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映电影:《萨瓦流淌的方向》

放映时间:11月29日(周三)18:30-20:30

放映地点:SFC上影影城(天山缤谷广场IMAX店)

主持人:藤井树

嘉宾:陈丹燕(《萨瓦流淌的方向》导演、编剧)

王晔(《萨瓦流淌的方向》总制片人)

黄佳代(《萨瓦流淌的方向》编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萨瓦流淌的方向》藤井树观影团现场大合影

遇见诗意,感知精神

《萨瓦流淌的方向》,一部独特的纪录片,娓娓道来,叫人沉浸。

跟着陈老师的视角,我们看到另一个国家的知识分子,如何郑重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如何在艰难、琐碎的日常里,守护自己内心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文学质感,更有辽阔的共情,大多数时间里,陈老师在倾听,她的倾听建立在理解和欣赏之上,这种态度也传染给我们,我们看着画面,听着旁白,感受异国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日常,遥远的国度,沉重的历史,陌生的民族,我们不觉费解,因为我们看到了美,看到了热爱,看到了坚韧,看到了惺惺相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甜美平静的阐释,越是缓慢,越有张力。开篇我们以为这是一次异国的旅行,结束才知道,在平凡生活的背后,有无法穷尽的历史。米先生的书店,乌先生的展览,普通人用他们各自的方式坚持生活,这些私人的故事、个体的经验,是了解那片土地微小的切口,步入其中,我们的心被震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营书店的起落与我何干?庸常的生活物件有什么看头?但时间和空间自有它的生命力,93分钟里,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应接不暇,镜头是客观的,感受是主观的,知道它曾断裂和萧条,也更钦佩当今的坚韧和体面。“我们不是高尚之人,但我们必须做高尚之事。”承受了太多不确定之后,精神和尊严就是我们绝不会被摧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庆幸这些“珍宝”被记录下来了,感谢它传递给我们的力量和感动。

直击观影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藤井树对话陈丹燕、王晔、黄佳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藤井树:这是一部非常优美的电影,带给我们沉浸的93分钟,大家看得都很投入。我先来问问我身边的王晔,我最早知道这个项目,是2017年我们俩聊天的时候,小晔说她在做一部关于塞尔维亚的纪录片。我那时就想,哇,这个神秘而陌生的地方,贝尔格莱德我们常常会在新闻里听到,但它到底在哪,我是没有概念的。快七年了,你一点一点推动它,直到此刻《萨瓦流淌的方向》上映,跟大家见面,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晔: 特别感谢大家来看我们的电影。七年前,在和陈老师聊天的过程当中,我知道她去塞尔维亚拍了一部短片,而后又得知陈老师是塞尔维亚的旅游形象大使。一位中国作家,能够获得塞尔维亚旅游局、文化局高度的认可,做一个国家旅游形象大使,我当时非常好奇,于是约了陈老师聊天,了解到她的短片项目,当时陈老师这个项目已经在电视台立项了,是要做成一个专题片,我听她讲了很多关于塞尔维亚的故事,包括她在那边的朋友们的经历,我说这个体量我们做个电影吧。

最初陈老师听到要做电影很惊讶,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好,陈老师积累了那么多素材,又跟塞尔维亚有很好的关系,我说没有人比你更适合去做这部电影。那时候我们还没想过合拍片,随着做电影的念头越来越深,这个项目也慢慢发展成了一个中国跟塞尔维亚的合拍片,而且是首部合拍片,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算上陈老师之前的短片,整个创作过程有八年之久,从电影算起,我们到今天上映,也做了整整七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藤井树: 陈老师,我注意到这部电影的英文片名是“The Storage”,仓库、储藏的意思,在影片中,很多次提到展品要存在这个地方,非常拥挤,为什么你要以这样一个名字来贯穿影片?

