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合庄,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其实,这与一场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战役有着密切的联系。383年,随着前秦的崩溃,黄河以北再度陷入割据混战。前燕叛变亲王慕容垂在中山宣布复国并称帝,史称后燕。两年后,代国王子拓跋珪在盛乐宣布复国并称王,史称北魏。当时的北魏实力弱小,为了求生存,拓跋珪向后燕称藩纳贡,并派出堂弟拓跋觚做人质。然而,随着北魏实力的增强和拓跋珪的野心,后燕的皇帝慕容垂决定消灭北魏,以免成为后者的下一个目标。因此,参合庄之战就此展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慕容垂最终消灭了翟魏和西燕,他的目光转向了北魏,参合陂之战因此爆发。太元二十年的五月,慕容垂决定派军攻打北魏,然而由于年老体衰、身体不适,他没有亲自率军远征,而是把主帅的位置交给了太子慕容宝。慕容宝与慕容农、慕容麟等重要将领一同出征,共有八万精兵。同时,慕容垂还派遣慕容德和慕容绍率领一万八千步、骑兵作为后继部队。北魏与后燕等政权形成对峙的局面。得知后燕大举进攻的消息后,拓跋珪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实施战略转移、诱敌深入的计策。

为此,拓跋珪下令转移所有财产,躲避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同时,他还派遣使者请求后秦的援助。与此同时,慕容宝率领的燕军一路顺利推进,占领了五原郡,并收降了北魏没有及时转移的部落。然而,在燕军进入五原后不久,拓跋珪派人埋伏在通往慕容宝指挥部的要路上,抓获了所有派来的信使,导致慕容宝许久未收到父亲的消息。同年九月,拓跋珪知道慕容宝已经对国内局势感到担忧,亲自率军赶赴黄河岸边,通过俘虏的后燕信使告诉慕容宝他的父亲已经病死,国内人心不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拓跋珪派大将分别驻扎在黄河的东、北、南三面,形成对燕军的三面夹击之势。在传播慕容垂病死的谣言后,慕容宝和他的士兵们陷入了恐慌和不安中。在古代战争中,有一场著名的战役叫做“参合陂之战”。这场战役发生在黄河两岸,是燕魏两国的对决。燕国的慕容宝率领军队在这里和魏国的拓跋珪对峙了20多天。然而,由于内部互相猜疑,士兵们也不再愿意战斗,慕容宝只好下令焚烧战船,夜间撤军回国。

不久之后,拓跋珪率领魏国军队成功渡过结冰的黄河,留下物资,挑选了二万多骑兵的精锐部队,迅速追赶燕军。他们在参合陂西边的蟠羊山山顶上伏击了燕军。第二天上午,当燕军向东进发时,被突如其来的魏军山上的攻击吓得丢盔弃甲,四散逃亡到黄河岸边。在混乱中,成千上万的人被踩死,淹死。幸运逃过一劫的燕军又遭遇了拓跋遵率领的骑兵的阻挠,他们没有再进行有效抵抗,全部被俘,人数达到四五万。

除此之外,魏军还杀死了后燕的陈留王慕容绍,活捉了鲁阳王慕容倭奴、桂林王慕容道成、济阴公慕容尹国等数千名文武官员。他们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衣甲、粮草和辎重。后燕在参合陂之战中损失惨重。战役结束后,拓跋珪在俘虏中选拔了可以用来做官的人才,然后计划释放剩下的俘虏,希望以此来赢得后燕百姓的好感。然而,王建认为这样做无异于放虎归山,不如全部杀掉对北魏更有利。拓跋珪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采纳了王建的建议,下令将所有俘虏活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参合陂之战中,阵亡或被俘后被坑杀的后燕士兵竟然多达近8万人。在参合陂之战之后,后燕的精锐尽失,一蹶不振。次年,慕容垂为了洗刷国耻,亲自率军征战,连战连捷,击杀了拓跋虔,占领了平城。然而,当慕容垂经过参合陂时,看到那堆积如山的阵亡士兵尸体,他感到无比惭愧和愤怒,结果导致他病倒,并最终在回师途中去世。这也宣告了后燕的灭亡。慕容氏统治后燕,却因慕容宝软弱无能而带来国家的毁灭。

慕容垂去世后,慕容宝继位为帝,但被拓跋珪视为软弱昏庸、胆小如鼠的易攻之地。397年,拓跋珪率领魏军攻占中山,迫使慕容宝逃往龙城。一系列帝位更迭和政治纷争最终导致了后燕的灭亡。慕容垂的幼子慕容熙登基后,将国家大政抛诸脑后,甚至放弃了治理国家,成为一个昏君。这种统治方式加上国家的内外疲弱,最终为帝国招致了毁灭性的灾难。407年7月,冯跋和冯素弗发动政变,杀掉了慕容熙,拥戴慕容宝的养子慕容云即位。

然而,慕容云并没有能力拯救后燕,最终导致慕容氏的政权彻底灭亡。参合陂之战是后燕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慕容家族心中永不能忘却的痛。这场战争对后燕和南燕的影响深远,即使南燕灭亡后,这种耻辱感依然深植于慕容氏子孙的心中。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便将慕容氏家居住之地命名为“参合庄”,以警示慕容氏后人不忘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