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梁思成与林徽因似乎总是逃不开"风花雪月"四个字,后人记住的永远是那一句"你是人间四月天"以及种种的无边风月,仿佛理所当然地遗忘了这对夫妇最大的建树是在建筑学上。

这对远赴留洋学习建筑学的夫妇,曾为了北京古城墙奔走、演讲,甚至于失去了一贯的风度破口大骂乃至痛哭流涕,只为了留下这些古建筑

北京古址遗韵

古城墙其实并不只北京独有,西安、阿维拉、马拉喀什等地均存在古城墙,但北京古城墙或许是世界上最为恢宏壮观的城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古城墙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始创于元代,建成在明朝,沿用自清代至民国,历经七个世纪之久。梁思成先生曾经评价它说"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部为一整个设计,对称均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匹"

然而建国初期以郭沫若为首的"拆"派认为古城墙不应该成为阻碍北京发展的障碍,最终古城墙为"北平"发展让了路,于是后人便也只能从前人浩瀚的书页间依稀窥见它的雄伟壮丽——连绵不绝的、将整座城市围起来守护的高大城墙,座座城楼点缀其间,等到了气候温暖的时候,城楼上会长出一簇簇树丛灌木,生机和冷重彼此交织辉映出清澈明丽的色彩

也只有这座漂亮的、充满了历史厚重感的古城墙,才足以匹配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古都北京。

古建筑的"拆"与"留"

北京在最近八百多年里不太太平,朝代更迭乃至于社会的前进都以它为中心逐渐展开,而古城墙安稳地屹立在原地,一身风霜,沉默地看着城中人来人往进进出出

1948年,平津战役的前夕,梁思成害怕在战争中会损坏北平的古建筑破坏了古都美感,为此他亲自绘制了一幅《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解放军并在地图上专门标注北平城内重要古建筑的位置。梁思成一再强调北平是世界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希望这座古都里的古建筑不会被战火波及损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北京的古城墙并没有消失在那场战争里——北平和平解放的时候,古建筑基本上保持了晚清的原样,可以称之为当世最完整最美的古都——仅仅过了四年,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仍然岿然不倒的古建筑,就在拆除中永远地消失了。

建国初期,为了把北京建设成工业城市,当时的诸多学者对于古城墙的去留分成了两派:以郭沫若为首的"拆"和以梁思成林徽因为首的"留"。

郭沫若最被现代人所熟知的身份是文学家,实际上他也是近现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与考古学家。郭沫若在"拆"、"留"两派中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城墙不过只是一堆砖瓦罢了,目的就是为了防御外敌,现在国家安定,自然也不需要城墙了。何况古城墙代表的是封建旧社会,如今步入新时代,这样的旧物为什么要留下来呢?就是要拆去城墙,打破城墙在人们精神上建起的枷锁!”

梁思成等人却认为古城墙是历史留下的馈赠,它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一个经历过风霜洗礼的地方,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具有极大考古价值,后人们能通过这段古城墙去了解中国的历史,感受前辈先人们曾经走过的道路,寻找他们的足迹。

甚至,为了留下这些古城墙,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一同递交了一份多达两万字的《关于中央人民政府区行政位置的建议》,建议里提出可以划出适当的区域进行保留。可惜在当时,这份建议书并不被理解和采纳。而林徽因本来已经患上肺病,这次拆去古城墙的事件使得她病情更加严重,几乎不能起床和开口说话

这个缠绵病榻的女子,嘶哑着喉咙道:"拆了这些八百年的古城墙,来日方长,就算后悔了复原重建,赝品的城墙没了历史的厚重感,只是件多余的摆设。"

终究大势所趋,势单力薄。梁思成等人最后还是没能救得了这些古城墙。被"剜肉剥皮"的梁思成对彭真说:"在这些问题上,我是先进的,你是落后的。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仿佛一语成谶。

迟来的对错

到了上世纪末,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明白当年自己拆去的、毁灭的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讽刺的事情发生了,曾经梁思成等人拼尽全力也未能挽救的古城墙,如今却要大兴土木地去修复重建甚至是仿造。可惜终究如林徽因所说,一件古物的毁灭轻而易举,想要修复它却难如登天。被修复的古城墙早已经失去了它独有的、在历史的风雨里沉淀出的厚重,几十年前的真古董变成了现在的假古董。

像是一出闹剧。可偏偏这闹剧里,分明可见梁思成先生身为文人的一片赤子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也不知道在当时"破四旧"的思潮里,梁思成先生想留下那一片古城墙要做出怎样的努力,又是怎样的孤独

或许是文人的天真和不自量力,这种不自量力,恰恰如山岳将倾,却有人伸出手想要挽住它倾倒的颓势。可是,一个人,一双手,如何救得住呢?所以梁思成失败了,他的执拗只换来了一场批判,而在那场批判中他失去了他挚爱的妻子林徽因。

奇怪的是,"不自量力"的人似乎从古至今都有。他们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大势所趋,也不知道自己逆流而上的结局,只是固执地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一条路走到黑。

大抵是心有明灯,照世如昼。诸多"梁思成"们坚信着,无论过程如何,时间最后都会给出一个结果来,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才能知道谁对谁错。

而关于北京古城墙的"拆"与"留",历史告诉我们当年拆除的决定是一次错误。想来梁思成先生在九泉之下也当瞑目了——等到尘埃落定,对错终于明晰,即便是迟来的对错。