陈丹燕: 这部电影用“仓库”来当名字,其实是当时采访的时候,主人公米先生带我们去看他的仓库,我们拍摄的第一个仓库是南斯拉夫电影制片厂的片场,那里自然光度特别好,我们拍摄时,米先生说:“虽然我们仓库里的书你看不懂,但是对我来讲,它像珍宝一样,藏着我们精神世界里最宝贵的那一部分。”

米先生教给我一个塞语词“Riznica”,意为收藏宝贝的房间。其实仓库是由此意翻译成英文的,我觉得对我一个外国人来讲,中性的词更好一点,如果大家能从中感知到珍宝的意思,那可以自己去体会和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藤井树: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选塞尔维亚?作为作家,你是旅居全世界的,我知道你去过很多国家,但好像塞尔维亚和贝尔格莱德对你来说有不一样的吸引力,让你能够一次次地去往那里,最后还以一部电影的形式来跟我们讲述这个国家的人文艺术、风土人情,告诉我们那边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为什么那个地方对你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陈丹燕:有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自己的感受是自然形成的。我在《捕梦之乡》里也写过,第一次到贝尔格莱德的时候已经半夜了,但我有时差,所以睡了一两个小时就醒过来了。在我的印象里,这个地方是烽火连天的,但我醒来时,看到了我窗户底下非常安静的一条马路。我很吃惊,在想为什么没有炮火声,这个反差很吸引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相信佳代也有很深的体会,佳代去贝尔格莱德学习,我们接触下来的塞尔维亚人,有一种特别强烈的诗意,他不是浪漫,是热烈,这种对生活的珍惜,加上战争的背景,就显得特别令人着迷。王晔的工作非常紧张,在我们拍摄时没能去贝尔格莱德,我一直为她可惜,她要是跟我们在一起,一定也能感受到那个民族,他们艰苦但又乐观、顽强的精神,我觉得这非常动人。

藤井树:佳代在贝尔格莱德时是什么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佳代:2013年,我参加了一个欧盟的交换学习计划,被安排去了那边。那个时候中国跟塞尔维亚之间连正常的访问签证都没有,跟现在的情况很不同。去之前我在网上搜索贝尔格莱德,只有一点关于篮球和战争的信息,我非常好奇那个地方究竟是什么样。从贝尔格莱德回国以后,2015年我在上海华南美术馆做了一个关于塞尔维亚的讲座,正好陈老师也在,我们就认识了。后来陈老师开始做这个项目,就喊我一起参与进来。

正如陈老师说的,塞尔维亚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到贝尔格莱德后,我发现这个地方非常有趣,跟我们印象里的欧洲很不一样。它处在欧洲的边缘,加上战争的原因,其实是隔绝的状态。我作为中国人到了欧洲,我觉得是到了西方,但我在那边发现他们也一直说西方怎么样,他们觉得西方是另外一个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历史、独特的经历造就了他们看待事情不同的角度。这也是这部电影特别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藤井树:这是中国和塞尔维亚第一部合拍片,对于塞尔维亚来说也是很特别的。我想问问王晔,影片顺利上映,还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做分线发行,作为总制片人,回想之前的历程有什么想说的吗?

王晔:做一部纪录片还挺难的,第一是时间长,第二是要做市场效应的预期。刚才陈老师提到拍摄时我没能在现场,因为第一次去拍摄时,我们的资金非常有限,考虑到能省则省,我把必须要在现场的人安排去了,我就隔着时差跟大家遥控。回来以后,陈老师看过素材,发现需要补拍,再过去一趟意味着还需要钱,我也非常难。两次拍完回来,影片基本剪了一个结构,我看过后觉得拍得太好了。之后我用一次工作的机会去了那边,那时美术馆已经开了,我还分享给陈老师,我也去了那家书店,见到了米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拍摄的过程当中其实挺苦的,但我觉得这部电影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幸运。它第一门槛高,第二全英文对话,但我们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最真实、最想表达的、最唯美的东西做出来。刚才我站在一旁看着字幕,心里很感动,因为我们这里面可以说有三分之二的人没有拿到过一分钱,当我看到塞尔维亚工作人员的字幕,很感谢他们,我们第一次去拍摄时也没有钱,当地的合拍公司给我们帮了很多忙。到今天这部电影能够分线上映,在北京、上海最主流的影院放映,口碑也很好,看过的观众都觉得这是今年最为特别的一部纪录片,我们真心感谢。

