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的妈妈摔倒住院,小儿子周贺忙进忙出全程陪护,住院的二十多天里,周贺24小时守在妈妈的病床前,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着妈妈。可妈妈对周贺却没有好脸色,常常指责周贺这里做不好,那里做不好,甚至还嫌弃周贺粗手粗脚,没把她照顾好。周贺非常疲倦地说道:我把一切都丢下,到这里来照顾你,你知道这二十几天我睡哪的吗?你还有一张床可以睡,我呢,只能挨着你的床边眯一会,你再看看我身上穿的这身衣服,你还想要我怎么照顾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病房的人都看在眼里,劝妈妈体谅一下儿子,说“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儿子该知足了,别再挑了。”还有一个和妈妈差不多年龄的老人对着妈妈说“我们都这把年纪了,也要体谅一下孩子,他也不容易,你看看他,把你照顾得白白胖胖的,而他都瘦得没法看了。”在这一刻周贺崩溃了,吃了那么多苦都没哭过的他,却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哭得像个孩子,他的哭声让病房里的人都忍不住流泪。原来,周贺出生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村家庭,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

哥哥和姐姐们都是爸妈的骄傲,他们大学毕业后,到了外地发展,只有他因为不懂得读书的重要性,没有像他那几个哥哥姐姐一样发奋读书,最后,只有他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刚开始时,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学历低而感到有什么不好,而对于他的爸妈来说,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活上,都是最好的安排。大的几个子女让他们脸上有光,而小的儿子则可以留在身边,照顾自己,让他们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有了依靠。

都说天有不测风云,在周贺21岁时,爸爸患上重病,不到三个月就病逝了,送走爸爸后周贺才发现,家里只有他和妈妈了。而且,这些年他从来没想过人生的路该怎么走?从来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对自己负责?该怎么去安排自己的生活?爸爸的突然离世就像一剂催熟剂一样,让周贺瞬间意识到,以后的生活,他只能靠自己了。以前他以为自己可以依靠哥哥姐姐们,可是,看着这个破旧的房子,还有空空如也的口袋,他才醒悟到,他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他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以前打工连路费都要爸妈给的他,懂得了省吃俭用,更懂得了为自己攒钱娶媳妇。可是,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特别是娶媳妇这件事情对周贺来说,如今就是一道难题。曾经他天真地以为哥哥姐姐有出息,自己脸上也有光,可到了如今他才明白,哥哥姐姐的出息和他关系并不大,甚至可以说他们只是亲戚。而在相亲时,很多人都看不上他,说他除了长相和身材还能看之外,别的都拿不出手。

确实,他既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有人帮衬,连一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关键是他还有一个非常爱唠叨、嘴碎、极不好相处的妈妈,这可以说是他相亲成功的一大阻力。知道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或者说自己的女儿有这样一个婆婆,更何况还是一个捆绑式的婆婆。因为在爸爸还在世时,大家都默认了爸妈跟着周贺,也就是周贺出力,哥哥姐姐们出钱。这无形中就形成了周贺必须带着妈妈一起生活,照顾妈妈的日常起居,所以,这就增加了周贺找对象的难度。

后来,经历过无数次相亲失败后,周贺几乎对结婚不再抱希望了,这时候,一个婶婶把她娘家堂妹,一个离异,而且比他大8岁的女人介绍给他。当时,婶婶是这样说的:有媳妇总比自己一个人过要好,不管怎么说,你也算是有自己的家了,日子也有奔头,你也不要怕别人说什么闲话,这个社会,无论你过得好与不好,总会有人说。婶婶还说:她年纪比你大更会过日子,以后你还可以少操心一点,再说,她还不一定能看上你,毕竟,她比你会赚钱,而且,她以前相看的人条件都不比你差。

经过婶婶的一番连捎带推之后,周贺才勉强答应见一见她的堂妹,两人对对方的第一印象都不错,都有往下交往的意愿。只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周贺的妈妈会站出来反对,妈妈说“我儿子那么年轻,为什么要娶一个那么老的女人,难道他就不配找一个年轻的媳妇?”妈妈的这番话直接得罪了婶婶,婶婶说“我要不是看在孩子爸爸是一家人的份上,我还懒得掺和你们家的事,简直是出力不讨好,还要被你埋怨,如果你再这样下去,最后受苦的只会是你自己的儿子。”

