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约君说

饭吃得正香的时候,

突然一阵剧烈疼痛从口腔里传来,

还伴有一丝血腥味……

啊啊啊!

又咬到了腮帮子/舌头!

对此,家人总会说:

“让你别吃热气的东西,看,上火了吧?”

“馋咬舌头瘦咬腮,你这是想吃肉了?”

“吃饭老讲话,不咬到才怪呢!”

这些说法真的有道理吗?

其实,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

还可能隐藏着不小的问题!

如果你也常咬伤腮帮黏膜或舌头,

跟随有约君一起来对照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偶尔咬伤?

大概率是吃得太快太急

其实,吃东西咬到腮帮子/舌头,和“上火”“馋肉”“变瘦”都没什么关系。

如果是偶尔咬破口腔内壁或舌头,主要还是因为吃得太快太急,大口快嚼容易“咬偏”;又或是在吃饭时说话,注意力不集中,都可能导致咬破。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纪的增长,动作协调性逐渐下降,如果吃饭时比较心急,进食速度过快,就容易出现咬颊。

此外,由于咬合活动受大脑控制,如果大脑出现短暂缺氧,神经突然停顿一下,舌头反应变慢,牙齿闭合时也有可能咬到舌头或是腮帮子。

总体来说,这种偶尔咬伤是很正常的。

提醒:咬破的伤口该如何处理?

绝大多数情况下,伤口会慢慢愈合,注意不要反复咬到肿胀部位即可,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引起创伤性口腔溃疡,可于患处喷西瓜霜喷剂,注意消毒和清洁,勤漱口,保持口腔卫生,禁烟酒,尽量清淡温凉软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硬食、烫食,一般一周到十天左右创口就会逐渐愈合。

频繁咬破腮帮子?

对照是否有这些口腔问题

如果你隔三差五就咬破腮帮子,甚至还常常咬伤同一处,导致伤口要花不少时间才能愈合,就要留心这可能与疾病相关,尤其是口腔问题——

1

牙齿硬组织疾患

如果有蛀牙,或是牙齿缺损导致出现锐利的牙尖、残根等,就可能导致口腔黏膜被牙齿划破的现象。

提醒:这类人群要定期检查牙齿,有龋病、牙髓炎、根尖炎时要及时去治疗。

2

牙颌面畸形或咬合不正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上颌牙齿盖在下颌牙齿外侧,这样舌头被保护在下牙弓内,不容易被咬到。

如果牙齿出现反颌,也就是俗称的“地包天”,或后牙错位不齐,又或是上颌智齿往萌出方式向颊侧倾斜,都可能导致频繁咬到口腔内壁。

提醒:结合专业医生的意见,可考虑做正畸治疗,把牙齿排齐。

3

长期缺牙或假牙不合适

如果牙齿掉了之后,长期不镶牙、种牙,腮帮子就可能因失去牙齿的支撑而向内凹陷,此时再戴假牙就容易咬腮。

如果缺牙数量多,使用的假牙或修复体不合适,导致咬合紊乱,也容易出现咬腮帮子的情况。

提醒:缺牙了不要置之不理,尽早去口腔修复科做修复治疗。

4

咀嚼习惯不好

如果习惯某一侧咀嚼,导致一侧咬肌过于发达,左右两侧的牙齿受力不均匀,就容易在不经意间咬到腮帮子或舌头。

提醒:吃饭时最好两侧牙齿交替咀嚼,有助于合理锻炼咬肌。

5

其他口腔相关因素

有的人天生舌头肥大,还有的人牙弓狭窄,如果两种因素叠加,舌头的活动空间受限,相对来说也可更容易被咬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视觉中国 图文无关)

咬腮背后

还可能藏着这些问题

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口腔问题,频繁咬腮还可能藏着这些非口腔隐患——

脑血管预警

如果老年人吃饭时频频咬到腮帮子或舌头,要警惕可能是脑梗塞的前兆,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人。

这主要是因为脑梗塞会压迫、损伤支配舌肌或咀嚼肌运动的神经,使口腔不能灵活运动,在咬合和咀嚼过程中出现功能障碍。

提醒:老年人咬腮时如果伴有吞咽动作减慢、一侧口角流涎、端饭碗时不自觉掉地、口眼歪斜等症状,要格外警惕,必要时及时送医。

心理问题预警

习惯性咬腮帮也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

比如因为焦虑、紧张、生活压力大,需要找到缓解方式,这时很容易产生习惯性咬手指、咬硬物、咬腮帮等动作,甚至变成一种强迫行为。

提醒: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多休息;如果存在明显的抑郁、紧张等心理,应及时向心理科医生寻求帮助。

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预警

有一些人偏食,如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导致人体缺乏了某些微量元素或维生素,使口腔黏膜产生了痒感或腮腺部位肿胀。

这时如果用牙齿去摩擦和咬蹭黏膜,这种瘙痒或肿胀感会得到一时的缓解,但长期这样做会对口腔黏膜造成伤害。

提醒:改掉偏食的习惯,均衡饮食,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或维生素。

神经问题预警

排除了以上因素,如果依然经常无意识地咬伤腮帮舌头,而且几乎每次都咬同一个位置,就需要排除神经是否出了问题。比如睡觉时不自主地咬,早上起来发现舌头疼或某个位置有咬痕。

提醒:可到医院神经内科检查,确认是否患有神经系统疾病。

知多点:

频繁咬腮会不会癌变?

我们时有听闻这种说法——“总是咬破腮帮子黏膜,可能诱发口腔癌”,这是真的吗?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反复习惯性地咬腮,会引起口腔黏膜慢性损害,起初一般表现为口腔黏膜表层上皮出现轻度突起的白色斑片,久而久之,范围增大且伴有黏膜表层上皮呈碎片状剥脱,患者会有粗糙感和脱皮感等轻度不适。

口腔黏膜的慢性损害,导致口腔黏膜的慢性炎症持续存在。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酒精、烟草和槟榔等致癌物更加敏感,口腔黏膜表层上皮的单纯增生会变为不典型增生,从而增加口腔癌发生的可能性

如果咬腮部位的溃疡因长期受到刺激,不能很好地愈合,有可能引发瘢痕、糜烂,也有可能会发生癌变,但相对来说几率比较小。

总体来看,咬腮导致癌变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如果发现口腔里有长时间不能痊愈的白色、平滑式鳞状斑块或红色斑块、溃疡、菜花样组织,建议去医院做活组织检查,留意是否有口腔癌的风险。

综合自人民网、科普中国、新华网、生命时报、医药卫生报

图/视觉中国

编辑/李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