藤井树:我还想问一下陈老师,你为什么会选择书店的老板和年轻的策展人串起你的表达?我相信你接触的一定不止这两个人,但最后的故事是围绕他们俩展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丹燕:其实当中有很多选择,这跟故事的天时地利也有关。我们刚拍摄时,有一个塞尔维亚的国民歌手,唱歌非常好听,影片里放的一小段《天使望故乡》就是他唱的。那边的人都说《天使望故乡》像他们的副国歌,大家都很喜欢。但这位歌手不是生活在贝尔格莱德,我们又没有那么多钱一直追着他跑,所以没办法把他作为人物之一。后来他就说把这首歌送给我们用。

策展人的故事是因为佳代在上学时看到了他的展览,觉得特别好。我去的时候那个展览已经撤了,我们得知他还在策划一个24小时的展,就去拍摄。去之前我们是想拍他的仓库,他所有的展览可以把一栋百货大楼的四层楼全部铺满,展出的其实就是南斯拉夫时代的日常生活。

我去了他的仓库,很感动。他小时候吃的橘子水也留了好几罐,他开一罐给我闻了闻,就是我们小时候吃的橘子水的味道。要让他把这些展品在四层的百货大楼里布置起来,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来他就说,我有一个24小时的展览。得知这个信息,我当场在贝尔格莱德调整故事大纲,拍摄的主题、地点也重新更换,我觉得在纪录片的拍摄中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和书店的米先生是慢慢认识的,我特别喜欢那个书店停电的时候,天花板最上面一层的书架上摆着那些作家的照片,他们很多人的作品我都有看过,我觉得他们都是非常好的作家,但是我没想到安德里奇那么英俊,他们在照片上看着你的眼神非常像东正教修道院里壁画上的圣人,那些壁画上的圣人眼睛都很大,超过了正常的比例,因为画的高,如果眼睛画小了,我们在下面仰头看,就几乎看不到眼睛,所以画的比例是失调的。但是那种精神性,那种对苦难的坚韧,在这些画像的表情里是非常一致的。我大概是先喜欢上这家书店,想听听它的故事,感受到了当中的动人,于是我也选择把它讲出来。

藤井树:创作中的一点偶遇,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它的特别和难以取代,它不是设计好的,但这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观众现场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观众: 各位老师好,我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是,我没有觉得一点异国文化的隔阂,我觉得这取决于陈丹燕老师的娓娓道来,她作为旅行者回到了故事中,给我们讲述在塞尔维亚接触的人和事,更重要的是纪录片中讲述的内容与我们都有一种共情,比如我们也会怀念过去那些物质不是很丰富的年代,也许在当时来讲,并不觉得那个年代有多好,但似乎一切过去的,终将成为美好的记忆。

还有一点,我本身也是做文化行业的,书店经营的困境、策展的困境,我们也能感同身受,不会觉得这是异国他乡发生的事,直到那些作家出现,我发现自己没有拜读过他们的作品,我才突然意识到这是一部拍摄外国的纪录片。

最后我想分享印象深刻的一段内容,在废弃的厂房里,陈老师和策展人有一段对话,策展人回忆起过去贝尔格莱德这座城市遭遇轰炸,陈老师说你肯定担心自己生命的安全,而策展人担心和害怕的竟然是不知短暂的和平能维持多久?这句话很震撼我,我觉得生活在和平年代,真是一种幸福。谢谢!

《萨瓦流淌的方向》部分观众真实反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添加微信拉你入群!(备注: 观影团)

在我们的观影群内

和各位团友聊八卦、电影、电视、综艺…

唠唠各种娱乐文化

各种观影和周边福利享不停喔!

微博:@藤井树观影团2011

公号:藤井树观影团

豆瓣:藤井树

点击下图,查看往期热文!

“藤井树观影团”已同步入驻平台

| 微博 | 豆瓣 | 今日头条 | 企鹅号 | 搜狐号 |

| 腾讯新闻 | 什么值得买 | 淘票票 | 猫眼 |

| 抖音 | B站 | 西瓜视频 | 小红书 | 腾讯微视 |

合作、投稿、咨询请联系:17717464097

转载声明:原创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