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扯了,你并不想成为查理·芒格

作者/慧超

(一)

在人们悼念芒格先生的同时,中文互联网还有一件事登上了话题榜,引发公众的广泛讨论。

上海的一位姑娘在西藏阿里旅游,不幸遭遇严重车祸。这本身是一件值得同情的惨剧,但事件曝光后,却遭遇了汹涌的质疑。

因为这个姑娘把整个救助过程做成了视频发在网上,视频中有三地医疗机构的接力治疗,有警车开道护送,还有昂贵的私人医疗专机转运。

其实这些倒也没什么,家境殷实再加上事情紧急就够了。别说危重病患了,哪年高考警察叔叔不化身为专车司机,送几个忘带准考证的糊涂蛋?

惹祸的是这姑娘把丈夫和她的聊天记录也发在了网上,聊天截图显示,她的丈夫不无炫耀地说:自己的小姑姑联系了上海卫健委,然后动用了阿里所有公务人员为她献血。

“整个阿里自治区的A型血都给你输上了,一共七千多毫升。”

试问谁不想拥有一位这样的小姑姑呢?

要换成是我出车祸的话,我小姑姑最多只能在大家来吃席的时候,帮忙记个账。

我不想去过多评论这次阿里献血事件,提到这件事,纯粹是因为当我重温网络上那一篇篇芒格经典语录时,确实诡异地联想到了上海这位姑娘。

她的行为如今看起来很蠢,很下头。但如果我们不去讨论该事件背后涉及到的公共利益议题,只聚焦于该女子本身的行为:

斯人其罪,说白了无非虚荣,炫耀自己家境富足,显摆老公一家如何疼爱自己罢了。

连楚霸王都说,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

刘亦菲要是单独和我共进一顿晚餐,你看我不把这条朋友圈重复发到阳痿?

虚荣和嫉妒一样,是流淌在人类骨髓中的原始属性。

我们早已深陷于一个虚荣感泛滥的世界,每个人都被裹挟其中。成功如董明珠,面对小王的吹捧,尚且如痴如醉沉浸其中,遑论日常生活中本就“虚荣匮乏”的普通人呢?

我不是为那个上海姑娘开脱,说好了不去讨论事件背后的公共议题了,写这些想表达的是:

尊崇芒格,学习芒格,嘴上说说也就罢了。承认吧,咱都是些肉体凡胎的俗人,你并不想真的成为查理·芒格。

(二)

如果你了解巴菲特芒格这两位投资大师的日常生活,应该会理解我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成功的投资者往往擅于做些逆人性的事,事实上,巴菲特和芒格的生活本身,在我看来就是一种逆人性的方式。

巴菲特在奥马哈住了一辈子,他在1958年买了一栋房子,一直住到现在,以至于这套房子已经成为全世界投资者的打卡坐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芒格也是一样,只不过他的老房子在洛杉矶,由自己设计建造,同样一住也是60多年。

几位今年去芒格家里拜访过的人回忆,“芒格家的房子和花园都不大,很多家具和设施上了年头。”

而老爷子对这栋老旧的房子做如此评价:

“Good enough!”

相较于巴菲特,芒格确实没那么有钱,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财务自由之后,对于个人财富数字的增长,芒格已志不在此。即便如此,他离世时仍有超过190亿人民币的个人资产。

就算按余额宝的收益率,这些钱每一天的收益也能达到106万。

芒格所拥有的财富,足够支撑他过这个星球上最奢侈的生活。但近一个世纪以来,这个有钱老头基本过的就是一种“书呆子式的生活”。

这并非一种表演,芒格无需对外“装”,况且美国是对富豪最包容的国家之一,只要你的收入合法,不会有年轻人整天在网上对你高喊:

“总有一天要把资本家挂路灯上!”

此外,芒格还非常低调,或者说,对世人所追逐的名声和闪光灯毫不感冒。

几十年来,除了固定出席几个公司的股东大会之外,相对于他的江湖地位,芒格的公共曝光其实少的可怜。

今天我们在网络上好像能看到大量芒格公开演讲、接受采访的视频,这主要是因为老头子足足活了99岁,而他成名已经半个世纪了,就算每年被迫抛头露面一次,几十年下来素材也足够了。

芒格还曾经告诫年轻人要“避免邪恶之人,尤其是那些性感诱人的异性。”

纵观这个有钱老头的私生活,真是相当无趣。巴菲特还同时和两个女人传出三角恋的花边,芒格则如清教徒般一直小心辖制着自己的欲望。

其对“本我”的克制能力之强,简直不配为男。

你瞧,这个阔老头的生活是不是挺无聊的?赚那么多钱干啥,好好的亿万富翁人生,一整个让他给“糟蹋”了。

(三)

芒格这样简单且自由的生活,你愿意过吗?

先别忙着点头说愿意,恕我说一句讨人厌的话:

很多人说“我喜欢简单的生活”,仅仅是因为他的能力,只能支撑过简单的生活。

“穷屌丝的忠心一文不值”,这类话虽然刻薄,但你得承认,至少基于现实世界真实的人性,它颇有道理。

我双桥巴菲特至今也没有去订一辆法拉利,是因为不喜欢吗?

如果换我去过芒格的生活,扪心自问,我受不了,也做不到。

60多年的房子还能住人吗?这房龄要搁中国马上连产权都没了。

洛杉矶那么多豪宅,选房门槛至少也得1个亿起步吧,就那种一个月光电费就得5000块,保姆间都200多平的才行,否则配不上咱的身份呀!

