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丝路明珠与丝路大道正能量同频共振

新疆非遗大放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为进一步提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遗保护工作,培养非遗传承人的创意设计研发能力和综合能力,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新疆模戳印花研修班”于2023年11月2日至12月1日期间进行教学活动。旨在搭建非遗交流平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立非遗合作框架。促进国际、国内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帮助非遗传承人“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让非遗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修班学员创作风采

本次新疆模戳印花研修班的学员带来了模戳印花、皮革制作、植物印染、手工刺绣、玉石雕刻、纺织服饰、面塑、钩编等多种新疆特色非遗技艺,种类丰富,为非遗传承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修班学员风采

走出去 · 学进来

在班导师郭霄楠老师的带领下,传承人学员们进行了多次外出考察参观活动,依托上海大都市的优势,开拓了学员们的眼界。学员们参观了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中华艺术宫、笔墨宫坊、上海市第五批市级示范村七灶村环村、川沙古镇、上生新所、多少MoreLess等地点,前往了设计师工作室与设计师面对面交流,为大家今后的创作打开了思路、积累了素材,提高了创新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艺术宫调研合影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笔墨宫坊调研合影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少MoreLess设计师品牌家具店考察现场

为了加强传统工艺的创新,开拓研修班学员们的思维,促进南北文化交融,学员们集体前往上海竹矣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和荷木嘉园等地点进行参观考察调研。学员们积极地向负责人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想法,负责人也慷慨地为大家答疑解惑,传授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为学员们的最终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思路,学员们会在最后的综合创作中把从负责人身上学到的有关传统工艺的创意设计应用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竹矣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调研现场

研修班前往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进行调研。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坚持以文化为主线,以品牌建设和创新驱动为两翼,通过建立民族乐器陈列馆、举办民族器乐大赛等等将民族乐器文化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民族乐器一厂,学员们见到了传统工艺品与现代生活的链接,得到了与现代生活美学相融合的更多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调研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交流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荷木嘉园调研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荷木嘉园交流现场

文化交汇· 非遗创新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中国非遗逐渐走向中央舞台,非遗传承创新日益受到重视,跨界融合的“非遗+”成为非遗传承创新的重要表征。学员们在外出考察时了解认识了平时难以接触到的工作室设计师和工厂负责人并进行交流,他们用丰富的专业储备,与研修班的学员进行交流合作,将现代化的思考方式融入到传统非遗技艺中。增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统工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学员们非常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机会,在这些不同领域的设计师的点拨和提议下,他们的传统手工艺品将以全新的形式和全新的表达,展现传统技艺的日新月异的时代气息以及多元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修班学员交流合作现场

一个月的时间,在新疆模戳印花研修班中,传承人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将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开发出更多有特色、走进当代生活的非遗产品。通过多地考察以及跨界交流,学员们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了不同区域对于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创新的影响。在非遗传承和创新的道路上,设计的转化力表现为功能应用上的转化、审美风格上的转化、材料工艺上的转化等,最终使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得到有机链接,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元、与时俱进的文创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创作课堂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责任编辑:逄继青

文 字:黎汭滢

摄 影:朱 晔

图文排版:王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