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注我们,发现更多城市之美

说到盐田,

很多人首先想到盐田港、大小梅沙,

作为国际港口和著名旅游度假景点,

这些是盐田当之无愧的名片。

不甚了解盐田的人可能会问,

盐田难道不是因为盐场而得名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盐田新貌

盐田最早确实因海边造田晒盐得名。汉代,朝廷在今深圳南头设立盐官,掌管食盐专卖。三国至晋代又设立司盐都尉,总理盐税。唐、宋时期,境内的归德场(今沙井一带)、东莞场(今南头一带)、官富场(今香港九龙、新界一带)是广东有名的三个盐场。明洪武二年(1369 年),朝廷设广东、海北两处提举司,县境内的归德、东莞、官富、黄田四场便属广东盐课提举司管领。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四个盐场裁并为东莞、归德二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盐田海边小渔村

YAN TIAN

盐田因制盐而形成盐田村,因临近大鹏湾,有鱼盐之利,由食盐贸易带动其他贸易,渐成墟市。盐田墟是盐田本地、龙岗、坪山和周边地区的主要集市,每月逢三、六、九的墟日是盐田墟最热闹的时候。

20世纪50年代是沙滩集市最繁华的时期,不仅本地渔民,港澳流动渔民也来此贩卖鱼鲜,收购鱼鲜的鱼贩来自龙岗、坪山,远一点的来自东莞石龙和广州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50年代,新界沙头角水田环绕的客家村庄莲麻坑村

1956年,盐田港澳流动渔民协会成立,上万流动渔民在盐田上岸,安家落户。墟镇的人口构成中,除了原住的广府人、客家人,又多了渔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岭南山间劳作的客家妇女

如今盐田早已没有盐田,盐田墟镇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即将在旧改中迎来新生。如今,老墟镇旧址以海鲜街最为繁华,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尝一口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鲜街

地处盐田海滨的盐田海鲜街,至今仍保留着昔日小渔村的船坞栈桥,当地村民也一直保持着常年出海的传统,只不过渔船和捕鱼工具早已“鸟枪换炮”了。

海鲜街上,有十几家沿着海岸修建成二层楼高的海鲜酒家。几乎每家的顶层都设置海景露台,客人们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面海听涛,凭窗远眺。

以上内容节选自《到盐田,深呼吸》

新书《自在梅林》即将付梓,敬请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现城市之美
“发现城市之美”项目组织专业采编团队,实地走读中国各地,系统收集和发掘每个地方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原生态文化,以原创图文书籍、主题纪录片、自媒体、文创产品等为载体,打造中国最大的原生态文化素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