周贺第一次顶撞自己的妈妈,说“是我娶媳妇还是你娶媳妇?我娶媳妇我自己说了算,只要我愿意,谁说了都不好使,你要是实在不喜欢跟着我们过,你可以去找大哥二哥,还有大姐二姐他们,我不拦着。”周贺的话把妈妈气到了,她当着全村人的面,说周贺为了一个才见几次面的女人,就不要她这个妈妈,这个儿子白养了。而在当天晚上,妈妈不但给几个子女打电话告状,还给娘家的兄弟告状,哭着把周贺数落得一文不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样的妈妈,周贺也无可奈何,好在妈妈也只能闹闹情绪,至于其他的事,周贺都是自己说了算。关于找对象,周贺比谁都明白自己的处境,可以说,除了年轻一点之外,其他方面是毫无优势。而婶婶的话虽然不好听,但是,却戳中了现实,如果过了这个店,真不一定会有下一个。也许正因为想通了这点,周贺比任何时候的态度都要坚定。最后,妈妈在几个哥哥姐姐的劝说下,终于愿意接纳周贺的对象。在周贺终于有了结婚对象时,几个哥哥姐姐合力为他在镇上,给他付了十几万的首付婚房,当然,这也是有前提的,前提是他以后要照顾好妈妈。

其实,大家都明白,这是最好的安排,也是双赢,毕竟,周贺需要一套婚房,而他们觉得妈妈在老家更合适。为了安置妈妈,几个哥哥姐姐只能在某些方面做出一些补偿,大家对于这个结果都无话可说。婚后,周贺边安排人装修房子,边和媳妇在外打工挣钱,第二年,周贺升职了,他做爸爸了,而且还是两个双胞胎女儿的爸爸。本来,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特别大喜事,可是,周贺的妈妈却并不是这样想的,她不但没有半点喜悦,反而非常嫌弃,甚至还不愿意伺候儿媳坐月子。

更过分的是,在两个孙女的满月宴上和亲家大吵了一架,把儿媳彻底得罪了,同时,也让儿子下不了台。当时,连80多岁的老奶奶都看不下去了,一向不讲究养生的奶奶,忍无可忍地拦着妈妈,说“你也是有儿有女、如今做奶奶的人,怎么连这一点面子都不给儿媳,以后你还想她怎么对你?你让老三(周贺)怎么做人?”妈妈面对奶奶的质问,还不觉得自己有错,仍然一副“我是他们的妈妈,我说了算”的架势,不但不道歉,连句好话都没有。亲家被气得饭都没吃,扔下给外孙女的见面礼就走了,而那两个本来睡得正香的主角则被这紧张的气氛吓得哇哇直哭。

周贺的媳妇抱着孩子,边哄边哭,周贺一气之下,抱起孩子拉着媳妇回了娘家,临走之前对着妈妈说:“既然你不喜欢我们,我们带着他们娘仨走,我去做上门女婿,再也不会妨碍你。”一场原本充满喜悦的满月宴,因妈妈的大闹变成了一场让人茶余饭后议论的笑话。妈妈以为周贺只是一时之气,说说而已,可是,当她在家一直没等到儿子一家四口回来,还听说两个孙女要跟儿媳姓时,她真的慌了。她顾不上面子,亲自跑到亲家的家里,要把儿子一家四口接回家,更要阻止儿子做上门女婿。

可是,周贺却非常了解自己的妈妈,他对妈妈表明自己的立场说:“我是你儿子,是你生的,你怎么对我,我都无所谓,但是,我媳妇不是你生的,你没有资格说她,再说,我们家什么情况你心里没数吗,凭什么看不上她?”“我可以跟你回去,至于我媳妇和孩子要不要回去,这不是我说了算,再说,如果以后你还是那样的态度的话,我只能对不起你和爸爸了。”看着儿子的态度如此强硬,妈妈哪怕再不甘心,也只能先低头,向亲家说了几句好话,而亲家也顺着台阶让周贺带着媳妇孩子回去。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过去了,但是,妈妈却把一切都记在儿媳的头上,觉得这都是儿媳搞出来的。平时不但不帮忙照顾孩子,甚至连孩子感冒发烧,她都不帮忙抱一下,连奶粉都不会帮忙冲。