(洛杉矶有待售的全球最贵豪宅)

人生得意须尽欢,为了让生活不那么枯燥,每天晚上开着帕加尼去酒吧放松下不过分吧?

一个礼拜带8个不同的女孩回家做爱做的事,是不是也是情理之中?想找点刺激的时候就投个电影,借此机会泡个女明星什么的,1个亿够不够?不够给你2个亿,反正老子有200个亿呢!

你看另一位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金融大鳄索罗斯,77岁高龄时还跟26岁的巴西明星费雷埃尔谈甜甜的恋爱呢,谁见了不说一声哇塞?

(索罗斯和小其51岁的女友出席活动)

今天出席活动上台讲个话,明天接受个专访晚上顺便领个奖,后天去某高校接受下名誉教授的职务。每年的12月,如果你想的话,可以连拿31个类似“年度经济人物”这类的奖杯,每天一个不带重样的。

站在台上给底下的年轻人训话,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在大喊:瞧瞧啊,瞧瞧老子混得多牛逼,你们应该跪下把我说的每个字都默写100遍!

这才是于普通人的人之常情。什么造福人类回馈社会,很多时候,欲望、嫉妒和虚荣,才是支撑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普通人努力奋斗的源动力。

你看当年刘皇叔说得多好:

老子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接着奏乐,接着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

看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的是要看他拥有什么。

芒格是在声色犬马之中,选择了一本书,远离喧嚣的华尔街。

在投资这条路上,尖叫、掌声和鲜花,反而会让人迷路。

其实不仅仅是投资,很多事情殊途同归。

你看这些年刘慈欣老师不断出席各种活动,挂在嘴边的还是《三体》,可《三体》最后一部是2010年出版的,已经是13年前的事了,那会你超哥的头发还在呢。

13年过去了,大刘的新长篇连个影子都看不到。

我没有催稿的意思,只是想说,这个世界有些道理一直很简单,你想要获得某种东西,就注定会失去另一些东西。

说到底,人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你纵情于名利场,思想的花园就会衰败荒芜。

芒格反复重申过自己所珍视之物:

最奢侈的不是钻石豪宅游艇,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的独立,而是“远离烂人,只和优秀且值得信赖的人共事”的自由。

芒格终生崇尚独立、自由、理性,他年轻时努力赚钱,更多是为了得到财富能够支撑起的独立和自由。

但这两个词,在我们的社会里,其实是很虚的。

所谓自由、所谓人格独立,其实很多人并不在乎。如果自由和独立可以为自己换来一些可供炫耀的虚荣事物,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拱手相让。

前些日子,网络上一片嘲讽王自如的声音,我一度挺费解的。确实,王总面对董小姐的姿态令人不适,但至少我个人不好意思去嘲讽这样的溜须逢迎。

在大学里我就见过更过分的,我至今仍惊讶于中国大学里学生会官僚气息之浓厚。毕业之后,职场里酒桌上比王自如做派更恶心,更赤裸裸的言谈谄媚,遍地都是,王自如这样的水平,在很多场合简直克制得有些不像话。

不说别人,就是我自己,这些年里面对领导放的彩虹屁,也并不少,谄媚恭维客户的话,也没少说。

大家同在一片泥坑里共舞,谁比谁干净呢?

(五)

关于芒格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特别触动我,就是他老年时因为白内障手术失败,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也逐渐恶化。

芒格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几乎立刻开始学习盲文,因为这可以保证他在最坏的结果下,仍然可以保持阅读和求知。好在,后来他的右眼视力逐渐恢复了。

这样的精神是很罕见的,尤其是在一个人衣食无虞之后。

芒格推崇长期主义、终生学习,他本人也确实身体力行。芒格是个很谦虚的人,但谈到读书时,他会说:

你们会惊讶于沃伦和我读了多少本书,我的孩子们都嘲笑我是长了两条腿的书。

比如芒格即便是和妻子南希一起出去旅游,手里也不忘拿上一本书。

阅读不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阅读本身就是更好的生活。

我想很多人都会认同这句话,可又有几个人愿意放下手机,去捧起一本书,每天安安静静地读一个小时呢?

通过贪婪的阅读而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培养自己的好奇心,让自己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Develop into a lifelong self-learner through voracious reading; cultivate curiosity and strive to become a little wiser every day.)

这些简单的道理,芒格啰里啰嗦说了几十年,你知道他是对的,但你学得来吗?

我问问各位,还有20几天2023年就结束了,这一年你读了10本书吗?

好的投资者,往往有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都秉承一种客观、真实的态度。

芒格这一点做得很好,他经常说“诚实是最好的策略”。但要我说,我们大部分人其实都挺“虚”的,不仅善于欺骗别人,也善于自欺。

说到底,贪嗔痴人生三垢,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我们希望的是在浪荡中遇到真爱,在喧嚣中增长智慧,在名利场收获友谊,又试图以自我的狡黠兑换他人的真诚。

我们总是渴望的太多,而行动的太少,算计的太多,思考的太少。

面对芒格这样知行合一的人,我们会惭愧,会神往,会钦佩,所以缅怀芒格,不如说是在缅怀一种我们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简单”。

但是承认吧,其实你知道,你并不想成为查理·芒格。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