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银兵
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而我又是谁?这些困扰着人类许多年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说来也奇怪,人类不仅能自发的发生各种行为,去从事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还会自主的去思考一些问题。而其它动物却只有相对简单的本能活动,没有高级的思维活动。
植物则被局限在一块固定的场所,更没有所谓的意识思维,也无从理解什么是生命?什么是世界?什么是自我?
虽然植物与人类和动物相比,有着太多的局限性。但比起脚下的路,由泥土、石头、沙子组成的大地却又充满了生机。
而脚下的路既不会有出生、成长、衰老、死亡这一过程,也不需要经历调整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生存演化,更别提具有什么高级的思维意志活动了。它们自始自终都像是二维平面图里的静态画面一样,没有所谓的“生命”。
然而,即便是在地球上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其身体结构中的每一个发挥特定功能的组织,每一个细微且肉眼难以观察到的细胞,一旦分解成最基本的物质以后,与动物、植物和脚下的大地就丝毫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个体重达70公斤的成年人,大约由7000亿亿亿个原子组成,这是个极为庞大的数据。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这些原子从宇宙大爆炸之初就已经存在了。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构成我们身体的基本物质,其真实年龄跟宇宙同龄。用一句文艺的话来讲,人类与其它任何事物都是星辰的“孩子”。
人体的构造十分精密,功能也非常强大。从头到脚,由内至外,无一不是出自大自然这个能工巧匠之手。
从地球上出现第一个单细胞生物开始,演化至复杂的多细胞生命体。从海洋爬上陆地,在陆地上又经历了漫长的物种演化,直到类人猿的出现,注定在这个物种丰富,生命形式多样的蔚蓝色星球上,充满智慧的人类会站在科技的瞭望台,度量着头顶上的星空。
而这一系列的操作,其中一个名叫DNA的物质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人的外貌与性格或多或少带有父母亲的影子。
比如脸型和五官长得像母亲,身材则像父亲。自信阳光的性格特征来自于母亲,勇敢果断的特点则遗传自父亲,这就是遗传的作用。与父母亲相似的外貌与性格,早在受孕之初就已经决定了。
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关系,像极了一个系统或一款应用软件不断更新版本的过程。其中不变的是这个系统或这款应用软件的核心功能始终保留。而基因显然是物种延续的钥匙,通过不同版本的载体,使其发展壮大,生生不息。
当然,一个系统或一款软件的更新,虽然旨在修补漏洞,完善功能,使得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但更新升级的同时,也会不得已而删减或弱化部分功能。因此,在某方面升级的同时,也导致了另一方面的降级与弱化。
而人类与其它物种的演化也是如此,就拿人类来说,早在狩猎采集时期,我们的祖先对野外环境的生存能力,远比今天的我们要强大。而且在身体力量、速度,以及敏捷度等方面也比现代人更占优势。
虽然这跟环境的改变,社会化的进程所导致的人类演化密切相关,但也证实了人类某些方面取得的进步,势必会导致另一方面的退化。但基因依然会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而继续存在,没有因为社会环境的改变而中断。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似乎受到某种不可知的力量,支配着我们去行动。饿了就要去寻找食物,困了就会通过睡眠来恢复体力,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不由自主地跟异性交往。
这些与生俱来的本能,是生存繁衍的基本条件,就好像一部上架出售的新手机,自带一些基本功能一样,是一种出厂设置。不论用户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添加了哪些新的应用软件,都无法改变这款手机的基本功能。
那么人类和其它任何物种生存繁衍的目的是什么呢?只是基因为了复制自己,获得一种永恒的存在吗?显然不是,至少不止于此。基因背后的动力来自哪里?目前的我们无从得知。
是感官限制了我们的想象,还是所有事物的背后有着某种强大的力量在推动着发展?我们也只能用仅有的想象力作一番天方夜谭般的探讨。
也许这个世界也并没有那么复杂,是我们的思维太过活跃,赋予了人类文明当中所谓的“生命的意义”,以及“我是谁”这些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
我们只是一团原子的集合体,思维意识不过是基本粒子振动所产生的错觉,所有事物的基本物质没有任何区别,唯一的差异在于排列方式与表达形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