更过分的是还经常说自己这里不舒服那里痛,不帮忙照顾孩子就算了,还故意找儿子儿媳的麻烦。儿媳实在是受不了了,抱着女儿住到娘家去了,临走之前对周贺说“别人的爸妈都是盼着儿子好,你们家这个老太婆,是不是后妈来的?她怎么总是见不得你好呢?是不是要把这个家拆了她才高兴?”“我实在是受不了,再待在这里,我会崩溃了,你也不要来接我了,想回来的话,我会自己回来的。”

眼看这个家快要散了,周贺无奈之下打电话,让几个哥哥姐姐想办法,同时,他提出让妈妈轮流到几个哥哥姐姐家住一段时间,让他透透气。周贺甚至表示自己可以不要房子,只要能让他安静一下。其实,几个哥哥姐姐都不想把妈妈接出来,但是,他们也知道,不管是义务还是为了弟弟,他们都必须要把妈妈接出来。最后商量的结果是:一家住半年。这下子,周贺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可以说,妈妈在哥哥姐姐家的这段时间,是他生活得最轻松、最平静的一段日子,他和媳妇和女儿终于团圆了。

只是,好景不长,妈妈最终还是跟着周贺一起生活,而周贺对于妈妈,除了尽到一个做儿子义务和责任之外,其余的已经被妈妈耗光了。儿媳就更不用说了,婆媳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是,彼此像陌生人一样,零交流,零接触。但是,该给婆婆看病的钱,她一分也不少,更不会阻拦丈夫去照顾婆婆,在这一点上,亲戚朋友都称赞她做得不错。儿媳说“一个对我始终充满恶意的婆婆,我没办法装着对她好,再说,我也是女儿,更是一个妈妈,我不希望自己活得那么累,更不希望过得那么憋屈。”

“但是,该尽的本份我也会做到,我不会让孩子爸为难,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放下了,而只是不希望给孩子树立一个错误的人生观。”其实,儿媳对婆婆心里是有怨言的,甚至可以说是怨恨,因为,那一次婆婆非逼着儿媳给她买糯米糕,而且还指定街口某一家店里的糯米糕。儿媳被逼得没办法,只能怒气冲冲地出门,回来后没多久,儿媳肚子痛,没一会儿,身下就见血了。送到医院时,医生说来不及了,知道后再失去,儿媳哭得撕心裂肺,周贺知道后,默默地抱着自己的媳妇痛哭。

医生告诉他们说:孩子的月份太小了,加上大人的情绪过于激动,才会导致流产。自此之后,婆媳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不可调和了,而儿媳更是把婆婆当透明,直接无视婆婆。这十几年,周贺老得特别快,他觉得特别累,觉得日子过得特别没意思,可是,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以上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一个家庭的内耗,往往是老人带来的”,假如老人能够明事理,懂得体贴儿子,或者换一个说法,老人不要找事,安分守己,那么,对子女来说就是天大的福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中,很多老人仿佛看不到子女所需要承受的压力,一点都不懂得心疼子女,有的老人甚至喜欢拿自己过去受过的苦来和子女作对比,常常念叨自己过得有多苦,却完全忽略了子女的感受。其实,他们只看到了表面,却忘了每个年代都有各自的竞争力,物质匮乏的年代有它们所承受的饥饿的苦,如今虽然吃饱穿暖,但同样存在着“适者生存”。

而且,很多人都被这个社会裹挟着,不得不骨肉分离,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虽然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可是,他们却失去了最珍贵的陪伴。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缺失!所以,作为老人,哪怕帮不了子女,但也请对子女多存一份理解与关怀,让子女能够走得轻松一些,开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