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已进入冬季

天气日渐寒冷

人们户外活动减少

开窗通风频率也有所下降

各种呼吸道传染病进入流行季

小编在此提醒广大市民需重点防范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此外,老年人还应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一、呼吸道传染病

11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分析认为,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

流感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

流感一般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可出现39-40℃高热),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也可有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等多种并发症。

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流感发生的风险不容忽视,老人、儿童和有基础病的人群尤其要重视。据国家流感中心近期的最新数据显示,近期全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流感样病例比率持续“飙升”,达到近十年来同期最高水平。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建议符合条件的人群及时进行疫苗接种。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口。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流行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及前往医院就诊等人多且相对密闭场所时佩戴口罩。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排查,外出或接触其他人时佩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4.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日常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加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学校、托幼机构应有效落实因病缺课追踪登记制度、晨午检制度、患者隔离制度、返校证明制度、教室消毒措施,严防校园发生聚集性疫情。学校一旦发现病例在短期内异常增多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属地疾控部门,规范做好聚集病例的应急处置工作。

6.一旦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7.流感患者不要带病上学上工,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复课复工。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5-15岁属于高发人群。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患儿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其中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咳少量黏液痰。

预防措施

1.远离传染源,室内定期开窗通风,去人员密集且封闭场合时建议佩戴口罩。

2.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擦拭双手。

3.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足量饮水,充足睡眠,适量运动,以增强免疫力。

4.目前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疫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不会终生免疫,有再次感染的可能。

5.得了肺炎支原体肺炎后不要盲目用药,支原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无效的,不要自行用药,建议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及用药。

二、肠道传染病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且旅行者易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常常被误以为“食物中毒”和“胃肠型感冒”,容易在养老院、餐馆、学校、托儿所、医院、游轮等相对密闭的场所引起暴发。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饭前、便后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在准备或分发食物、进餐、照顾病人之前需要洗手。还应在使用洗手间、换尿片、照顾病人、接触动物或清理动物粪便、处理未熟的食物、揩鼻涕、咳嗽或打喷嚏、处理垃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设施后洗手。

2.诺如病毒感染者在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这段时间应尽量居家,期间不要和其他家人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婴幼儿。

3.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尤其是食用贝类海鲜等高风险感染诺如病毒的食品,应保证彻底煮熟。

4.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食品及饮用水安全管理,食品从业人员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不适者应暂时脱离岗位。做好班级晨午检及因病缺勤登记工作,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并报告相关部门。

三、老年人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而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寒冷天气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血流不畅,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减少,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容易突发心绞痛、心脑梗塞等。因此,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需注意做好相关防护。

预防措施

1.注意保暖。老年人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多喝温水。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尤其应做好保暖措施,天气寒冷时减少外出,避免感冒和感染其他疾病。

2.适度锻炼。冬季气温较低,但仍然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寒冷季节应避免晨练,建议白天温度上升后出门锻炼,或者选择在家适度运动,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项目。

3.均衡膳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深海鱼类、坚果类、禽类、豆制品,少吃猪羊牛等红肉。减少动物油、不健康油的摄入量和糖类的摄入量。

4.遵医嘱按时用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切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同时还应加强血压、血脂与血糖的监测。一旦出现胸闷气短、胸痛、头晕、气喘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5.避免情绪激动。遇事不怒、心胸开阔,避免过度兴奋与悲伤,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来源:莆田疾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