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叶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个关于比喻写法的问题。
过去我觉得比喻很好写,找另一个相似而且更好理解的物体来打比方就行了。但最近有人看了我写的东西,说我的比喻很老套。说得多了,我心里也开始怀疑自己。
比如说,我要写云,我会想到用棉花、羽毛、羊毛、鱼鳞、山峰、果冻来比喻。如果它们也算老套的话,那怎样才算不老套呢?太标新立异的话,那不就不像了吗?那比喻还有什么意义?
朋友也说不出来为什么,总之就是感觉起来的意思。这让我好烦,搞得现在想形容点什么都小心翼翼,绑手绑脚,怕被群嘲。
求安慰,求解药。
@椰子星人

椰子星人:

你好。要安慰,那就先来个安慰。起码从你列举的喻体来看,也不全然老套,“白云像果冻”也不错啊,加点料就有了:

白云低得像倒扣的果冻,底下的薄山是顽童的舌头,正等待那痛快的一舔。

不敢说好,但老套的帽子也扣不上。这一点你要有信心。比喻嘛,先求准,喻得云里雾里也不好。这一点我站你,大胆写,无须瞻前顾后。

Photo by Stein Egil Liland

再来说解药。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好比喻的规律也是值得说道说道的。

原谅我在站你之余也要补上一刀,上述云的喻体,除了果冻,其他着实欠佳。不是因为不准确,而是不够美妙。

钱钟书是比喻高手,仅《围城》一书就多有神来之笔。他的比喻观是:“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

我总结一下,就四个字:形异神似。

所谓形异,喻体和本体离得越远越好,以制造势能差。就像打架,拳头拉开再抡才使得上劲。

形异虽好,但又不能远得没边,总要有一线牵,待在特定语境下激发本喻体间的神韵一点通,就能达到“神似”。这样的比喻常让人既感新奇又觉痛快。

这个原则对我启发良多,但凡要写个比喻,我先放下笔,拦住那些脱脑而出的“大路货”喻体,把它们摁回去。我总觉得,越是容易想到的,就越不好。得不断细品那四字诀,使劲想,多次改。

刚好最近写过一句比喻,过程也还记得,那就来复个盘,解剖下思考过程。当时想表达观点如下:

单靠刷短视频,是无法系统学习写作的。

意思是清晰的,但太板正,上修辞,来个比喻。先找个远点的喻体,当时我的思考链条是这样的:精神上要远离垃圾信息,身体也要远离垃圾食品,两者都能让人废掉。

琢磨着,啤酒炸鸡冒出来了。也行,试试看,于是写下:

想靠刷短视频学会写作,无异于想靠吃炸鸡啤酒成为健美冠军。

再看,再品,嗯,不满意。虽说拉大了本喻体距离,但吃垃圾食品毁身材这事儿不新鲜,在多数人的逻辑预判里。这意味着,读者读完不会有认知或想象上的增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雨中曲》剧照

于是再想,彻底放飞思路。这时脑子里先浮现老片《雨中曲》,男主淋雨跳舞一幕着实经典。

哦?淋雨,点点在身,仰头就喝,倒是痛快。然而,这一时痛快,能留下什么呢?皮肤上的淤泥?狂欢后的着凉?年老后的关节炎……哪里还有一技之长?

嗯?好像有点对上了。淋雨潇洒却无益,但如果灌满池子,人扎进去认真扑腾呢?那就不一样了,那就是游泳,健康运动之首。虽说最后的下场都是落汤鸡,但一个带走感冒,一个带走腱子肉和求生技能。

得了,通了!刷短视频就像淋雨嘛,一时爽;跳进池子就像沉浸式学习,不太爽,可能还会呛几口水,但不爽过后,就是浪里白条。有了,把上述比喻句改为:

想靠刷短视频学会写作,无异于想靠淋雨学会游泳。

再端详,感觉尚可,无特别讨厌之处,于是就它了。这就是我的整个思考过程,都晾出来了。供你参考。

还可能更好吗?肯定能,因此我邀请看到这篇回答的各位,在评论区一起共创。可以继续打磨上述例句,或者留下你觉得惊艳的比喻句。

祝大家愉快。

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