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也没有想到,谁也没有想到,被我们寄予厚望的LPL,三进四强,原本可以说是“最有希望的一年”,结果最终还是被T1来了波一穿三。

算上和BLG的BO3,T1也可以说是一串四,在这届S赛上以11-1的成绩,保持了对LPL全胜的姿态。

还是那个T1,还是那个Faker,还是那个打不倒的大魔王。

对这次世界赛,互联网上讨论热度非常之高。

有分析BP的,有分析战队的,有分析心理学的,甚至还有分析生辰八字命格风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咱们作为一个商业频道,今天还是从产业赛事运作的角度,去聊一聊,为什么在英雄联盟项目上,我们每年投入几亿几十亿,最近的两年却还是遗憾败北?

我们的英雄联盟电竞生态是怎样形成的?

我们的劲敌韩国又凭什么在电竞领域能保持优势?

让天下没有好割的韭菜,我是牛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英雄联盟赛事背后的商业逻辑。

1

LPL和LCK的对决,从本质上来看,是两套商业体系的对撞。

韩国走了一条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电竞模式。

而中国,则是自下而上,从草莽的网吧战神一步步登上台前。

两条不同的路线,让两个赛区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先来聊一聊LPL的发展历程:

LPL的起步并不算晚,09年《英雄联盟》正式上线,11年第一届S赛打响。

而此时,国内已经有数支战队成立了英雄联盟分部,其中就包括老牌豪门WE和IG战队的前身CCM。

但是,这些战队,基本上都是由玩家和爱好者组成的“社团式战队”,组织松散,不太正规,大家靠着口头协议和信任做事。

基本都是标准到能做成标本的网瘾少年。

他们靠着兴趣爱好和天赋,以及年轻无畏的劲头,他们跑到全国各地打比赛,再用赢来的奖金上网吧,过着以贩养吸的生活。

从最开始,自下而上就是LPL的草根底色。

毕竟在当时,电竞还是一个非常边缘的产业,从业者基本都是社会公认的“准精神病和赛博鸦片享受者”。

最重要的,还是没钱,穷啊。

LPL的春天,需要钱,需要很多很多钱。

11年8月,王思聪带资进组,进军电竞行业,收购了行将就木的CCM战队后,组建了iG电竞俱乐部。

此后,电竞这个行业才算是慢慢走上正轨,像皇族、OMG、PE等等,一些远古豪门也相继成立。

发展到2013年,国内的英雄联盟电竞的骨架基本已经搭好,LPL这个赛区也应运而生。

13年LPL的第一场赛事在江苏太仓打响。

同年,在LOL第一届全明星赛上,LPL与LCK也一路砍瓜切菜,会师决赛。

这时,两大赛区的差异就出现了。

这场比赛,同样是被寄予厚望的LPL梦之队,同样是一场被零封的惨败。

LCK大胜而归,拿到了一个额外的S3名额。

而当年的SKT战队,也因为这个名额才挤进了世界赛,并且在决赛中战胜了如日中天的皇族,开启了韩国长达5年,对S赛的宰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的失利,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于选手实力差距大、BP失算、战术储备太少等等“术”的层面。

但其实,从“道”上来说,LPL已经就被碾压了。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韩国的电竞产业,是以举国之力,自上而下发展起来的。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的韩国,为了改善经济产业结构,开始大力支持发展游戏产业。

2000年,韩国职业电子竞技协会成立,电竞开始在官方的指导下迅速成长。

到04年的时候,电竞相关产业链的价值,就已经超过了韩国汽车行业。

从一开始,韩国电竞就走上了一条正规化,职业化的道路。

从业者不仅社会地位高,而且电竞选手甚至还能延迟兵役。

最初,围绕着《星际争霸》这款风靡全球的游戏,韩国就在不断的筛选和淘汰中,建立起了一支庞大而完整的职业体系。

到了英雄联盟的时代,韩国更是直接把这一体系,打包到了英雄联盟赛事当中。

在这套系统里,新生代不断压榨自身的潜力,而打过大赛拿过奖的老一辈,则退居二线进入教练组,用自身的经验和理解,继续钻研游戏。

简单来说,韩国电竞也是举国体制,电竞运动员是真正的运动员,待遇和配置并不比传统的竞技体育差。

甚至,有更高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

但是国内的电竞运动员,更多类似于直播网红,商业价值纯靠粗放的流量经济。

韩国靠着这样完善的一套体系,LCK很早就打造出了一套公式化的“韩式运营”套路。

找准版本优势玩法,设计出一套胜利公式,然后就是不断训练往里套。

而当时的LPL,几乎就没有教练这个角色,即便是有,教练的地位也相当低。

毕竟,你教练段位没我高,比赛没我强,我听你说话已经算尊重了。

大家打比赛,更像是顶级的网吧五连坐,看ID选英雄,BP大家共同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胜利的,往往是准备更多的一方。

