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鹅腿阿姨”因清华、北大、人大三所高校的争抢冲上热搜,恐怕连她自己都没想到,会因此一夜走红。这位神秘的“鹅腿阿姨”究竟是何方神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秘的“鹅腿阿姨”

“鹅腿阿姨”姓陈,今年54岁,她与老伴梁师傅都是江苏连云港人,已在北京生活了20多年,2018年在京开了一家烤鹅腿的门店。走红之前,陈阿姨会每天将烤好的鹅腿运往北大售卖,于是同学们亲切的称其为“鹅腿阿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所高校争抢“鹅腿阿姨”

据陈阿姨的老伴梁师傅介绍,“鹅腿阿姨”并非是北大学生从人大“挖”过来的,而是一直在北大卖鹅腿,一年多前,应部分人大同学的邀请,他们每天都会分出一些烤好的鹅腿运往人大销售,已经一年多了。

让陈阿姨和梁师傅没有想到的是,不久前因为去了一趟清华卖鹅腿,结果就引发三校争抢,每天产量有限的烤鹅腿又多出一个学校来分,自然引起北大、人大同学们的不满。

于是就有了网上流传的《“鹅腿阿姨被清华‘拐走》,《“鹅腿阿姨”是北大学生从人大“挖”过去的》等种种言论。“鹅腿阿姨”也是因此冲上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校争抢“鹅腿阿姨”,时代是进步还是退步?

“鹅腿阿姨”的出圈现象,其实就是资源稀缺的缩影,这个资源稀缺并不是没有资源,而资源被管控了。近些年,许多城市以影响市容为名,管控甚至取缔了流动摊贩,随着流动摊贩的消失,许多大众化的民间小吃也就同时销声匿迹,但老百姓对这方面的需求并没有减少,于是就形成目前的“资源稀缺”。

“鹅腿阿姨”这个算好的了,鹅腿在店里烤好再拿出来销售,虽然送到学校后冷了不少,没刚出炉那会香,但总能解馋,总比没得吃要强吧。而一些需要现场烹饪制作的小吃就无法如此经营了。

如今的许多城市,一到晚上,因为没有流动摊贩,很多大街上都是空空旷旷冷冷清清的,没有一丝的烟火气。如《清明上河图》那般的人间繁华,如今恐怕也只能在画中才能看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动摊贩真不能与时代共存吗?

古往今来,流动摊贩一直都能满足老百姓的部分需求,同时,流动摊贩确也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卫生和食品安全方面,但是,这并不妨碍它与时代共存,只要在卫生方面加强管理、监督,食品安全方面加强宣传、检查,人员素质方面加强培训,降低流动摊位办证门槛等等,这些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

让摊贩流动起来吧,因为它能为城市增加一些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