,孙丽娜——感动国内十大人物

2、【师德师风】朱敏才夫妇:用生命诠释大爱——兴国县江背初中

3、致敬贵大杰出校友朱敏才,《生命的赞歌》,斩获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大奖。——贵州大学

4、朱敏才(中国共产党党员、乡村支教老师)——抖音百科、

5、【全国最美家庭事迹】——贵州朱敏才家庭——贵州省妇联

作者:汐北

编辑: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