英雄联盟从S3到S7,卖了五年的LCK皮肤。

好在LPL在这段时间,虽然跌跌撞撞,但也总算是走完了正规化和职业化的道路。

这期间,影响了LPL发展的大事件,主要有两个:

首先,就是引入韩援。

LPL的快速扩张,产生了对选手的巨大需求。

当时各大俱乐部的选择并不多,有成绩的老选手,各家俱乐部都当宝供着,很难挖墙脚。

要么就是从青训体系里挖人才,要么就是重金求子,花钱买韩援。

而为了迅速拿出成绩,保持商业价值,LPL很多战队都选择了后者,而青训二队里的新生代选手,很多人连上场的机会都得不到。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韩国在这种高度运营化,存在版本答案的游戏里,确实能变身“高丽电子做题家”。

韩国选手和韩国教练,也的的确确给LPL赛区带来了不同的理解,帮助LPL赛区拿下了3个S赛冠军。

而LPL赛区的另一大节点,就是“联盟化”开启固定席位,取消升降级制度。

可能老玩家对升降级还比较熟悉,但我们这里还是简单先说明一下。

LPL之下,曾经还存在一个LSPL,也就是次级联赛。

LPL里排名靠后的队伍,要对战LSPL排名靠前的队伍,赢家进入LPL,败者降级进入LSP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理说,这个制度可以很好的保持危机感,你不好好打比赛,就有可能掉进次级联赛,到时候曝光、流量、战队价值都要大打折扣

但实际上,这种优胜劣汰丛林法则的充分竞争,反而让各家战队都变得极端保守。

不敢启用新人,不敢使用新战术,不敢试错。

而少数从次级联赛杀出重围的队伍,也都和LPL有着巨大的差距。

只有像QG、IM这些战队才上演过惊天大逆转。

大多数时候,LPL就是一堆老战队带着老选手用着老打法,没什么大变化。

到了世界赛上,成绩也依然乏善可陈。

而最重要的,还是钱的问题。

升降级制度直接会影响甲方的投资意愿。

毕竟,品牌花真金白银砸一个赛季或者几个赛季的钱给战队,万一“失足”掉进次级联赛,那这投资不是打水漂了?

于是,LPL效仿NBA联赛,取消了升降级制度,增加了席位招标和主客场制度。

联盟化之后,LPL短时间来看,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赛事成绩,都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各家战队开始启用新人选手,在S8、S9、S11,LPL也拿下了史无前例的三冠。

各大品牌和厂商,也在争相给选手的战袍贴上新的LOGO。

现在,LPL一共有17家战队,基本上就成了知名企业和互联网巨头下场角逐的战场。

电竞,也成了商战的一环。

像今年双十一,“不防韩”成了一种赛博团建。

不仅会影响到电商直播间,LNG在遭到T1横扫后,李宁股价都连跌了两天。

2

LPL联盟化之后,LCK在21年也取消了升降级制度,其他各大赛区,基本都在推进联盟化的转型。

LPL抢先一步,吃到了资本和流量大规模涌入的红利,也让很多长期在二队当大哥的新人选手,也有机会登上LPL舞台上大放异彩。

但近几年,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其中,人才断档,成了LPL的附骨之疽。

联盟化之后,LPL应有尽有,而作为人才储备的LDL和青训队却声音越来越小。

归根结底,还是发展机会的问题。

LPL这些年,越来越热衷于做短期的流量生意,网红化饭圈化,战队偏爱明星选手,就算打不出成绩,起码还有流量曝光能挣钱。

而另一些资源丰富的战队,为了快速出成绩,造声量,也喜欢高薪组建所谓的“银河战舰”。

最终的结果就是,LDL和青训队,越发的不受重视。

我们的顶级玩家和路人王,都在当代练当陪玩,甚至打假赛赚钱。

而且这些门路,都比在青训里苦哈哈打工有“钱途”。

而已经进入到LDL和青训的选手,则很多都浸泡在假赛,菠菜和真菜的泥潭中。

最终的结果,就是那些本应该坐在赛场上的年轻新秀,却沦落到艾欧尼亚影视城,投身于赛博演艺事业。

这是一个非常可惜,也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不如意的结果,往往不是比赛时产生的。

而是由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不如意,堆积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